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底,都是銀行攬儲大戰,各家銀行各顯神通,送米送油送日用百貨等,以及推出高收益產品和定製類產品等,可謂五花八門,但是,今年與往年不一樣,銀行對於年末攬儲,似乎並不“著急”,在手段和方法上也明顯沒有往年力度大。
高息產品變少。以往年末,理財產品收益率都要比平時高一些,但是今年不僅理財收益平平,連最受青睞靠檔計息的大額存單,也公告取消了。
銀行推薦熱情降低。理財產品收益的走低,使得銀行人員在推薦產品的時候都偏向於銀保產品,利率相對高一些,但是時間比較長,基本都要三年及以上,在這方面,在利率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知名度和渠道佔優的大行在獲客上難度不大。
銀行攬儲的“淡定”,並不是銀行不需要存款。
監管政策的“緊箍咒”,使得銀行在貼息攬存上十分小心,包括取消靠檔計息的大額存單,也是因為監管的施壓,因為這款產品違反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的相關規定而。
現實經營層面的壓力,也是重要原因,以往的貼息攬存實際上是惡性迴圈和惡性競爭,並且,一旦這種方式真正放開,那麼大的銀行會遠比一般銀行更具資本優勢,銀行的花錢賺吆喝,不是長久之計,尤其對於中心銀行,長期較高成本的攬儲,會對資產負債管理產生不利影響。
另外,今年的疫情也是一個原因,為了避免過多的接觸,銀行的很多業務都可以在電子渠道辦理,網點人流量也確實不如以往。
在多重原因上,銀行趨於迴歸主業,把重點放在經營存貸款上,所以往年的年末攬存大戰在今年異常平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