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溫立,1991年出生,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紙條APP創始人/CEO,潮創會廣州分會副會長。從斯坦福大學碩士畢業後在矽谷創業,創立了紙條APP,線上使用者近2000萬。
斯坦福碩士、“紙條APP”創始人、潮創會廣州分會副會長,如果把這幾個詞放到一起去勾勒人物形象,大概會是一個言談間插各種中英文專業用語,邏輯清晰、思維縝密的中年金融人士。事實上,這個創辦了線上語文教育平臺“紙條APP”的潮汕小夥溫立卻不到三十歲。
2015年,溫立在矽谷讀書時開始創業,2017年,紙條APP完成了微光創投領投,正念資本、熊貓資本、一號公路資本跟投的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2019年,又獲得國際頂級風險投資機構紅杉資本、紀源資本的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
走進矽谷,點燃創業之夢
1991年出生的溫立戴著黑框眼鏡,斯文秀氣。翻開他的履歷,可以用“一路開掛”來形容。2010年,就讀於汕頭金山中學的溫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山大學。在商業氛圍濃厚的潮汕地區長大,溫立大學時期就開始進行各種基於科技與網際網路的商業實踐。同時,在本科期間,他已確定好自己的目標——拿獎學金,去美國念名校。最終,溫立被評為學院十佳畢業生,也成為中大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裡第一個被斯坦福大學錄取的學生。
讀研期間,矽谷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感染了溫立,這裡有著優質的創業環境,豐富的創業資源,聚集和吸引了全世界的逐夢者。在這片不大的灣區裡,既誕生了惠普、蘋果、思科等老牌世界一流的科技硬體公司,也孕育了包括谷歌、臉書、領英在內的頂級網際網路公司。
回顧當年創業,溫立充滿激情地說,2011年前後發生的幾件大事,像《社交網路》電影的上映,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老師呼籲優秀留學生回國創業等,點燃了無數海外遊子的創業熱情,特別是許多斯坦福的中國學生回國創業,在科技與網際網路領域取得了非凡成就。
創業的激情像不滅的火焰,一次又一次在溫立年輕的心中燃燒著,激勵著他奮力前行。思忖再三,他毅然決定成為斯坦福大學中國校友中,回國創業的一員。想幹就幹,溫立把深思熟慮的想法付諸實施。
創業初期,鎖定留學市場
一般來說,國外留學生在第一年的暑期都會留在當地,儘可能豐富自己的實習經歷以便畢業後求職。但是溫立的那份“不忘初心”的創業執著,讓他與兩位合夥人選擇了一起回國搭建創業團隊,正式啟動了他們的第一個創業專案,線上導師制留學諮詢平臺——PAIR留學。2015年的夏天,他們在廣州中山大學國家科技園租了一個30平方米的辦公室,一張桌子,幾個人熱火朝天地幹起來。
溫立說,市場競爭殘酷,需要時刻以使用者為中心,不斷進取創新。即使是在邊讀書邊創業的階段,業務的起步也比較順利,很快就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線上教育,促進資源共享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溫立他們發現,留學行業的市場蛋糕不大但競爭激烈,想要規模化發展並最終實現教育普惠難於登天。在聽取並得到了斯坦福校友的建議和支援後,溫立和小夥伴堅定地開始探索網際網路教育的其他更大可能性,創立線上語文教育平臺“紙條APP”。
“語文賽道是K12教育未來的兵家必爭之地,而作文作為語文學習中的重中之重,是一個具有戰略槓桿意義的切入點。”溫立認為,目前K12作文領域的創業公司絕大多數是由教育界人士領導的,以教育培訓作為主營業務,其業務本質上只是將線下的培訓班遷移到了線上,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語文和作文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效率。
對於教育產品的品質和服務,溫立要求很嚴格。他帶領團隊深入鑽研作文學習的整個過程,提煉出了“查、背、記、練、存、評”的學習標準化“動作”。在確認了核心的戰略切入點後,需要做到的是團隊核心能力與業務的匹配以及產品與市場的匹配。
據介紹,“紙條APP”的產品研發團隊來自阿里、網易、唯品會等頭部網際網路公司,內容教研團隊則由來自北大、中大、卓越教育、各大知名出版社的高學歷、有豐富教育經驗的人員構成。目前,“紙條APP”產品已擁有數千萬累計使用者和數百萬月活躍使用者,獲得了包括紅杉資本、紀源資本等國內外一線基金的投資,在微信、微博、知乎、抖音等平臺獲得逾億次曝光。
“現在回過頭看,自主創業既需要興趣的驅動,更需要一點執著。”憑著幾年來瘋狂汲取的網際網路前沿資訊,溫立堅信,科技與網際網路不僅能改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促進普惠教育發展,還能為在校老師和學校提供高效的教學輔助,推進傳統教育向智慧教育升級。
“紙條APP”,不走尋常路
溫立認為,線上教育技術的發展,讓更多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紙條”是一家專注於語文作文的網際網路產品的公司,其產品是為使用者提供更簡單、高效、賞心悅目的作文學習體驗。隨著5G、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線上教育的形態和服務形式也在不斷升級。在溫立看來,以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自適應的個性化學習是教育領域最具潛力的應用場景。利用新的技術發展出更為個性化的教育方法,以更靈活的方式去理解孩子。這種新的教育模式允許孩子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和成長,也可以讓我們及時監測到孩子的成長變化,為他們的技能培養提供幫助。
“只有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才能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應該像工廠裡的產品一樣被加工成同樣的產品。”溫立說,隨著網路技術發展、硬體裝置普及,“網際網路+”已解決了很多傳統領域的問題。
溫立坦言,既然選擇了前進的道路,就要堅定地走下去,這種堅定,就來自於他對自己和未來清醒的認識。他說,對於自己和“紙條APP”而言,奮鬥從未停止,只有不畏質疑,不斷挑戰困難,才能真正地成長。
採訪手記
奮鬥是青春的底色
“創業是我走得最義無反顧的路,我很慶幸能夠在這裡分享我的創業經驗。”在汕頭舉行的第三屆潮創大賽暨深汕青年科技創新創業論壇上,溫立介紹了自己的創業心得。他說,和許許多多創業青年一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創新創業大潮中來。
有多少夢想,就有多少希望。90後的溫立,從走出大學校門至今,憑藉敏銳的眼光、超前的理念和極致的工匠精神,帶領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溫立身上有著90後一代人特有的幽默感,在他身上,奮鬥是青春底色。在溫立看來,隨著線上教育行業的發展,挑戰也接踵而至。不管如何,線上教育本質仍是“教育”,隨著市場逐步規範和透明,線上教育需求有望進一步得到釋放,整個行業將迎來新一輪黃金髮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