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德國是世界公認的創新型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推進產業創新叢集計劃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在該計劃的引領下,整體推進了全德國的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的融合協同發展,不僅強化了汽車、航空等傳統優勢產業的領先地位,還打造了“薩克森矽谷”等新興技術叢集,尤其在生物領域發揮了重大拉動作用,使德國成為“新工業”領跑者,實現創新能級的全面躍升。

截至2020年10月,德國已形成431個產業創新叢集,其中獲得歐洲叢集卓越計劃“金標叢集”稱號的共12個,佔金標叢集總量的15.8%。綜合分析,德國在推進產業創新叢集的發展過程中,逐步積累形成了一套從規劃、支援、管理、導向到評估的行之有效治理舉措。

1、制定差異化發展計劃明確各自目標定位

德國根據不同的目標和定位,建立不同的創新叢集建設模式,並針對不同叢集模式分類施策。德國產業創新叢集計劃主要分為四類:

一是以促進單個產業發展為主的推動特定單一領域的技術開放和產業發展的型別,如生物叢集計劃(Bioregio);

二是以區域協同發展為主的型別,如東部叢集管理計劃(Innoregio),主要是為支援相對落後的東部產業發展而實施的叢集計劃;

三是領先叢集計劃(Leading-Edge Cluster Competition),主要是在全國不同區域打造最有國際影響力的叢集;

四是走向叢集計劃(Go-Cluster),主要是以促進叢集合作為主,是在領先叢集計劃的基礎上,更好地協調專案實施、合理分配資源、避免過度競爭以及推動創新網路深度合作的計劃。同時,注重推動叢集的匹配和銜接。同一叢集計劃的各子計劃之間常常具有互補性,還會根據需要設立補充子計劃。在關注分工上,大部分叢集計劃更關注中小企業,領先叢集計劃則主要關注頂尖叢集和大企業。

2、明確要求各級相關政府形成合力協同推進

德國形成了從聯邦政府到各級地方政府的叢集計劃聯動推進體系,將聯邦政府各部門政策與各州的政策進行了有效整合。聯邦政府進行整體統籌,制定叢集遴選標準(請參見下表)並組織專家評選。對入選的叢集提供資金扶持,經費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激勵投資等方面,支援物件以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為主。例如,在生物叢集計劃中超過60%的資金用於支援企業,且其中大部分為初創企業。

各州、市政府在計劃實施階段發揮主力作用,但並不直接參與叢集的建立和發展,僅以監督指導和服務職能為主,為企業的經營和創新活動提供支援。叢集在獲得相關叢集計劃支援的同時,自身也需籌措一定比例配套資金。例如,領先叢集計劃目前已進行了三期,專案總計獲得資金12億歐元,聯邦政府與企業界各承擔50%。從支援週期看,政府資助主要在叢集的啟動階段,此後會逐漸減少經費支援力度。

表1 走向叢集計劃遴選標準

1

工業和私人投資者的資金

2

計劃的專案的優勢,並有可持續的轉化

3

開發具有競爭力的獨特技術,以獲得/鞏固國際領先地位

4

開展和探索創新合作形式,包括專業叢集管理

5

開展青年人才化的培訓和選拔

6

叢集戰略具有國際化定位

7

叢集的價值鏈特徵

8

學術界、合作伙伴以及其他相關利益情況

3、推動建立完備的實體化叢集管理機構

叢集的結成、管理和推進基本上都是由區域內各主體自行開展。雖然地方政府只是一定程度上協調了內部活動,絕大多數是由產業和研究機構自身達成。但是,大部分叢集計劃均要求叢集內部建立完備的實體管理機構,發揮精準服務叢集成員的樞紐作用。如領先叢集計劃要求每個叢集必須有正式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團隊,包括管理委員會、協調辦公室和相應的諮詢團隊,負責組織相關制度和戰略的制定。儘管叢集管理機構大部分由政府引導發起,但並不是政府的派出機構,也不代表某些企業利益,而是介於市場與政府之間中立的“第三方”,一般註冊為非營利組織。這些管理機構主要承擔專案申報、開展技術轉移、推進外部合作對接以及叢集公共資金分配等方面職能,成為各個叢集處理相關內外事務的中心樞紐。

4、強化各叢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導向

德國創新叢集把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作為核心要求,推動多元主體共同構建區域技術創新網路。一是所有的叢集必須擁有一個由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研究人員及工程師共同搭建的研發合作平臺。例如,漢堡航空產業叢集成員包括波音、德國漢莎航空大型公司和一些中小型公司,研究機構有漢堡四所大學、德國航空航天中心,以及漢堡機場作為中試基地。二是叢集的主體間必須形成一個內部緊密關聯、具有實質性內容的特定技術領域或價值鏈關係的合作網路。例如,領先叢集計劃就明確要求重點支援研究機構與企業結成有實質性合作關係的創新聯盟。三是積極推動不同叢集之間交流合作,實現跨領域、跨地域的融通發展。例如,走向叢集計劃共資助了8個跨領域叢集間協作、7個跨地區叢集間協作、3個跨國家的叢集間協作。

5、建立健全叢集全生命週期的監測和評估機制

德國在推進創新叢集發展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對叢集發展狀況的監測,動態瞭解叢集內各主體的需求以及困難,定期釋出叢集的監測報告。另外,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評估內容主要涵蓋投入(包括人力、經費、設施等)、活動(包括培訓、諮詢、研討等)、成果(包括新技術、新產品、新技術訣竅等)和影響(包括經濟、社會、環境等)共四個方面。透過評估,準確把握叢集發展、經費使用以及相關支援政策落實等情況,評估結果向全社會公開,並根據評估結論對政策和資助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以儘可能確保產業創新叢集始終沿著引領前沿技術的方向不斷髮展。

11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遠洋服務未“遠洋”:營收增速下滑明顯,持續性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