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投資邏輯變化:四個“五年以來”的首次

問題一、2020 年行情覆盤,今年行情與歷史上有何不同?

覆盤 2020 年以來行情,並且對比過去五年行情,可發現今年有顯著的特點,我們概括為四 個“五年以來”的首次:1)市場活躍度五年來再創新高;2)首次相對大盤有超額收益;3) 主動型基金持倉首次出現超配;4)業績驅動首次成為主要邏輯。

► 近五年來,市場活躍度再創新高。2020 年 7/8 月份市場活躍度創 2016 年以來新高, 連續 9 周交易額超千億元。今年以來市場活躍度兩個高峰分別是 2 月和 7~8 月,其中 7~8 月創造了 2016 年以來的新高,且連續 9 周交易額超過千億元,最高日度交易額約 600 億元。四季度日均交易額在 150 億元左右,高於二季度周度日均 100 億元交易額。

► 十四五裝備採購預期驅動,行業自 2016 年以來首次跑贏大盤。截至 2020 年 11 月 30 日,中證軍工指數 2020 年以來累計上漲 46.6%,同期滬深 300 指數累計上漲 21.1%, 上證綜指同期累計上漲 11.2%,創業板指同期累計上漲 46.4%。航空航天科技行業 2020 年絕對和相對收益均為正,跑贏大盤 25.5ppt。而這是五年以來的首次,我們看到,行 業在 2016~2019 年均跑輸大盤,雖然 2019 年行業有絕對正收益 22%,但是滬深 300 漲幅 36.1%,行業依然跑輸大盤。若僅從市場走勢上看,我們認為有望複製 2013~2015 年的火爆行情。

回顧 2020 全年:上下半年投資邏輯和主線發生明顯變化。分季度看,1)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年後開盤行業隨大盤快速下跌,2 月份在紅外測溫需求大幅提升以及衛星互聯 網、國產發動機等因素驅動下快速上漲,3 月份國外疫情加重,受國際市場影響全球風險 資產均出現下跌;2)二季度:4 月份,“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具有較高市場關注度, 但一直未實際落地低於市場預期,5、6 月份呈平穩態勢;3)三季度:7 月份受十四五裝備 採購預差驅動,且板塊整體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因此開啟快速上漲,8 月中旬後進入盤整 蓄勢階段;4)四季度:三季報表現靚眼,繼續驗證基本面改善邏輯。但由於行業整體估值 已經恢復至 5/10 年估值中樞,行業仍然維持盤整狀態。目前市場對於年底採購模式變化較 為關注,行業或將迎來跨年行情及“春季躁動”行情。

全年看行業排名第 5/28,月度看 7/8 月份排名居前。1)全年:全年比較來看,按申萬一級 行業分類,年初至今(2020/11/30)共 22 個行業取得正收益,其中,電氣裝置、休閒服務、 食品飲料和汽車行業領漲,航空航天科技行業年初至今上排名第 5/28,處於前列。2)月度: 月度比較看,國防軍工年初至今在 7 月份漲幅最大,貢獻了全年漲幅的大部分。

產業鏈中上游和資訊化是上漲公司最多的領域。年初至今中金航空航天股票池中漲幅大於 50%的公司共有 51 家,漲幅為 0~50%的公司共有 54 家,下跌公司有 23 家。1)按產業鏈 分:年初至今漲幅大於 50%的公司中,中上游配套企業有 35 家,佔比 69%;2)按子板塊 分:年初至今漲幅大於 50%的公司中,資訊化企業有 19 家,佔比 37%。與歷史行情比較來 看:同漲急漲情況依然存在,但結構性有顯著變化。機構重倉以質優股為主。

3Q20 主動型基金近三年來首度超配,行業主題基金規模創歷史新高

主動型基金近三年來首度超配。1)全部基金:3Q20 全基金重倉航空航天科技行業市值 742.11 億元,佔全基金重倉總市值比例為 3.32%,3Q20 首次出現超配,超配幅度為 0.47ppt。 2)主動型基金:3Q20 主動型基金重倉航空航天科技行業市值為 506.80 億元,佔主動型基 金重倉總市值比例為 2.95%;主動型基金對航空航天科技行業連續 13 個季度(2017~2019 年)低配,3Q20 首度出現超配,超配幅度為 0.09ppt。

3Q20 行業主題基金規模創歷史新高。3Q20,主動型國防主題基金規模合計 250 億元,較 2Q20 增長 265%。10 家行業主題基金重倉集中於 50 支股票。前 10 支重倉股市值合計佔基 金資產淨值比例平均為 55.1%。其中,航天電器有 7 家主題基金持有,中航沈飛有 6 家持 有,航發動力、中航光電有 5 家持有,中直股份、中航機電、航天發展有 4 家持有。具體 可參考中金航空航天科技行業 2020 年 11 月 9 日《3Q20 基金持倉:三年以來首度超配;信 息化和新材料最受關注》。

問題二、業績驅動在今年的行情中佔了多大比重?

