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網路經濟是時代的產物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而電子商務帶動了人們在網上的消費,也為人們提供了價效比高、購物便捷的平臺。網路經濟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人們的時間。

網路交易在當今社會變得越來越流行和普及,因為網路商品網路商品不僅價廉物美,而且為消費者提供更大的選擇範圍和更多的選擇餘地。

近幾年來,大家都有一個同樣的看法,那就是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了,原因是受到了網路經濟的影響,大多數實體經濟經營者都這麼認為。

事實的確如此,因為透過大資料顯示就可以看出,現在流量都已經轉到線上去了,線下雖然也有流量,但是許多人逛街其實並不是為了買東西,而是去上街感受一下人流氣息,買一些吃的欣賞一下風景,很多一些生活用品,如衣服,都是在線上購物。

由此可以看出,網路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而電商則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因為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了網際網路經濟的時代。不是網際網路在對抗實體經濟,而是這個時代變了。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去面對現實,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多學習網際網路知識,培養自己的網際網路思維。所以說,並不是網際網路在傷害你,而是你不懂得結合網際網路,因為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本身就是需要相互結合的。

網際網路企業的野蠻生長期

目前,社群團購這個市場經濟的新風口,又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話題。很多人還沒有弄明白社群團購是什麼,就隨著輿論潮流加入討伐行列。這其中既有政策風向的轉變,也有個體經營者的切膚之痛。

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濟這些年發展迅猛,乘著貨幣放水的東風,有了資本的推波助瀾,網路經濟,一時風光無限,從移動支付到共享單車、滴滴打車、美團外賣等,中國的網路經濟已經把觸角伸到了經濟的方方面面和細微之處,更在應用層面領先全球。

十幾年來,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獲得了一個粗放的發展環境,國家意在放水養魚,在這個過程中監管是寬鬆的。而網際網路就像一條沙丁魚,不斷攪動著傳統經濟的痛處。

這些年,網路經濟由於監管的缺失,電商從解決資訊不對稱,變成了利用資訊不對稱割韭菜。不論是滴滴先補貼後漲價,還是攜程的大資料殺熟,乃或蛋殼的收割風波,將“贏家通吃”的邏輯演繹得淋漓盡致。網路經濟的確有些野蠻生長的味道。

監管來得正是時候

管理層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是時候該進行監管了。

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釋出《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下稱《反壟斷指南》),矛頭直指近年來平臺要求商家“二選一”、對消費者進行大資料“殺熟”等平臺企業亂象,而平臺企業利用規則、演算法、技術、流量分配等無正當理由拒絕進行交易行為也將被認定為“存在壟斷行為”。

《反壟斷指南》中的平臺指的是網際網路平臺,平臺經濟是指由網際網路平臺協調組織資源配置的一種經濟形態。檔案對於什麼是網際網路平臺,給出了嚴格定義:透過網路資訊科技,使相互依賴的多邊主體在特定載體提供的規則和撮合下互動,以此共同創造價值的商業組織形態。簡單直白地說,就是指形形色色的電商平臺、社交平臺、外賣平臺、搜尋平臺、出行平臺、直播平臺、線上OTA平臺等等。

這次國家重拳出擊式的監管行動,也標誌著,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將要結束長期以來的野蠻生長、叢林法則、贏家通吃的的壟斷時代。一個在加強監管的環境中所形成的新的行業平臺將會逐步建立起來。

社群團購的是與非

有人擔心社群團購將成為收割民眾的工具,搶了老百姓的飯碗,的確是有這個可能。但是,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10年前電商剛出現時,就有人這麼說過。

然而10年過去了,事實上,從電商到O2O,從線上到線下,從商家到物流,網路經濟非但沒有砸了很多人都飯碗,反而創造了更多飯碗和商業模式以及新業態。由此,人們對網路經濟的看法早就變了。同樣,當前對於社群團購我們也應該理性地去看待。

有人說小菜販不容易,起早貪黑養家餬口,但大多數人並不瞭解什麼是菜頭和中間商,不瞭解菜場攤位費有多高,菜場從田裡幾毛錢到菜場十幾塊,中間的利潤經過多少次分成,菜販為何生存不易,箇中原因恐怕不是社群團購造成的。

按理說,菜販們完全可以逐漸接受並融入網際網路,做個小區供應商或者做個團購團長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個體生鮮零售中間商太多,既沒有價格優勢,也無法產業集中化,恐怕早晚被取代也是最終命運。既然如此,還有必要計較由誰來取代嗎?

另一個就是大家所擔心的壟斷問題。許多人認為,按照電商以往的操作模式,社群團購一旦壟斷就會走向兩頭收割:一是便宜的菜變貴,本來一塊地賣2塊,否則就買不到。二是會對上游形成反噬,直接控制上游菜農甚至自建產業讓更多人失業。

其實這些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對於關係到民生的問題,國家向來是慎之又慎的,如果膽敢任意讓蔬菜價格翻倍,將會導致CPI迅速上升,電商們有這個膽量嗎?

對上游的控制就更是令電商們力所難及的事情了,網際網路企業本來就是輕資產,收的是渠道的錢,去做重資產太費勁了。如果自建產業園,還不是一樣創造就業機會。

社群團購這一行業要是做起來、普及了,完全有可能把上下游整合起來,唯一受傷的就是頂端的中間商,其實附在這條利益鏈上越低端的人,影響越小。

社群團購也是網路經濟下的必然產物

社群團購究竟是什麼?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那麼為什麼電商巨頭們要介入社群團購,而和賣菜最直接的蔬菜批發商和菜市場根本就不屑於做這件事。

社群團購從買菜作為突破點,是因為買菜具有剛需的高頻流量。買菜與其他生活用品不一樣,其他用品可能一年就買一次,如電腦、手機、衣服等,而買菜不但要買,而且有時一天要買3次。

實際上,社群團購是一個基於LBS(位置服務)的網際網路小店,是電商巨頭新開發的流量入口。線下人流是個廣闊的藍海,人流聚集在社群,越是偏遠的地區,未開發的線下流量就越多。

社群團購是被一家叫興盛優選的企業在湖南跑通的,這家企業用一個辦法解決社群團購的難點,即團購團長,有著行業經驗和人際關係雙重加持的團長,成為了社群團購至關重要的一環。

一見這一模式已經可以執行操作,在社群團購上有著天然優勢的電商巨頭們立馬展開了市場爭奪戰。

筆者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社群團購是真正符合民眾生活需求而自願選擇的採購方式,那麼即使沒有電商,其他人也會來做這件事情。國家反對網際網路巨頭們介入社群團購,意在讓他們將企業發展方向放在科研創新上,並不意味著社群團購這個平臺沒有存在價值。

因為,隨著網路經濟的發展,未來中間商可能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服務平臺,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10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獨家觀察 | 對沖或賣出美元風險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