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區長
日前,短影片營銷商雲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HK:02131,下稱雲想科技)在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發行價6.98港元,全球共發售2億股股份,募資約12.93億港元。若行使超配權,還可額外募資2億港元。
據瞭解,IPO首日,雲想科技就已經跌破發行價,最低報6.82港元較發行價跌2.3%。不過,截至12月16日收盤,其股價收漲16.33%,報8.12港元,市值達到64.96億港元。
12月17日,雲想科技低開低走,隨即走弱並轉跌。截至12月17日港股收盤,雲想科技報收7.70港元,跌幅為5.17%,較發行價僅上漲了10.3%;市值減少至61.6億港元,較12月16日蒸發了約3.4億港元。
短影片市場前景廣闊
認購方面,根據雲想科技的發售結果,其每股定價6.98港元,每手1000股,一手中籤率10%,認購25手穩中一手。其中,國際發售認購倍數為6.37倍,公開發售認購倍數為114.45倍。
同時,雲想科技也得到了機構投資者的認可。招股書顯示,雲想科技引入了6名基石投資者,匯豐環球投資管理(香港)、太平洋資產管理、小米集團旗下Green Better Limited、商湯科技旗下SensePower Management Limited等在列。
從目前來看,雲想科技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上市次日,雲想科技便收跌5.17%,抹去了IPO首日的部分漲幅,整體收益約為10%。這也意味著,認購一手雲想科技僅賬面上盈利了約700港元。
根據艾瑞諮詢,於2019年按短影片廣告所產生的總賬單計算,雲想科技為中國第三大線上營銷解決方案供應商,市場份額為3.4%。按2019年中國平均DAU計算,雲想科技在所有泛娛樂資訊網站中排名第一。
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今年10月份釋出的《2020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國內網路視聽產業規模超過4541億。其中,短影片領域市場規模最大,佔比為29%。
截至2020年6月,我國短影片使用者規模達8.18億,佔網民整體的87.0%。報告還指出,短影片將推動市場格局變化。同時,短影片和網路直播將成為網路視聽行業的主要增量。
過於依賴巨量引擎
作為其中的受益者,雲想科技無疑是搶佔了短影片的黃金賽道,並牽手了位元組跳動系的營銷平臺巨量引擎。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巨量引擎內容分發平臺產生的賬單,佔雲想科技賬單總數的37.7%、85.2%與87.1%。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雲想科技自位元組跳動採購額佔用戶流量的比重分別為40.5%、86.4%、88.3%與87.1%。
同期,雲想科技獲取流量成本分別為1.84億元、10.72億元、21.34億元與7億元,分別佔其銷售成本的99.3%、99.5%、99.2%與98.3%。
得益於巨量引擎的內容分發,雲想科技的直接廣告主由2017年的558名增至2019年的669名,每名直接廣告主的平均收入也由2017年的40萬元增至2019年的330萬元,增長了725%。
儘管風光無限,雲想科技也存在不少危機。事實上,在藉助位元組跳動系成長的同時,雲想科技也與其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性。其透過巨量引擎內容分發平臺產生的賬單接近9成,這也被雲想科技列為風險因素。
危機四伏
另一方面,雲想科技的營收也不穩定。2017年、2018年、2019年,雲想科技的營收分別為2.35億元、11.86億元、23.1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04.68%、95.03%。2020年上半年營收7.97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2.87億元下降38%。
隨著規模的增長,雲想科技的營收增速有所下滑。由早前的400%降至95%。2020年上半年,雲想科技的營收更是同比下降38%。無論是線上營銷業務,還是泛娛樂內容服務業務,均出現了營收下降的情況。
其中,泛娛樂內容服務業務收入由2017年的6958.6萬元下降至2019年的3073.2萬元,2020年上半年則為863.6萬元,同比減少55%;
線上營銷業務收入由2017年的1.66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22.82億元,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7.88億元,同比驟降60.79%。
對於營收大幅下滑,雲想科技稱,主要是丟失了最大的客戶。
資料顯示,2018年、2019年,雲想科技的最大客戶貢獻了2.20億元(佔比18.6%)、6.57億元(佔比28.4%)的收入。換句話說,雲想科技存在過於依賴大客戶的風險。
2017年、2018年、2019年,雲想科技的淨利潤分別為3299.8萬元、6948.3萬元與7293.4萬元,分別同比增加110.57%、4.97%。2020年上半年,其利潤為5707.6萬元,2019年同期的淨利潤為3554.8萬元。
可以看出,雲想科技的淨利潤水平增速也出現了大幅滑坡的情況,2019年的增速更是較2018年下降了105個百分點。同樣的,雲想科技2019年的淨利率僅為3.2%,比2017年減少10.8個百分點。
盈利能力下降的背後,是雲想科技成本在不斷提高。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雲想科技獲取流量成本分別為1.84億元、10.72億元、 21.34億元與7億元,分別佔其銷售成本的99.3%、99.5%、99.2%與98.3%。
同時,雲想科技也需要支付高額的預付款。雲想科技表示,其需要向領先的網路平臺支付大量預付款以獲取流量。報告期內,其用作購買流量的預付款餘額分別為900萬元、1900萬元、8210萬元與1.29億元。
安信國際12月7日釋出對雲想科技的研報稱,儘管考慮到該公司處於一個優秀的賽道,長期增長潛力較大,但招股估值依然偏高。
安信國際認為,雲想科技的弱項與風險包括:行業競爭激烈,市場格局尚未穩固,公司市場份額仍偏低等。
那麼,雲想科技究竟有沒有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