2020 年業績驅動因素占上漲因素超過 7 成

截至 2020/9/30,在業績與估值雙重因素驅動下,中金軍工成份平均股價(總股本加權平均, 下同)較 2019 年年末平均股價上漲 49.88%,其中,業績驅動因素佔比為 72.93%,估值驅 動因素佔比為 27.07%。回溯歷史可知,1)2013~2015 行業大漲,驅動因素是估值的提升, 尤其是 2015 年,行業整體業績下滑,但在估值提升下仍然取得 40%的行業股價上漲;2) 2016~2018 年,受估值消化影響,連續三年行業股價下跌;3)2019 年行業出現上漲,但以 估值驅動為主;4)2020 年截至 3 季度末,出現業績和估值雙提升,業績增長成為主要的 驅動因素。

業績持續改善,季度同比增速呈現加速趨勢

業績穩健快速增長,季度同比增速逐季加速。2020 年前三季度,中金軍工 114 支成份股(不 含船舶板塊)實現營收 2627 億元,YoY+12%;實現歸母淨利潤 184 億元,YoY+25%。若包 含船舶類企業,前三季度行業總營收 YoY +13%、淨利潤 YoY +44%。行業營收和利潤均穩健 快速增長。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 1Q、2Q、3Q 單季營收同比增速是-4.2%、12.9%、31.4%, 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是 14.9%、20.8%、45.6%,呈現出加速趨勢。

盈利能力同比連續三年增長,帶動 ROE 持續向好。2020 前三季度行業淨利潤率同比提升 0.7ppt 至 7.3%,ROE 提升 0.7ppt 至 4.8%,ROE 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淨利潤率的提高。行業趨 勢整體向好。

子板塊中:新材料與資訊化近三年利潤複合增速最高。分析 2017~2020 年前三季度各子板 塊業績增速可知,新材料、資訊化、航空利潤增速分列前三,其中新材料板塊 CAGR 為 44%, 領先於各子板塊,資訊化 CAGR 為 31%,排第二。具體可參考中金航空航天科技行業 2020/11/9《3Q20 業績回顧:季度增長加速,資訊化和新材料景氣度高》。

在“十四五”的新週期裡,行業成長屬性更加明顯

問題三、海外國防開支的情況分析

美國國防支出近 50 年來不斷增長,但佔 GDP 比重反而降低。根據 SIPRI 資料,美國在 1950 年代,國防開支佔 GDP 比例一度超過 10%,從 1990 年代後比例逐漸降低,2019 年國防支 出佔 GDP 比例為 3.4%,俄羅斯國防支出佔 GDP 比例為 3.9%。與之形成比較的是,根據 SIPRI 資料,2019 年美國國防開支為 7318 億美元,俄羅斯為 651 億美元。國防支出絕對額的差 距與佔 GDP 比例的接近,原因在於兩者 GDP 總量的差距。

美俄國防支出佔 GDP 比例在 3.3%~3.9%之間,佔財政支出比例在 9.4%~12%之間。

過去看,我國存在五年計劃中前松後緊的情況,但十四五有望改變這種情況。我們選取了 中直股份、中航飛機、航發動力、中航光電、中航機電、航天電器等代表公司,對其十一 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各年存貨、應收賬款、營收總和佔五年總和的比重進行了分析。 結果顯示:1)後兩年存貨總和佔比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分別為 55.7%、54.7% 和 49%;2)後兩年應收賬款及票據總和佔比分別為 61.9%、59.2%和 47.5%;3)後兩年營 業收入總和佔比分別為 53.7%、56.6%和 41.9%。綜上,從過去三個五年計劃看,行業具有 前松後緊的規律,但趨勢逐漸均衡。展望十四五,除了在 1 年的週期內推行“均衡化”生 產外,在以 5 年為週期的採購計劃中,也將逐漸改變過去前低後高的情形。今年上游資訊 化和新材料公司的半年報和三季報資料,反映出行業在明年上半年的高景氣度。(注:十三 五最後一年 2020 年,使用的是三季報資料)

問題四、行業處於成長的起點還是週期的起點?

