LED全稱發光二極體,其技術是一種半導體的光電轉換技術,通電以後就可以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具有體積小、響應快、節能、亮度高等優點。LED上游外延片和襯底,中游晶片製造,下游封裝和應用。這個行業在國內這十幾年發展也是起起伏伏,最具代表的企業就是三安光電和木林森。
1、LED行業為什麼有重大的投資機會?LED行業和其他電子行業一樣,也是透過低端產能轉移的方式進入中國。
LED行業技術壁壘最低的封裝環節最早透過政府補貼和低成本勞動力方式吸引外資企業進入國內,國內企業透過封裝環節一步一步向上游高壁壘、高利潤的環節拓展。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在晶片製造環節形成了以三安光電為龍頭的乾照、華燦等LED晶片企業,封裝環節形成了以木林森為龍頭,鴻利光電、聯創光電、國星光電等封裝企業。
由於行業的特性,技術含量越低的環節,各家企業競爭越激烈,利潤越低,越考驗成本管控能力,基本就是成本低者得天下。越往上游能夠進入的企業也越少,競爭格局越好,產品利潤率越高,賺錢能力越強。
中國企業能夠一路披荊斬棘,拓展市場的核心原因就是成本低,擴產能壓低價格搶市場,打價格戰,不斷地淘汰行業內落後產能,典型的剩者為王的行業。
2、LED行業過去的幾次投資機會回顧LED行業是一個週期+成長的行業,既具有傳統週期行業的特點,產能變動引起業績大幅波動的情況,也具有成長性行業市場規模高速增長的特點。LED行業的成長性特點不同於其他行業,由於LED下游十分廣泛,任何一個下游的需求迭代都會給LED行業帶來高速增長的動力。
比較典型的幾個階段,2009-2010年,下游LED背光領域需求增長,帶動全行業的盈利增長並引發了擴產狂潮。擴完後產能大量釋放,供過於求,產品價格下滑,行業盈利能力下降,小公司和落後產能被淘汰,供需平衡。
2013年-2014年,照明領域需求爆發,帶動行業內部公司盈利增長,又延續了以前的過程,2015-2016年產能過剩,落後產能退出。
2017年-2018年上半年,小間距LED市場爆發,再一次引領行業進入盈利增長階段,後續全球經濟下行,整個電子行業進入週期下行階段,供過於求的情況下,行業盈利水平大幅下滑,落後產能再一次退出。
透過上述幾個週期我們基本可以發現,整個行業四年一個週期,前兩年景氣週期,大家都過得好,後兩年下行週期,大家都過得很難。伴隨成長性,在下游出現新的需求階段,行業會繼續爆炸性增長。比如小間距龍頭利亞德,在2016年-2018年上半年小間距的景氣時期,近兩年時間股價漲了3倍。
行業的每一輪週期,都會導致整個行業的集中度提升。龍頭依託資金優勢在行業底部擴產,大幅擠壓小公司和產能落後的公司市場份額,落後產能出清,大公司產能增加,市場份額增加。在多次週期的迴圈下,只有行業龍頭可以生存下來,市場集中度的提高,使得行業內部公司更少,幾家龍頭公司聯合掌控行業產能、產量和價格,行業週期逐步減弱。行業內部公司盈利逐漸穩定。
LED行業經歷了多輪週期,市場集中度已經大幅提升。在晶片製造環節,三安光電佔據了市場近40%的份額,前五大廠商(CR5)市場佔比接近72%,前八大廠商(CR8)市場佔比接近90%。封裝環節壁壘低,龍頭木林森佔了10%的市場份額,下游應用領域包括通用照明,汽車和顯示三大市場,由於應用領域較多,所以市場也較為分散。
3、LED行業迎來新的投資機會由於LED行業的週期特性,還是需要在上行週期投資,下行週期迴避。週期性行業投資最核心的就是研究行業的供需情況,供需決定產品價格,決定企業盈利水平。在研究供需的過程中,也要兼顧行業的成長屬性,尋找下游需求迭代,帶動整個行業爆發的機會。在企業層面則需要研究企業的產能、產能利用率、訂單、存貨、預收和應付這幾個主要指標的變化。
行業經歷了18年下半年到19年的行業下行週期,從20年開始整個行業進入了景氣週期。疊加Mini LED和Micro LED兩種新技術的出現,帶動行業進入雙重增長週期。
