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疫情禍世,全球託底,拜登當選,國內護盤。新能源汽車在長中短週期邏輯上形成共振,產業黃金十年的週期剛剛開始,而反映預期的股價走勢已至末路?

泡沫的形成必然有強烈看好的核心邏輯,如果你都認識不到這個板塊能夠孕育出多大的機會,那對泡沫的認識可能根本無從談起。

首先簡單為大家梳理下新能源車板塊看多理由,一是政策推動供給,二是需求迎來爆發。政策角度

政策來看,首先全球角度,提升碳中和目標成為各國頂層政策設計指引,11月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諾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日韓相繼提出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10月,歐盟議會透過將2030年減排目標上調至60%的決議(此前40%)。而美國此前由特朗普主導石油經濟,拜登當選後清潔能源政策也必將迎來180度轉彎。(拜登競選中提出《清潔能源革命和環境正義計劃》提及確保美國在2050年之前實現100%清潔能源與淨零排放。)

要達到碳中和,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透過特殊的方式去除溫室氣體,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要去除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難度可想而知,因此節能減排程偉主要手段。火力發電燒煤和交通工具燒油是溫室氣體最主要的產生方式。因此具體解決手法,就變成了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包括髮展光伏、風能發電,傳統汽車限牌限行,補貼扶持新能源汽車。為實現減排目標,落實到國內,就是即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雙積分制,即要生產傳統汽車必須有生產新能源汽車獲得的積分,從而在製造端實現倒逼車企強制生產。其次就是透過財政補貼護航產業轉型。這一點尤其是在疫情對經濟摧枯拉朽的破壞下,作為可選消費中除房子以外的最大件,作為託底經濟的抓手之一,新能車主要消費國的歐洲、中國、美國都出臺了相應政策。最後,11月國內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將202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目標定位20%,也給與了生產企業清晰的目標指引。需求角度從需求的角度,此前困擾大家的里程焦慮和充電問題,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正逐步在解決,如蔚來的換電系統,理想的增程式方案,小鵬最大續航已達800KM。而充電方面,預計2020年車樁比將達到3:1。此外隨著特斯拉的全面國產化,引領新能車單車價格逐步殺入大眾家用汽車的藍海區域。簡單從銷量看,根據中汽協,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為20.0萬輛,同比增長109.7%,環比增長24.9%。前11月累計銷量107.3萬輛,同比增長3.1%,累計銷量同比實現由負轉正。下半年以來產銷量已連續四月高於去年同期。至於市場規模,你現在看到有多少的傳統汽車,未來就會有多少電動汽車,汽車目前年銷量接近 1 億臺,汽車行業的市場規模大約有 3 萬億美元,而電動車滲透率(佔比)僅5%。陽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飛得越高越容易破。

回到股市來看,新能源汽車板塊邏輯充分,資料支撐,由全球到國內,由供給到需求,從市場規模到滲透率,都無可挑剔。但是一年的股價漲完了十年的預期,你真的相信並且還在價值投資,那作為投資者的你可能就是股價中最高的附加值了。

比較公認好的投資有三個標準,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從上文看來,新能車好生意好公司不難理解,但至於價格問題,做任何事都是要講求時機二字,別說什麼好的股票被套只輸時間不輸錢,時間這東西又有多少人能輸的起。

股票價格簡單理解包含兩個部分,股價=基本面價值+流動性溢價。基本面價值好理解,好東西貴,垃圾便宜;流動性溢價則分為增量行情和存量行情,增量行情裡流動性的溢價多來自於宏觀因素,比如放水;存量行情裡流動性溢價主要來自於風險偏好或者風格輪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結構性行情形成的主要原因。

A股角度

從整個行業估值來看,目前 A 股整車行業指數市盈率已經超越2015 年,僅次於 2008 年汽車週期的頂部。

這背後除了我們前面講到的硬核基本面之外,流動性溢價是核心推力,疫情以來三大經濟體中,美歐央行負債大幅攀升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國內較為剋制但仍然有明顯增加。

流動性寬鬆推動資產價格上漲,在國內房住不炒,銀行理財剛兌打破背景下,對應到股市的情況是成交量顯著放大,公募基金的規模暴增,而基本面如此確定的新能源板塊,在疫情稍有穩定控制之後,自然成為年度被資金爭相圍獵的物件。

從配置比例分位數來看,以前十大重倉維度看,週期類行業配置比例中位數從 14.42%提升到了 20.59%,有 10%的基金產品週期類行業配置比例超過了 50%。週期品類中,電力裝置及新能源是最受基金經理重視和最被看好的行業。

但在疫情逐步控制的情況下,經濟恢復的同時要防止大規模通脹,流動性寬鬆能否保持,甚至這個預期能否持續?這個是很重要的觀察點。

發文前後美聯儲會議和國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傳遞出寬鬆政策還會繼續呵護實體,這樣看來彷彿短期仍然不用過於擔心,並且期貨市場的週期狂潮也還在繼續,然而每次這種場景越是危險。

估值角度

從機構的立場,從價值的角度來看股價:

比如,特斯拉已經進入全面盈利階段,未來盈利進一步改善將成為和營收增速同樣重要的考量指標。特斯拉的估值方式,將從不盈利時的市銷率(PS)估值方法,向盈利時的市盈率(PE)估值方法轉變。因此一旦營收不如預期,引發的將會是估值和盈利同步下滑,雙殺的局面。恰好此時,有名的大空頭Dr. Burry正開始做空特斯拉(其曾因08年次貸危機前做空美國房地產聲名大噪。),你細品。再比如,蔚來。按照浦銀國際對蔚來汽車2021年銷量預測,用市值除以交付量為 64 萬美元,而其一臺蔚來汽車實際售價為5.4 萬美元。這意味著一輛5.4萬美元的車,已經在股市給出了10倍以上的估值!電動化,智慧化,無人駕駛,車聯網...一切美好的未來是否都已反映進了當下的蔚來?再以比亞迪來看,作為國內新能源車的先行者,其按照新能源車估值,反應了新能源汽車的增量,但他還有大部分的傳統汽車業務,如果市場已經按照全新的業務對其估值,那麼他的現在還有多少增長空間?(合理價格參考機構測算資料,具體請關注私信。)最後橫向對比一下,預計2020蔚來/理想/小鵬的年銷量均約<5萬輛,但當前其市值已逼近甚至超越年銷量上百萬級的部分傳統車企。而這發生在新能源車佔比尚且不到10%的當下。且行且珍惜

特斯拉、未來、比亞迪,我們從最核心的公司去看尚且如此,何況那些為概念所累的A股們。因此如果宏觀流動性預期出現拐點,或者失去公募們的流動性支援,留在最後的,或許就只剩下輸時間不輸錢的聰明人,和只看到新能源車的未來沒看到眼前的散戶。

如此長週期邏輯堅實的大表哥機會,我們當然要持續重視關注,但是在估值已經泡沫化的當下,一份醉時還要保持一份清醒,投資還是投機要有清晰的認識。

世界金融大鱷索羅斯說過的:“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而當它真的破了,這場盛宴的最佳入場方式,也就要出現了。

福往者福來,愛出者愛返,

點個“關注”不迷路。[耶]

4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晶片、5G、券商等概念股,後期會有行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