在十四五的新週期裡,行業更具成長屬性。關於航空航天科技行業屬於週期還是成長在過 去並無定論,它呈現出非典型的特徵。1)若以週期股看,行業的供需並不以市場化來決定, 且產品一旦定價就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這與上游的鋼鐵/煤炭/化工等週期股並 不類似。與金融等受國家宏觀調控寬緊週期影響有較大不同,航空航天科技行業與宏觀經 濟因素聯絡並不緊密,除了其採購經費來自於國家財政支出。2)若以成長股看,行業雖然 有類似於消費類產品,如汽車、手機等的滲透率提升、市佔率提升等因素。但由於行業的 客戶是特定物件,採購也有一定的計劃屬性。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無論是裝備採購還是 改革,更多是由上而下的模式。站在當前的時點,我們提出了行業具有“三週期”的觀點, 五年計劃作為需求週期,裝備上量作為供給週期,將使行業在未來的 3~5 年內,處於快速 發展的高成長階段。

► 五年計劃週期。2021 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建黨 100 週年,在經歷 2015~2018 年軍改後,2019 年需求好轉,2020 年基本面有顯著變化,十四五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 裝備列裝週期。2000 年後我國開始加強相關投入,經過 5~15 年的研製週期,新式裝 備大多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逐漸亮相,目前仍處於“補償式”和新裝備需求增長階 段,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裝備“量”與“質”將同步提升;

► 改革週期。以航空工業集團入選國有資本投資試點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 (2020~2022)》為代表,我們認為在 2021 年有望看到更多的混改和資產證券化的機會,改革預期較強,或超市場預期。

美國軍工巨頭產值與國防開支趨勢一致

回顧美國曆史上的國防開支,我們大致將其分為 4 個階段:1)1950 年和 1965 年,受朝鮮 戰爭和越南戰爭影響,美國國防開支在當時出現比較大的增長,並持續 3 年左右。2)20 世紀 80 年代的高科技軍備競賽,拉開了美國 10 年軍費高速增長,並以 1991 年冷戰結束為 標誌,美國軍費開始收縮。3)進入 21 世紀起來,受 9.11 事件和伊拉克戰爭影響,從 2001 年開始美國持續了 10 年的軍費開支高增長,並於 2011 年結束。4)2016 年,美國軍費開 始恢復增長。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曾創造了驕人的股價表現。我們以全球軍工龍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為例,企業營收/盈利與國家國防開支情況密切相關。在 1995 年到 2001 年間,由於美國國 防支出的收縮,公司的淨利潤水平維持低位;而從 2000 之後,公司業績隨美國國防開支增 長開始出現快速增長,2001 年到 2010 年十年間稅前淨利潤增長了近三倍。從 2000 年 3 月 的公司股價到 2020 年初,公司創造了約 40 倍的收益。

問題五、從財務指標中可以得到前瞻性的預判嗎?

十二五行業整體增速較高,十三五增速趨緩,十四五或將呈現結構化快速成長。從增速角 度看,十二五期間國家相對應的財政支出增速高於十三五期間。反映到航空航天行業層面 來看,十二五行業整體的增速高於十三五,但由於資產證券化率不高、核心資產未上市等 原因,我們認為資本市場並未充分分享到十二五期間行業的成長紅利。同時 2015~2018 年 的軍改,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此前的採購規劃。但站在 2020 年末看,我們認為,十四五 需求的旺盛基本得到驗證,受需求拉動,供給端將出現結構化的快速成長,產業鏈上游的 資訊化和新材料業績表現預計較為靚眼。

資訊化板塊中存貨指標相比營收具有前瞻性。我們認為,由於行業多是以銷定產,資產負 債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先驗性,存貨和應收賬款及票據的增加,可以反映需求端的景氣度。 預付款項反映的是採購上游產品的情況,可以反映供給端的景氣情況。透過分析各子板塊 情況可知,資訊化子板塊中存貨同比增長指標相比營收增速指標具有 3~6 個月的前瞻性。 其他子板塊規律不明顯。具體到公司角度:1)主機廠如航發動力、中直股份,2020 年三季度末應收和存貨有增長,反映需求的旺盛。2)資訊化代表公司中,應收、存貨、預付同 比均出現增長,考慮到存貨指標的前瞻性,我們可以判斷資訊化板塊在 2021 年仍較有較好 的業績表現。

投資的主線和機會在哪裡

問題六、投資主線有哪些?

