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最近,菜販子有點活不下去了,原因——社群團購。

說來也很神奇,如今的網際網路和買菜相遇,火爆的社群團購和當初的電商網購、網約車、外賣平臺、共享單車、快遞大戰類似,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眼中的行業風口,2019年中國生鮮零售市場總額達到5.1萬億,其中生鮮電商規模才2888億元,號稱是中國零售最後一戰的社群團購,吸引著無數網際網路企業湧入其中,各大佬紛紛砸錢想搶佔這個新戰場。

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京東,興盛優選、食享會、十薈團、同城生活、美家買菜·····大佬們都爭著賠本賺吆喝,此種趨勢下,有人獲利,有人受損。

大佬們不傻,先是依靠補貼和低價獲取市場份額,壟斷了,隨後再提價。

消費者呢,短期看來消費者獲利,因為社群團購的產品太便宜了!“3毛的雞蛋”,“5毛的青”菜,“1分錢一袋的食鹽”“9毛錢一份的青菜”“1分錢一個的橙子”…還送貨上門,薅羊毛嘛,實在沒有理由拒絕!

對於生鮮供應商呢,他們供貨給平臺,本來就是薄利多銷,自然不會做慈善把自己的出廠價打下來,那麼肯定是平臺貼錢。所以短期內供應商的收入是會隨著單量增加而增加,可長期看呢?

當社群團購在燒錢補貼的時候,供應商的傳統渠道必然遭受損害:菜市場裡的賣菜攤販會銷量的下降而越來越沒有幹勁,難以為繼紛紛改行。到時候還想到人間煙火氣的菜市場趕集,就難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以後生鮮供應商只得依賴線上渠道,這麼發展下去話語權幾乎都在社群團購平臺手上了,壟斷後的平臺想倒逼供應商降價,供應商也只能含淚承受。

而隨著以後社群團購大戰分出勝負,最終的社群團購平臺活下來估計只會有幾家,而到了那個時候,大的資本家已經壟斷了上游,下游,最初佔便宜的消費者就沒得選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當初砸錢的資本們想要實現盈利必然減少補貼,提高抽成,消費者最終會成為價格戰下的冤大頭,商家隨意定價,我們的傳統渠道完全被打亂,還一併損失了去菜市場買菜的樂趣。菜市場裡常能看到老奶奶老爺爺擺攤賣種的菜,如果把他們的生計給斷了是多麼殘忍的一件事。

不少人直言目前國內的社群團購與社會底層爭利,不講武德。低價和補貼是不當商業競爭,壟斷的風險很大,不是危言聳聽。

好在社群團購監管第一槍在12月15日打響,南京市市場監管局釋出了《電商"菜品社群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中,就明確了幾個重點:一、拒絕不正當低價競爭,二、不得虛構誤導消費者。人民日報也明確表示,別隻惦記那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社群團購已經從中央到地方的呼聲中看出,必須合規合法。

“國外的馬斯克正在一步一步把未來變成現實,而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忙著搶社群小販們的飯碗。”這雖然是個段子,但還是想勸大部分湊熱鬧的企業,與其去搶菜販的生意,不如考慮做做晶片研發,企業想做大做長久就必須有社會責任和擔當。

如今不是從前逐利的時代,而是創造社會價值的時代,力氣需用在刀刃上。

9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攜四輪驅動入局 新希望乳業對低溫市場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