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美國商務部網站當地時間18日釋出訊息宣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域性(BIS)將中國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列入“實體清單”。

最近一段時間,對中芯國際來說是一段極度不平靜的日子!前幾天,梁孟松“離職風波”已鬧得沸沸揚揚,此訊息一傳出,致使中芯國際當天一度下挫超過9%,當天股價蒸發超300億,晶片板塊也急劇殺跌。可見梁孟松辭職事件多大,直接引發了資本市場“巨震”!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再給本來已蒙受陰影的中芯國際當頭一棒!未來,中芯國際再次陷入迷局!

中芯國際成立20年“命運多舛”

2000年,52歲的張汝京自籌資金,帶著國際人才,打破傳統創辦了中芯國際,可以說在中國當時是一個新的創舉!擁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相比臺積電1985年創立,聯電於1995年轉型為晶圓代工廠,把IC設計業務轉給聯發科。這樣看來,其實並不算起步很晚。但回顧中芯國際這20多年走過的路,所經歷的“坎坷”卻比任何公司都要多。

1、快速崛起,迅速擴張

中芯國際在張汝京的帶領下開始了“極強戰鬥力”開始,創下了半導體行業前所未有的速度,2001年就試投產,成立第四年銷售額就達到9.75億元,並在中國香港和美國成功上市,躋身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這在業界引起了轟動!自然也引起了臺積電的注意與擔心!

2、收購失敗,陷入官司

伴隨中芯國際的快速崛起,也引發了美國和臺灣當局的打壓,身為晶片代工領域一哥的臺積電的也趁機“使勁”,開始了一場長達9年的專利訴訟!最終,中芯國際敗北接受場外和解,繳納鉅額費用後,為創始人張汝京被迫離開中芯國際埋下了導火線。

3、次貸危機,陷入鉅虧泥潭

在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引發金融風暴,這讓所有的行業都遭受巨大沖擊,中芯國際自然也不例外。中芯國際下注儲存器崩盤,一度陷入鉅虧泥潭!

4、股權之爭,創始人出局

中芯國際陷入鉅虧,為了盤活企業,必須引入新的注資股東,在新股東大唐電信低價入主後,積蓄已久的內部矛盾終於爆發了。此時,臺積電再度點燃智慧財產權歸屬的“戰火”,中芯國際再度陷入官司旋渦,中芯國際再度鉅額賠償,割讓8%的股權給臺積電。這一度讓這艘半導體“鉅艦”已千瘡百孔,再也經不起風雨的折騰了。在創辦中芯國際9年後,總裁兼CEO張汝京深感心力交瘁,宣佈離職。至此,與臺積電的9年“馬拉松”式智慧財產權之爭終於落下帷幕。

5、中芯國際二度崛起,上演權利“宮心鬥”

創始人離職後,迅速迎來了新的領導班子,王寧國出任CEO,楊士寧出任COO,這兩人掌握著中芯國際最高權力。同時,中芯國際也迎來了半導體行業的復甦,順勢崛起,經歷幾年的虧損後,再度扭虧為盈,中芯國際似乎再次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中芯國際上演權利之爭“宮心鬥”,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這位一直平衡著中芯國際的關鍵人物突然病逝,原本臺面下的權力之爭被徹底引爆,中芯國際內部已然失控,股市一度停牌。最終,王寧國失勢敗走,楊士寧也相繼離開。

中芯國際第三次崛起,迎來發展最快速的三年

在2017年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出任CEO,三年時間完成五代技術開發,這也是中芯國際迎來了發展最快的三年。在2021年4月,7nm製程技術也進入風險量產,5nm、3nm因無法用DUV光刻機取代,只待EUV光刻機到來便可全面展開技術攻堅。

這時候的中芯國際,成立技術的最快追趕者,放眼全球,除了臺積電、三星掌握7nm製程外,就剩中芯國際了!可以說要不是美國干擾,和臺積電只有一代技術之隔,在3-5年內也很追上,大陸“臺積電”的夢想其實只有一步之遙。

中芯國際再度上演“瑜亮之爭”,再度停牌

此訊息一出,中芯國際歷史上因人事與權利“內訌”再度停牌,兩位半導體元老沒有琴瑟之誼卻上演“瑜亮之爭”。資本市場引發“巨震”,引發監管發函詢問。

總結

回顧中芯國際20年的坎坷史,可以說是走得非常不容易的。如今內部再度爆發“宮心計”,發展剛剛有起色的中芯國際再度蒙上陰影,還來不及喘口氣,美國再出狠招,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名單”!這當頭一棒,能不能打醒權利之爭者?今年,華為遭受各種不公待遇後,我國半導體領域獨立自主的口號不絕於耳,中芯國際也擔任著中國芯崛起的重任!

今年,半導體行業面臨最大困難,同時也是最大的發展機遇,我國在政策、人才、資金都給予極大的扶持,中芯國際也列為全球第五大晶圓代工廠。然而,我們自身沒有警惕,內部再度陷入迷局,美國列入實體名單接踵而至,內外憂患、雪上加霜,對業務和技術都有很大影響。目前“關鍵”時期,更應該認清局勢,阻礙發展的,可能不是外部打壓,內傷更應先治療好,只有自身強大了,才能抵禦外敵!我想對中芯國際說“急需重回正軌”。

14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雪上加霜,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