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大家好,我是格子。

最近銀行存款動作挺大的,先是六大行齊發公告叫停靠檔計息緊接著支付寶又全面下架網際網路存款業務。

靠檔計息本身就是在增加銀行的攬儲存款利率,由此傳導給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就會增加。這和國家“推動利率下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思路是相悖的,央行出面整治也是情理之中的。

靠檔計息調控原因整明白了,支付寶全面下架網際網路存款業務就明白一半了。

但我們總歸按照結果導向:中小銀行的攬儲壓力增加,我們投資者也損失了一個相對低風險、高存息的方式。

不過短期陣痛,長期還是利好整個經濟體系規範發展的。

怎麼回事?

一、前因後果,娓娓道來

“給金融科技套上枷鎖,網路金融不再是監管法外之地。”

事情是這樣的。

我們都知道,銀行存款安全性好,但是收益率並不高;定期存款收益稍高一些,但是流動性不好。

可是我們登陸支付寶這一類的金融網路平臺,就會發現,原來線下搬到線上之後,安全性依舊好,收益率卻可以上來了,流動性也可以放開了。

看上去,簡直就是三贏的局面。

但是我們再仔細去思考這個問題:

為什麼平臺攬儲的幾乎都是小眾銀行?

為什麼網際網路可以放開流動性和提高收益率,而線下國有或者股份銀行卻給不了?

他們傻嗎?

上線網際網路平臺之後,被迫提供的高息和流動性,對於銀行本身的風險控制能力要求是很大的。

不管是流動性還是高息,都會使得整個息差收益被縮小,想要擴大息差收入,要麼將成本轉嫁給融資企業,要麼就去尋求收益更高的投資專案。

前者與降息大方向相悖,後者增大了存款產品的風險。

存款保險是給我們投資者心裡保底的,但是我們不承擔的風險必然還是會存在,去哪了呢?

掛在資金使用者頭上的賬單和掛在銀行報表裡的壞賬!

總歸一句話,中小銀行沒有權利和資格大量高息攬儲。

不是說不能高息,不高息怎麼去和大型銀行競爭啊,重點是“大量”兩個字。

監管除了是針對中小、地方性銀行,還針對網際網路金融科技平臺。

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越來越多,涉及的面越來越廣,銀行、證券、保險都是有準入門檻的,不能說進入線上之後,門檻掉了…

“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逐步被納入監管也是趨勢。

總之,以小見大吧,慢慢的,針對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會有細化的業務門檻和業務規模上限,涉及評級、經營情況、資本金、風險管理能力等等。針對銀行呢,也會設定進入網際網路平臺的銀行有哪些標準,規模、風控…這些都是必然的。

不過怎麼改,對我們投資者是好事情。

二、關於理財投資

倘若監管對網際網路巨頭們持續收緊,這兩個行業板塊會持續受到影響。

1.中概股

監管出臺之後,螞蟻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全線下架,只對已購買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的使用者可見。

雖然目前百度家的度小滿、京東家的京東金融,存款產品還在銷售,但大機率整改不會只針對螞蟻一家。

很顯然,資金比我們先知先覺。

港股市場中涉及到的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股票,集體下跌,截至收盤,騰訊跌去1.2%,阿里跌2%,京東集團跌1%(盤中一度跌近2%)。

就整個跌幅來看,影響不大。

其實我有點盼著它們多跌點,有利於我們進入抄底。

為什麼呢?

因為從群魔亂舞到正規經營,對行業來說,是件好事,對於行業龍頭企業,這是排除競爭者的過程。

禍後焉知不是福?

相關基金呢,我們在前面一期《網際網路的春天結束了?》講過了,就不再跟大家重複了。

2.銀行

銀行,尤其是地方性中小銀行,必然會受影響的。

但是利好於大中型國有、股份制銀行。

此消彼長,客戶就那些…不是你的,就是我的。

銀行進入12月,股價就開始掉,截至今日收盤,之前彪上來漲幅跌去一半了。

在銀行上漲階段買了銀行板塊基金的朋友可能就要耐不住性子了…

不想多說,只提一句,銀行估值依然很低,春季行情少了誰也不會少了銀行這個大塊頭。

其實到這大家也聽出來了,還是給大家在打預防針和鎮定劑。

週五了,週末愉快。

16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崔忠付:航空物流正在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中物聯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