展望 2021,需求端看,裝備的國際比較差距和結構最佳化存在較大空間;供給端看,以“20” 系列為代表的新一代裝備逐漸成熟,供需共振推動行業景氣上行。行業的投資邏輯正逐漸 向基本面驅動為主、改革驅動為輔轉變。我們認為可重點關注航空裝備和制導裝備產業鏈 “兩條主線”,把握資訊化和新材料“兩條賽道”。此外,國產大飛機和商業航天領域也孕 育著新的投資機會。

► 主機廠及產業鏈配套:主機廠作為行業的最下游,是承接客戶需求的直接供給方,是 拉動產業景氣的龍頭。我們看到主機廠已基本實現核心資產整體上市,且產品效能有 較大提升,供應鏈管理卓有成效。展望 2021 年,需求端的旺盛將轉化為供應端的景氣, 我們重點推薦航發動力、中航沈飛,建議關注中航飛機、中直股份和成飛產業鏈,以 及核心配套中航機電,結構加工製造中航重機(未覆蓋)等。

► 資訊化:資訊化是裝備技術未來主要對發展方向之一,是實現“2027 建軍百年目標” 和“2035 裝備現代化”的主要途徑之一。在資訊化範疇中,我們建議關注聯結器中航 光電、航天電器,特種電容:火炬電子、鴻遠電子(未覆蓋)、振華科技,紅外:睿創 微納(未覆蓋),專用通訊:七一二(未覆蓋),國產 GPU:景嘉微(未覆蓋)等。其 背後的驅動因素是資訊化裝備的數量增長和國產化需求。

► 新材料:“一代裝備、一代材料”,新材料對裝備效能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建議 關注碳纖維龍頭:中航高科、光威復材(未覆蓋),石英纖維:菲利華(未覆蓋),鈦 合金:西部超導(未覆蓋)等。

► 新興領域:1)商業航天涵蓋火箭、衛星、應用等五大環節,展望 2021 年,我們有望 看到相關企業登陸資本市場。2)國產大飛機首架機將於 2021 年交付,有望帶動大飛 機產業鏈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

主機廠及產業鏈配套:航空裝備和制導裝備產業鏈是“兩條主線”

航空裝備和制導裝備產業屬於技術密集型行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 改革的推進,傳統的航空航天類行業逐漸與市場接軌,核心資產的整體上市,逐漸消除產 業和上市公司業績之間的不匹配問題。2020 年前三季度中金軍工成份股整體淨利潤同比增 長 25%,我們判斷,主戰裝備年度增速中樞有望從“十三五”的 10%~15%,提高“十四五” 的 20%以上,主機廠營收和利潤規模也將上新的臺階。建議關注:中航沈飛、航發動力和 成飛產業鏈等。

資訊化和新材料:“兩條優質賽道”助力裝備升級

上游資訊化和新材料最先體現景氣度,且由於產業鏈價值分佈原因,業績較為靚眼。2020 年前三季度,資訊化板塊利潤增速 64%、新材料利潤增速 21%。拉長時間看,2017~2020 年前三季度,新材料、資訊化、航空淨利潤複合增速分別是 44%、31%、25%,業績增長領 先產業鏈。按照產業鏈景氣傳導的一般規律,景氣從上游最先體現,最終傳導到下游主機 廠。對於新材料板塊來說,我們看到,美國 1974 年的 F14A 戰機碳纖維複合材料用量僅有 1%,到 21 世紀美國第四代戰鬥機 F-22 和 F35 上碳纖維複合材料用量達到 24%和 36%,單 機滲透率顯著提升。新材料重點公司:中航高科、光威復材(未覆蓋)、菲利華(未覆蓋)、 西部超導(未覆蓋)。資訊化建議關注:中航光電、航天電器、睿創微納(未覆蓋)、火炬 電子、鴻遠電子(未覆蓋)、振華科技、七一二(未覆蓋)、景嘉微(未覆蓋)等。

