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你已經多久沒使用過現金了?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的調查結果顯示,83%的受訪者表示隨身攜帶現金少於500元;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習慣非現金支付。

  現在非現金支付如此快捷高效,為啥非要保留現金支付?

  其實,一些群體和現實往往容易被忽視:

  1、不少人正受困於“數字鴻溝”

  央行調查資料顯示,60歲及以上的老年群體中僅有27.3%能夠透過網際網路獲取金融服務和資訊。

  另外,農村有著大量使用現金的人群和場景。農村有較多學歷不高、收入不高、年齡較大的人認為現金更加安全可靠;農副產品購銷很多透過現金交易;一些偏遠地區電子支付機具的佈設很難達到全覆蓋。

  2、特定人群離開現金“寸步難行”

  對於境外遊客而言,沒有人民幣賬戶的他們,在景點和中小商戶消費時依賴現金。

  對於未成年人而言,家長不會輕易為其配備移動支付賬戶,而多以小額零花錢的形式給孩子用。

  對殘障人士尤其視障人士而言,較難使用非現金支付,而人民幣現金的票面上有便於其使用的盲文。

  3、技術失靈需要現金應急

  且不說,一旦遭遇自然災害,需要做好應急準備。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手機遺失、電池耗盡、網路流量不足、訊號差等情況,也需要現金作為應急支付手段。

  儘管央行三令五申“不可拒收現金”,但不少人仍會遭遇拒收或以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情況。

  部分醫療、出行、水電煤氣等基本公共服務大力發展線上辦理,取消了現場服務;一些機構一味鼓吹“無現金”社會,不考慮現金支付的需求;一些商戶熱衷於引導顧客安裝App、關注小程式,卻對遞來的鈔票、硬幣拒之門外……

  他們歧視的不是“現金”,而是“權利”。一些機構和商戶過於強化移動支付、弱化甚至拒絕現金支付,侵害了消費者選擇現金支付的權利。商戶單方面排除自身收取現金的義務,增加消費者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的義務,侵害了公平交易權。

  為此,央行日前釋出公告,將出重拳整治拒收現金行為。對於一些現金收付主體,央行點名提醒!

  辦理行政事業性收費部門:應設定人工現金收付通道,由人員值守並收取現金、提供找零的服務視窗或櫃檯等。

  公共服務機構:社保、醫療、教育、水、電、燃氣、暖氣等公共服務機構,應設定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交通運輸部門:鐵路、道路客運、城市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等經營主體應設定現金收付通道或提供轉換手段。出租汽車經營者或駕駛者,可支援多種支付方式,但應接受現金支付。

  大中型商業機構:特別是批發和零售業、餐飲和住宿業、居民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經營場所,應設定現金收付通道。

  小微經濟主體:家庭作坊、個體工商戶、流動商販等可支援多種支付方式,但應接受現金支付。

  無人銷售及網路經營主體:應在醒目位置標示,說明支付方式、操作流程及服務聯絡電話。全部交易、支付、服務均透過網路完成的,經營主體應提前公示支付方式。

  如果遇到拒收現金怎麼做?

  保留證據,舉報、投訴!

  消費者發現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可妥善保留相應的證據或線索,透過城市政務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各種渠道進行投訴、舉報,捍衛自身權利。

13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邦德:多幣種均有反彈訊號 日內關注破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