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一、5000億醫藥公司封板,醫藥行業信心爆棚

本週,有A股有兩大亮點,一個是週期股王者歸來,特別是煤炭股集體上漲拉昇了市場人氣。另一個亮點是醫藥板塊重新走強,特別是週四A股超過5000億市值的製藥公司龍頭漲停並創歷史新高一下子激發了市場醫藥股的投資人氣,記得11月還有很多人痛苦的割肉,發誓以後再也不買醫藥股了,結果12月一下子市場逆轉。之前醫藥行業一直受到帶量採購影響,所以7月到11月底一直在調整,但就在本週僅僅三天時間,不僅收復了全部跌幅 ,並且創歷史新高。這也是我們一直建議,對於優秀的好公司,只要估值不過分投資未來幾年業績,最賺錢的操作策略其實就是一直持有的原因。高拋低吸是所有股民的願望,但實際上做不到。就像這次龍頭的下跌你不在,總想在他的最低點買,那麼你這次在11月底的最低點買了沒有?您不是說 ,自己技術水平高,高拋低吸本領大嗎?為何這次不在場?新高所有人都看見了,問題是你在11月底就要判斷他估值合理,並且相信他一定能歷史新高,然後在當時買入才是本領。

2021年還有哪些機會?醫藥行業還會受到哪些影響?今天我們就以某研報為基礎,給大家詳細講解2021年的細分行業,以及出現黑馬的機會在哪個方向。

二、醫保控費仍是政策主旋律

談判藥物以價換量效果顯著,放量速度與藥價降幅相關。醫保談判藥品雖然價格降低但銷售額仍然保持高速增長。產品續談後價格雖進一步下降,但仍然放量顯著。從幾款藥物情況來看,降幅較大的品種在進入醫保後銷售額增速提升的更為顯著。

帶量採購整體降價幅度明顯。首批“4+7”帶量採購共25個品種,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超出市場預期。而“4+7”擴面同樣25個品種平均降幅59%。第二批、第三批集採平均降幅均達到53%。

帶量採購控費效果顯著。以“4+7”為例,根據我們測算,25箇中標品種原市場規模約78.85億元,集採後僅18.97億元,可節約59.88億元藥品支出,節約比例高達76%。

三、行業趨勢:創新仍是主題

1,仿製藥生命週期和天花板大幅下降。帶量採購背景下一旦品種競爭企業超過3家即可能納入集採,隨之而來的是大幅降價,從而使得仿製藥品種天花板下降。而集採後仿製藥毛利率加快下滑,也會縮短其生命週期。我們認為未來仿製藥企業的競爭策略是形成產品叢集,依靠單一品種打天下的模式將缺乏立足之地。因此,未來我國仿製藥行業集中度也會持續提升。目前我國仿製藥CR8佔比僅18.82%,而美國在50%左右。

2,特色原料藥成長性凸顯特色原料藥是指專利過期不久、仿製難度大、附加值高的原料藥品種。集中在慢病(三高)、抗腫瘤、精神神經、消化道用藥等領域;特色原料藥行業競爭主要有“准入資質”、“競爭速度”、“技術競爭”、“質量競爭”和“價格競爭”五大特點。

以帶量採購為主的降價政策凸顯了特色原料藥企業價值

製劑企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經營重點由營銷轉向成本、質量控制。特色原料藥企業議價能力提升(擁有原料藥的製劑企業成本優勢明顯),同時具備向下遊延伸的主動權(無需營銷能力)。同時,藥品價格下降對提升相關品種的市場滲透率作用明顯,從而帶動原料藥需求量提升。除此之外,特色原料藥還受益於全球老齡化、環保趨嚴、專利懸崖等因素。

3,尋找真正有臨床價值的創新藥

我國創新藥申報數量持續提升。一方面,帶量採購常態化壓縮了仿製藥的盈利空間,企業要想保持長期成長性,必須向更高附加值的創新藥轉型;另一方面,隨著醫改的持續深入,我國創新藥審評審批制度逐步與美國等成熟市場接軌,為創新轉型鋪平道路。

我國創新藥申報扎堆現象明顯,尋找真正有臨床價值的創新。如1類小分子抗腫瘤藥靶點中,前三大靶點EGFR、CDK4/6和ALK合計佔比達到34%;而大分子生物藥同樣存在扎堆現象,以熱門靶點PD-1/PD-L1為例,根據WIND資料庫顯示,該靶點臨床試驗多達226項。扎堆申報雖然能提升成功率,但會導致新藥上市不久即迎來競爭格局惡化,同類產品臨床優勢不明顯,造成研究資源的浪費。創新藥具備科技屬性,存在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建議關注真正具有臨床價值的創新。