問題七、國產大飛機、商業航天對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

航空航天領域的技術外溢,催生了國產大飛機、商業航天、無人化裝備等新興領域,隨著 技術的逐漸成熟和行業的發展,新興領域公司逐漸登陸資本市場,我們預計將會對行業帶 來以下變化:1)商用供給和需求越來越透明;2)供應鏈越來越開放;3)行業更加市場化; 4)藉助資本的力量來支援實業的發展。

國產大飛機:2021 年計劃交付首架機,預計 2021 年會有階段性行情

國產大飛機 C919 計劃在 2021 年交付首架機,是中國第一型投入市場運營、參與市場競爭 的大型客機。全球看:幹線飛機由波音和空客各佔將近 50%的市場空間,是“雙寡頭”格 局。支線飛機市場龐巴迪、巴西航空工業和 ATR 公司市佔率較高。國內看:我國目前擁有 自主研製 4 款民機機型,新舟系列和 ARJ21 主打支線飛機市場,C919 和 CR929 主攻幹線市 場。目前 ARJ21 已有累計訂單近 600 架,C919 和 CR929 分別擁有訂單超 1000 架與 200 架。 按照商飛集團規劃,在 2021 年開始交付首架機1。根據中國青年報 2017 年報道2,C919 國 產化率約 60%,採用“主製造商-供應商”全球航空普遍採用的模式研製。建議關注產業鏈 公司:中航飛機、中航沈飛、中航機電、中航電子、中航光電等,以及商飛、商發等未上 市公司。

商業航天: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及新公司上市將重新吸引

2021 年市場注意力 商業航天涵蓋火箭製造、衛星製造、發射、測控、應用等五大環節。展望 2021 年,我們有 望看到相關企業登陸資本市場。以美國 SapceX 的獵鷹火箭和“星鏈”為代表,帶動全球商 業航天和低軌衛星星座建設,我們持續關注全球及國內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公司發展。 建議關注火箭頭部和衛星頭部企業。

問題八、改革還能不能成為行業上漲的驅動力?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或將對 2021 年的國企改革起到加速作用

單一的資本運作吸引力降低,市場更為關心運作後企業的經營變化。在 2014~2015 年的“牛 市”中,航空航天類公司行情火爆,相比大盤創造了超額收益,其主要驅動因素是國企改 革及資產注入預期。近幾年來我們看到,單純的資產注入吸引力逐漸降低。大家更為關心 如股權激勵後的業績釋放改善(如中航光電、中航沈飛、中航重機)、資產運作後 EPS 變化 (國睿科技、中航飛機)等。

往前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可能在短期和長期上都會對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改革 可能是在目前需求旺盛而供給存壓的情況下的一種有效解決方案。梳理“雙百行動3”和“科 改示範行動”名單公司有:航天電子、中航機電、中航電子、北方股份、鋼研高納、長城 軍工、海格通訊、中國衛星、中航高科、七一二、烽火電子等(含母公司及子公司進入名 單的企業)。具體可參考中金航空航天科技行業 2020 年 7 月 6 日報告《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方案獲透過,改革進入新階段》。

估值:以相對的眼光看待估值,把握結構化機會

問題九、行業估值怎麼看?

航空航天科技行業的估值問題一直是市場較有爭議的論題。1)橫向看:以 SW 一級 28 個 行業做橫向簡單對比,航空航天科技行業 PE/TTM 處於較高位置,與電子、計算機估值水平 接近。2)縱向看:行業估值一直維持較高位置,近 3/5/10 年估值中樞在 50~70 倍之間, 歷史上的最低 PE/TTM 也在 30X 以上。估值維持較高位置有客觀因素:行業的特殊性、產 品的高科技屬性、定價機制改革、資產注入預期、裝備列裝預期、國企期間費用等,使得 潛在的利潤彈性較大,因此市場給出較高的估值水平。

我們認為:我國航空航天科技行業還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裝備列 裝加速、採購模式或有變化。同時由於主機廠具有稀缺性,主要看其未來成長空間,不應 過於關注短期 P/E 估值。資訊化和新材料等細分領域,利潤率水平較高,業績增長較快, 可以考慮業績增長和估值的匹配程度。從下表建議重點關注的公司中可知,主機廠通常 P/E TTM 較高,若考慮成長空間,其 P/E 折現後並不算高。而資訊化和新材料 2021 P/E 多處於30~40 倍之間,2022 P/E 多處於 20~30 倍之間,具有較大的配置價值。

……

10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大的亮點竟然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