Mini LED和Micro LED是一種新型技術。傳統的LCD是透過白色LED背光源發出白光,用液晶控制光的透過量,用紅黃藍濾光片改變光的顏色,再透過這紅黃藍三原色的組合,最後就可以形成各種影象。
現在流行的OLED顯示屏改變了LCD的模式,OLED全稱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是由三種顏色RGB組成的微小的一個發光單元。LCD中發光的是整個背光源,背光源是一個很大的發白光的LED,顯示螢幕上顯示出來的都是液晶和濾光片調節出來的。OLED螢幕則是由幾萬個OLED組成,每一個OLED小到微米級別。每一個OLED則是直接可以發出三原色的光,也可以自己調節亮度。
這也讓OLED螢幕具有以下特點:每一個OLED都可以自己發光,調節顏色,這就讓OLED螢幕具有了高對比度、大廣角、無拖影、反應速度更快以及暗屏時也可以顯示時間。不需要發光的OLED就可以關閉,相對於LCD背光源一直亮著要省電節能。比LCD螢幕的結構要少,比LCD螢幕更薄,給予了手機做薄或者增加其他器件的的空間。獨立的發光點讓螢幕可以摺疊,變得更加柔性、不怕摔等。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容易燒屏、壽命短。我們都知道有機的東西容易老化,有機發光二極體也是。螢幕上的某一些OLED需要頻繁的亮著,頻繁的使用,比如我們手機的應用欄,頻繁的使用會加快這些OLED老化,顯示出現問題,也就出現了燒屏,壽命相對LCD要短很多。手機更換速度快感覺可能不明顯,但是電視電腦等一般五到十年才更換一次,所以這也是OLED無法大量滲透LCD市場的原因。其次是成本高,現在OLED產線基本都掌握在韓國企業手中,並且技術並不是很成熟,導致無法大規模的替代LCD。
最新的Mini LED和Micro LED技術則可以解決上述問題,Mini LED和Micro LED本質其實就是將LED晶片切割成非常微小的晶片,業界一般將75μm尺寸作為兩者的劃分界限,75μm以上到300μm為Mini LED,更小的為 Micro LED。
切割的更小意味著一塊螢幕裡邊可以放進更多的LED。在Mini LED技術下,和傳統的LCD模式配合起來,將傳統LCD的背光源替換為幾萬甚至幾十萬顆Mini LED,這樣既改變了傳統的LCD螢幕的缺點和OLED的缺點,也可以實現LCD和OLED共有的優點。LED和LCD的產線和生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Mini LED 背光成本僅為 OLED 的大約 60%,也實現了成本的下降。
Micro LED/Mini LED顯示屏技術的難點關鍵在於微縮製程和巨量轉移技術,簡單地講就是生產出微米級的LED晶片,並將它們轉移到驅動背板上。Mini LED作為背光時,只是作為光源使用,因此只會用到幾千或上萬個LED晶片(以電視為例),而Micro LED/Mini LED直顯用到的LED晶片數目則以十萬、百萬計。更多的晶片數目對晶片的生產和轉移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會產生更高的成本。
行業內部三安光電最早進入Micro LED和Mini LED市場,2017年既實現了Mini LED晶片的量產和銷售,2018年三安和三星電子展開合作。20年6月三安和TCL成立聯合實驗室,實現 Micro LED 顯示器件端到端技術研發與規模量產。在9月26日,華燦光電與京東方等企業在深圳展開合作,共同開發Mini LED。
這次的技術可以說是顛覆性的,技術成熟後將大規模替代OLED和LCD領域的產品。根據Yole Research 資料全球Mini LED顯示裝置將從2019年的3.24百萬臺增長至2023年的80.7百萬臺,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90%。
結合行業供給端的週期,LED行業迎來了一次極大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