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湖南、浙江等地供電緊張,拉閘限電的訊息,讓人感覺還是有點意外。因為從年初疫情以來,甚至從2018年開始,各地的製造業都面臨著各種困難。年初還在說售電困難,現在來個大反轉,讓人還是多少有些吃驚的。
我們就來看看官方的解讀吧。國家發展改革委17日迴應說,一是工業生產快速恢復拉動用電增長。二是遭遇極寒天氣,進一步增加用電負荷。三是外受電能力有限和機組故障增加電力保供困難。
無獨有偶的是,天然氣產能大省的四川,工業用氣最近一月也上漲了3毛,短暫性的出現歷史性的時刻,天然氣的燃料成本高於液化石油氣的成本。要知道,從20年前起,一直就是液化石油氣成本是天然氣的兩倍以上。
當然主要原因是冬天要取暖和民用增加,同樣是做飯,冬天因為氣溫低也會多用天然氣的,這個道理誰都明白,同理鍋爐之類的冬天也肯定會多耗用。所以冬天天然氣緊張是一直存在的現象,但已經幾年沒有說要給工業使用者漲價的事了,因為大家都知道好多的工業使用者承受不起了。
電力也是一樣的,冬天很多家庭要開空調或者取暖器都要用電;現在很多南方家庭也安了地暖,絕大多數是用天然氣,也有用電的,地暖的消耗還是很大的,遠大於家庭做飯所耗。
我們試著在官方之外找找還有其他原因嗎?可能還是有的,比如進口液化天然氣的量,特別是從美國和澳大利亞進口的量是不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呢?降低燃煤的消耗是否讓某些火電企業的發電量在下降呢?
電力的影響太大了,特別是對製造業來說,沒有什麼機器不是要耗電的。我們一直在抱怨工商業用電成本太高,政策層也在推動降低,山東和新疆都已經把2021年降低的方案出來了。現在又缺電了,物以稀為貴,後面的降價還推得動嗎?
當然這裡面最困難的可能是耗能大戶的鋼鐵,鐵礦石漲價的壓力還在,現在又出新情況,這次可能必須去一些低端的鍊鋼產能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