4,醫療器械邁入創新時代參考海外醫藥巨頭的成長曆程,醫藥企業的發展可簡單歸納為四大階段:(1)細分領域入門、(2)細分領域專精、(3)多細分領域拓展以及(4)成為綜合醫藥平臺。國內相當一部分藥企處於第3階段,部分領先的行業龍頭藥企已進入第4階段。而醫療器械行業因為所需技術多樣、不同細分領域間技術跨度大,國內企業還普遍處於第2階段,龍頭企業在過去數年中陸續進入第3階段,而進入第4階段的公司更是屈指可數。

繼2017年前後藥品創新進入加速期後,醫療器械也正在邁入創新時代。行業發展程序+藥政改革助推,是醫療器械創新大潮的主要驅動因素。隨著醫藥政測改革推進,醫療器械行業渠道價值被弱化,研發與服務能力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研發能力是醫械創新時代的首要能力。穩定且高效的研發隊伍、充裕且持續的研發資金是研發能力的保障。而透過研發持續推出創新產品取得競爭優勢是未來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5,創新藥外包產業鏈:需求充裕,人才競爭決定長期發展外包成為新藥研發的趨勢:新藥研發具有技術難、成本高、週期長、風險大的特點,為集中精力、控制成本、縮短研發週期和降低風險,越來越多的藥企選擇內生實現藥物設計和營銷銷售,而把研發與生產環節外包。

新藥的研發平均成本持續上升,2019年單個藥物研發成本在19.81億美元左右;從實驗室發現到進入市場週期平均需要10-15年;成功率低,平均5,000至10,000個先導化合物可誕生一個上市新藥。使用CRO大幅縮短新藥研發週期。

海外外包需求因產業結構向中國轉移的同時,國內創新藥崛起也創造出眾多外包需求。對國內醫藥外包服務商而言,臨床CRO與臨床前CRO主要客戶來自國內,正向海外延伸;藥物發現CRO和CMO客戶則以海外為主,隨國內創新藥研發推進,國內業務也在快速成長。過往兩年間,資本市場對創新外包環節的基礎認知已較為充裕,行業的邊際變化成為關注點。展望2021年,各環節訂單需求依舊充裕,行業繼續維持高景氣在2020Q4的行業調研中,發現創新外包各環節企業的訂單簽訂情況仍普遍樂觀。

長期看,人才或成供給瓶頸,得人才者得天下

在訂單充沛而產能不足的行業大背景下,投資者可以針對各細分行業抽象出不同引數考察其產能供給,例如:員工數量之於藥物發現或臨床CRO、動物房規模之於安評CRO、新增固定資產規模之於CDMO。這些引數對外包企業的增長潛力有不錯的指引作用。行業發展到當前水平市場注重外包公司的人才獲取能力,人才競爭或將成為行業長期發展的勝負手。人才(包括基礎人才)是擁有科技屬性的醫藥外包產業最重要的資產。在創新如火如荼的當今,不論藥企或是外包企業都在大力擴張人才隊伍,競爭在學校招聘環節就開始了。

四、消費型醫療:未來醫藥行業發展的又一重點

1)口腔醫療服務領域:口腔醫療衛生關注度逐步提升,種植牙及正畸等高附加值產品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我國口腔醫生數量人數少,醫療服務資源供不應求。專科口腔醫院有望成為該領域發展重點。我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增長穩定,空間廣闊。

2)醫療美容:消費升級推動醫療美容服務需求,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快速增長。我國醫美市場空間廣闊,保守估計超過3500億元。我國醫療美容滲透率仍然較低,為2%,相較於美國、韓國等地區提升空間大。若我國醫美滲透率達到6%,則市場有望突破3500億。醫療美容行業涉及範圍廣闊,從上游的耗材生產及器械生產商,到中游的醫美機構,及宣傳和醫美相關APP,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釋放,醫美行業有望實現加速增長。

3)生長激素:產品認知度逐步提升,行業進入快速增長期。我國兒童矮小症發病率為3.3%,2億的青少年人群中,有超過650萬的矮小症人群。假設人均治療費用4萬,滲透率為10%,則整個市場為260億。兒童改善身高的需求,或為生長激素的又一潛在市場。若5%的兒童有改善身高的需求,則有1000萬人群可使用生長激素,若其中10%使用生長激素,則市場規模在400億。終端樣本醫院的資料看出,我國生長激素近年來維持快速增長,需求不斷開啟,行業有望維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建議關注該板塊。

4)輔助生殖:三胎政策逐步放開,生育平均年齡的提升推動行業增長。我國輔助生殖領域剛起步,即將迎來快速發展。2016年我國不孕不育患者數量超過5000萬,患病率超過15%。我國不孕不育患者中,2018年僅有7%嘗試透過輔助生殖的方式生育,這一比例在美國高達30.2%。我國輔助生殖領域仍有較大發展空間。IVF為最有效的輔助生殖手段,未來市場可期。IVF的妊娠成功率高達50%,高於常規藥物治療和人工授精。2018年,我國IVF取卵週期總數共68.4萬個,增速為14%。隨著IVF市場教育的推進,其有望加速發展。

9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又一“首富”倒下了?7年花光千億身家,如今淪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