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正所謂“一鋪養三代,黃金都不賣”。在十幾年前,這句話可謂是經久不衰,因為那時候的網購還沒有普及,人們想要買東西就只能去線下實體店購買。所以實體店的流量非常大,人們賺錢也比較容易。

因此,過去就有很多人投資商鋪做起了房東,每月收收房租,可謂是一勞永逸、穩賺不賠,“一鋪養三代”的說法就是由此而來,很多人都把商鋪當作“香餑餑”,深受大家青睞,在買鋪上出手闊綽。

不過現如今,大街上的實體店卻似乎走向了下坡路。很多實體店老闆都在抱怨生意難做,就算是打折促銷也不一定能吸引客戶的眼光了。同時,很多實體店也都關門了,陷入“倒閉潮”,只留下“旺鋪轉讓”4個大字,不禁有種“蕭條”的味道。

可以說,現在的商鋪幾乎成為了“高危資產”,是個容易賠錢的買賣。曾經“一鋪養三代”的日子早就一去不返,甚至有人對實體店調侃道,現在是“三代養一鋪”。雖然這有一點誇張,但這也折射出目前實體店所面臨的“囧境”。

相信很多人都會把實體店的衰落,“怪罪”於電商。但不得不說的是,除了電商以外,實體店的衰落還另有原因。對此,我國經濟學領域的專家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電商的興起只是實體店“衰落”的原因之一,另外還有2點也不容忽視。

開銷增大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房價高,租金也就相對比較貴,一般50平米的房子租金能達到3000元左右。但比起商鋪來說,這點租金還是小巫見大巫了。現在很多繁華地段的50平米小商鋪,其房租能達到4、5萬元,年租金就是五六十萬之多。

而至於一些尋常地方的商鋪,雖然其租金便宜不少,也許50平米的月租金只要6000元左右,但這種商鋪由於地點不夠繁華,生意也不是很好做,個體戶老闆能把房租賺回來,留下點生活費已是不易。

當然繁華地區的商鋪老闆,過得也並不輕鬆,動輒就幾萬元的房租,顯然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起的。而且,除了房租以外,老闆們還要支付員工工資、水電費等額外費用,這些都大大增加了運營成本,導致利潤大打折扣。

收入降低

現在實體店的收入的確大不如前,除了成本提高和電商的原因以外,還有2方面原因導致實體店的收入降低。

一方面是拓客模式單一。在被電商瓜分了一部分市場後,實體店的流量越來越少了,而老闆們又沒有太好的拓客渠道,通常只能依靠門牌廣告和發傳單來增加客流量,但這種方法卻效果甚微。

同時,再加上行業競爭加劇,實體店的線下流量更是被再次壓縮,導致生意變差。

另一方面是年輕人消費能力降低。眾所周知,如今的房價一直都居高不下,現在很多人為了買房子都背上了房貸。而且由於信用卡、花唄和京東白條等借貸渠道的出現,很多人都變得“負債累累”。

根據權威資料機構尼爾森釋出的《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擁有高達86.6%的年輕人正在使用信貸服務,而他們的平均負債率達到了驚人的41.75%,其中只有13.4%的人是零負債。

由此來看,作為消費主力軍的年輕人,其經濟情況並不樂觀,過多的負債也令他們變得不敢去實體店消費,只能去網上選擇更便宜的商品。

總而言之,雖然在電商的衝擊下,使得實體店的生意難做,比以前少了很多人流量。但除此之外,運營成本的提升、拓客模式的單一和年輕人消費能力下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這些問題都導致了“倒閉潮”的發生。

更難的是,今年年初所發生的黑天鵝事件,也使得實體店“雪上加霜”。不少實體店老闆都表示,現在的生意真是越來越難做了。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你們認為大量實體店倒閉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8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紙條APP”獲頂級風投機構融資,潮汕90後創始人不走尋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