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報告綜述:

我國創新藥發展所處發展階段?

2015年藥政改革開啟行業新紀元,政策導向促使我國逐漸步入創新藥行業新階段。2018年國產創新藥開始迎來集中獲批上市,從時間節點上看, 2018年可以作為國產創新藥的元年。未來我國創新藥有望持續保持每年較高數量的獲批速度,國產創新藥有望步入高速增長期。這裡我們特別指出, 不同時期創新藥具有不同的時代內涵。

我國創新藥行業發展的催化因素?

短期來看,我國創新藥行業發展要素齊備:政策,產業,人才,資本的四重共振催化行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長期來看,技術進步(小分子靶向藥、單抗、雙抗、ADC、細胞治療等,後續Protac、核酸藥物等)不斷催化行業持續發展,如免疫治療技術進步 浪潮催生了PD-1/PD-L1革命性超重磅品種。我們認為,醫藥領域雖然前沿創新不斷,但真正驅動產業層面革命性發展的技術進步週期是相對較長 的,如風頭正勁的免疫治療技術進步浪潮是二十年一遇的重要技術進步,伴隨該浪潮崛起的biotech們中的個別企業有望脫穎而出長大,但我們預計 整體格局未來可能從目前的百花齊放趨向於出清和穩定。

我國創新藥相對海外的優勢?

1、我國創新藥的研發成功率目前相對較高2、我國新藥研發成本相對較低3、我國創新藥投資回報率目前相對較高

國內創新藥空間有多大?

保守估計我國創新藥行業存在10年10倍的空間,有望成長出巨頭與新貴。我國創新藥行業空間推演:據米內資料,2019年我國藥品終端市場整體規模約2萬億,其中創新藥佔比僅約5%,約1000億元。保守假設我國藥品整體市場未來10年保持4.14%左右相對低速複合增長,則10年後我 國藥品整體市場擴大至1.5倍,至3萬億規模。再保守估計假設我國創新藥佔比提升至約33%(保守估計假設低於歐美日),至1萬億規模。則我 國創新藥存在10年10倍的空間,有望誕生出一批成長型優質企業。若未來我國創新藥佔比提升至約50%,則我國創新藥存在10年15倍的空間。

國內創新藥企業未來格局如何?小型生物製藥企業存在面臨行業出清和估值迴歸可能,未來創新藥投資需要精選α

藥政改革後,整個創新藥行業百花齊放,過去幾年創新藥賽道具有β屬性,未來兩年創新藥存在面臨行業出清和估值理性迴歸的可能(可能的觸 發的條件:醫保顯著壓價,已PD-1為代表的競爭激烈靶點的後續企業銷售額不達預期)。我們認為,創新藥需要經歷:產品驗證,商業化驗證, 資本化驗證,許多小型biotech存在被證偽的可能,可能無法脫穎而出,未來創新藥企業投資需要精選α。

國內哪幾類創新藥企業可能具有投資價值?

我們認為建議從以下四類企業中篩選投資標的:

(一)傳統平臺型大藥企。這類企業普遍具備強大的臨床和商業化能力,產業鏈完備,可透過自主研發或品種引進,形成數量眾多的產品梯隊,抗風險能力較強,未來發展到一定階段可能更多進行產品層面甚至公司層面的併購。若能夠趕上技術進步浪潮,儘早完成由仿入創轉型,長期脫穎而出的機率相對較大,這類藥企更可能具有永續增長率。相關標的: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翰森製藥、石藥集團等。(二)小型生物製藥企業。其藉助技術進步浪潮崛起,同時走過產品驗證和商業化驗證,未來可能成長為大市值公司,這類從小長大的企業 具有較高彈性空間。相關標的:信達生物、百濟神州、貝達藥業等。(三)特色細分領域龍頭企業,或在某一技術領域具有突出優勢。例如精麻領域特色龍頭企業,雙抗領域:信達生物、康方生物;細胞凋亡領域:亞盛藥業;ADC:榮昌生物等(四)過去為中成藥或原料藥等其他主營業務,較早轉型佈局創新藥。隨重磅品種臨床資料釋出或報產及獲批,可能階段性帶來較高彈性。 相關標的:眾生藥業、浙江醫藥等。

二級市場投資創新藥企業,什麼階段為投資的合適時機?

(1)企業釋出註冊性臨床資料前,佈局創新藥企“資料驅動”現象,隨優異臨床資料往往帶來產品獲批成功機率的顯著增加及隨後的報產和 獲批預期。需要投資者對公司產品具有一定專業、前瞻的判斷。(2)重磅新品或新適應症獲批上市後,產品獲批放量的初期階段。需要投資者對產品市場空間和公司商業化能力具有相對準確的判斷。 基於該角度,我們篩選出未來一年有重磅新品或新適應症有望獲批上市的公司。

建議關注:

(一)傳統平臺型大藥企由仿入創,建議關注: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翰森製藥、石藥集團、綠葉製藥等;(二)有望長大的生而創新biotech,建議關注:信達生物、百濟神州、貝達藥業,澤璟製藥、基石藥業、康方生物、康寧傑瑞等;(三)特色細分領域優勢企業,建議關注:亞盛藥業、榮昌生物等;(四)其他主營業務佈局創新藥,建議關注:眾生藥業等報告節選:

15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悶聲發大財”的4大行業,看似不起眼,實則利潤一個比一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