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家釋出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前的目標,全文2萬多字,涉及的範圍很廣。網上多數的解讀容易陷入斷章取義,畢竟那是一份官方檔案,說的很多都是綱領性的。我們把立體邏輯解構出來。
我們不僅要弄明白我們要做什麼,我們還需要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抓住了背後的脈絡,才能不變應萬變。
核心邏輯,國家的發展,政策都圍繞兩個最大的變數,一個是世界產業分工,一個是人口結構。我們下面具體分析。
1770年,古典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提出了分工的概念,也就是說把一項工作分成幾個部分,每人單獨完成其中一部分效率會更高。現在社會更是高度分工的社會,而現在經濟國際化分工越來越明細,每個國家在世界經濟的大舞臺上都有一個大概的位置。
所有好的點子都需要最終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產品賣出去才能產生利潤,產業鏈分為提供科技和技術的,提供原材料的,提供勞務完成加工過程的。
位置產生分配,佔據什麼位置就能分到相應的蛋糕的多少。一臺電腦的CPU,價值3000元,需要的銅只需要幾毛錢,需要的銅礦只有幾分錢,大頭都是英特爾佔的。
位置不是長久不變的,每個國家都想方設法往上擠,至於結果就是純玩“叢林法則”。剛我又看到一條訊息,大概是我國晶片企業免收10年企業所得稅,2021年1月1日執行。我們國家新能源車大量補貼,晶片大量補貼,這些都是為了搶佔更高的位置,我們要把別人卡脖子的環節啃下。
內部變數主要是人口結構,一方面人口結構決定了我們能做什麼,一方面也決定了我們不能做什麼。
中國的人口結構有個大的特點,建國後帶來了長久的和平,一般每個國家都這樣,和平之後人口都會爆炸。大概1960年到1970年十年之間,生了非常多的人,稱為嬰兒潮,然後這些人20歲左右,又生了我們80後和90後這些人(1960年出生的,到1980年剛好適婚),後面執行了計劃生育,所以人口結構有點斷層,現在的結果是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藍領工資大幅跑贏白領,甚至請一個家政工資趕上請一個本科畢業的普通職員。這個的原因就是勞動力在逐漸老去,而高學歷者越來越多。
以上說的這個人口結構,對我國的產業方向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很顯然,產業是在全世界進行競爭的,東南亞和印度都是非常年輕的國家,他們的工人價格更便宜,這會讓大量的製造業跑到這些國家,我們現在可是世界第一齣口大國,當然這個不是非常迅速的,只是有這個傾向。
而我們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有幾百萬,再過幾年,我們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都快趕上美國總人口了,所以說中國有非常巨大的工程師紅利。而工程師紅利非常的利於我們發展科技和高階製造。
外部矛盾,我們主要的外部矛盾就是中美貿易戰。
在我們這一代人,這將是最主要的影響,不僅影響我們的產業政策,影響我們對房地產的政策,也會影響我們的國防軍工。
回顧歷史上幾次大的位置變更,西班牙到英國,英國到美國,沒有哪一次是順利的,老大和老二都是在反反覆覆較量,主語制裁你的理由莫須有。
基於以上2大變數,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簡單的結論。
首先,人口次多的這群人(80後和90後)都已經成家立業,而城市化率達到60%+,發達國家是達到80%,但是我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我們不能和發達國家比,有些人你讓他進城他是不願意的。這個結構會嚴重的影響房地產的走向,因為年輕人受的教育更多,更利於流動,大城市天然對年輕人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產業有優勢的大城市的人口增量是有保證的。產業落後的地方容易成為前不久鶴崗那種城市,三四線很多地方都是這種情況。房子各種分析天花亂墜,其實房價是可以炒作的,但是房租幾乎沒有炒作的餘地,所以看房租是比較真實的,房租房價比月租金的國際標準是300:1,也就是說300萬的房子每月最低1萬元房租才是合理的。
其次,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購買商鋪和寫字樓是非常不划算的行為。我身邊的很多人買了40年產權的公寓,買的初衷可能是沒購房資格或者是錢不夠又想有自己的家,但是這種房子沒有額外的資格,比如落戶,教育等。
第三、縱觀國內這幾十年的風雲變化,最近30年與地產有關的生意都是好生意,2003年與來的網際網路生意都是好生意,目前這個尚未走到尾聲,拼多多和美團又開啟了新的模式。1993年起,下海經商,做生意成為最大的贏家。未來,國家提了很多次,高階製造,高階生物、人工智慧等等這些行業都是很大的機會。讀書就業就選這些行業。
第四、房地產和金融市場(債市股市)目前作為最大的兩個財富蓄水池,房地產總值大概450萬億,債券約有95萬億,A股市場約是70萬億。目前,幾乎所有人的預期都是買房子,這個人的預期主要是收最近三十年房價不斷漲的影響,而且沒買房子好像很丟人的樣子,這種情況隨著房地產平穩,最終一定會打破。未來金融市場會成為最大的蓄水池,而投資是非常難的事情,年輕人可以從小學習投資理財。當然,未來大量散戶即將被消滅,取而代之的是機構,大家透過購買基金的方式進入金融市場。
人的一生既要強調個人奮鬥,也要注意歷史程序。我們不能矇眼狂奔,既要努力奮鬥,也要抬頭看天。我自己之前從事十年服裝行業,我看了看天,明顯的感覺這個屬於衰而不倒的行業,在一個不好的行業,無論你多麼的努力,你的成就也是平平。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歷史程序,我果斷的選了現在的金融行業,跨行都是很難的,而服裝行業只要超過普通水平就能賺錢,金融行業需要和全世界最聰明的人競爭,而且要成為TOP10才能賺錢,但是我願意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