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929年10月29日,美國人心中一個揮不去的日子,當日股市大崩盤,隨即帶來了若干股民破產。然後,美國進入到一個經濟快速下降的可怕時期,工廠關門,工人失業,銀行破產……美國人在這種痛苦的經歷中掙扎了十年,期間還遇上了南部地區嚴重的乾旱及沙塵暴。要工作沒有,要吃沒有,就算是想要跳樓都得排除,因為樓頂之上的人根本就站不下。

經濟蕭條時期,美國人的餐桌上常見的就是這些食物

面對著生活無法保障的日子,美國人最為頭疼的就是如何讓餐桌上有東西吃。為了能活下去,一天幾餐飯已經不重要,吃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肚子可以吃飽,進門可以有食物。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將昔日無法下嚥的東西端上餐桌。

餐桌排名第一的食物:蒲公英。

今天如果讓美國人吃蒲公英,他們恐怕會說這是野蠻人才會食用的東西,但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它就是美國很多人餐桌上的主食。他們將蒲公英清洗乾淨之後,放點鹽,放點油,再加點檸檬汁,攪拌之後便是一餐蔬菜沙拉

這口感肯定不好,畢竟蒲公英的葉子有些苦,而且也嚼起來不那麼嫩。最主要的是,一頓兩頓吃它沒關係,若一段時間裡總以它為食,心理上的陰影面積還是蠻大的。但這對於當時的有些美國家庭來說,卻已經是非常不錯的食物,因為到了蒲公英不再生長的季節,他們連綠色的蔬菜都吃不起。

餐桌排名第二的儲備糧:風滾草。

當時,美國經濟大後退,又加之乾旱引起了沙塵暴,如此一來,多數地區都看不到地上的草植,想吃蔬菜什麼的實在太奢侈了。而風滾草作為生命力極強的植物,它隨著風向到處蔓延。最早的時候,美國人為了清除它是大傷腦筋的,可沒食物時候,它又成了"香餑餑"。

有些美國人就此看到了生意經,他們將這些風滾草的葉子摘下來,透過鹽水浸泡之後,做成罐裝食物,到了冬天便能當成儲備糧來食用了。

據說,當時美國曾有四千多家這樣專門生產風滾草葉子罐頭的廚房,他們專門對外售賣製作風滾草葉子罐頭的裝置。

餐桌排名第三的營養劑:長耳大野兔。

美國人的食物鏈中,有一種野生兔子,長著大大的長耳朵,它喜歡吃土裡的農作物。這對於沒有飯吃的美國人來說,絕對是可惡至極的一種動物。而且,當時美國人認為,經濟出現這樣的大倒退完全是總統胡佛的不作為,所以又將此兔稱為"胡佛豬"。

最早,美國人不會吃這種動物的,但沒有糧食,沒有肉,他們要生存,也要營養。於是,將大野兔獵回家,殺掉之後吃肉就成了最讓人欣慰的事情。可以這樣說,長耳大野兔當年為不少美國民眾提供了熱量與營養。

餐桌排名第四的上等食物:明膠牛肉。

牛肉當然是任何時候人們都熱衷的食物,但是當食物短缺,經濟不允許的時候,牛肉就成了奢侈品。美國人為了保證營養,總會不遺餘力地去弄一點奢侈的牛肉來吃吃。而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明膠牛肉。

所謂明膠牛肉就是將牛肉罐頭加一點醃豌豆,以及醋和檸檬汁,再加上明膠,將它們混合壓縮成整塊的牛肉狀食物。這頂多算是做成牛肉口感的食物,但在當時也是美國家庭不可多得的食物之一,能吃一塊明膠牛肉已經非常奢侈。

餐桌排名第五的必備口糧:豆湯。

當沙塵暴深刻影響一些美國家庭之後,他們的食物儲存以及食用都發生了改變。新鮮的蔬菜、肉類不再是自己考慮的食物範疇,而這種豆類、罐頭類食物則被不斷翻著花樣端上餐桌。

而豆湯作為豆類食物,是最易儲存,且只能抗餓的一種食物,很多家庭將各類幹豆與水、野菜、麵粉加在一起,放在爐子上反覆燉煮,直到可以食用。據說,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很多美國家庭的爐子上會一直放著這樣一口不斷煮著豆湯的鍋子。

餐桌排名第六的美國亂燉:大雜燴。

如今的美國人早已經習慣食物分盤食用,而且,不同食物要有不同餐具。但在經濟蕭條時期,這種吃法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他們家裡根本就沒有東西來裝滿盤子。

為此,美國人也吃起了大雜燴:最便宜的通心粉、胡蘿蔔、白醬等食物扔到一起,然後來一個美國亂燉。當時,美國人將這種食物稱為"胡佛燉菜",總而言之一句話,只要是可以買得到的,又能買得起的食物,放在一起燉一燉就是一餐飯。

餐桌排名第七的美國"饅頭":麵包。

美國人吃麵包是傳統,他們做麵包是很講究的,什麼黃油、雞蛋、牛奶等比例,那都要有說法。可是,這隻限於經濟允許,而且市場有料的情況下。當經濟大蕭條來臨,這種美味的麵包便不再是家庭必備食物了,相反,一種"饅頭"式的麵包橫空出世。

為何是饅頭式的麵包呢?很簡單,沒有黃油、沒有雞蛋,也沒有牛奶,在麵粉中放了酵母粉,再加一點植物油、糖,然後攪在一起烤出來的"麵包"。這麵包說白了就是我們蒸饅頭的步驟,但在美國卻是叫麵包的。很多家庭會吃這種麵包,然後還會塗一點自己製作的胡蘿蔔醬之類來佐味。

美國最難回味的餐食,有些食物雖難吃但還吃不飽

除了以上這種種食物,美國人還會將爆米花當成麥片來吃,因為爆米花在當時算是最便宜的一種食物了。它一度只是一種零食,但在沒有食物吃的年代,美國人便自己發明了爆米花式麥片粥。將這些爆米花泡在牛奶中,當成早餐食用,也是非常美味的東西。

美國人最困難的時期應該是經濟大蕭條的前三年,後面會慢慢有所改善。比如當羅斯福上臺之後,他特別為學校的學生們推出了一個兒童午餐計劃,也就是讓當時六百萬兒童不至於捱餓,且午餐能吃到一餐肉及水果、蔬菜、麵包、牛奶。這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是真的大大改善了孩子的營養問題,保證了孩子們的正常成長。

但這只是孩子們生活的改善,畢竟大人還是食物需求量最大的人群,他們需要工作,卻實在沒什麼可吃。

當時裝卸工是非常多人的選擇,而他們往往工作一天,只夠一家人吃一餐通心粉加肉末。可失業的人數,在1933年依舊有超過3000萬的人數。這樣的家庭,他們吃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什麼可以讓他們吃進嘴裡。

有的地方,一個家庭是不會一起安排到餐桌進食的,他們採取輪班制:就是早餐一部分人吃得到,午餐也是一部分人才有。當時在明尼蘇達州埃菲地區,那些伐木工人就是這樣生活的,一家人很難一起坐上餐桌進餐。

而有些特別困難的家庭,則是讓捱餓變成最小的傷害,即保持家裡沒有人被餓死。所以,他們通常將家裡成員分成兩隊,一隊每週在一、三、五吃飯,而另一隊則是二、四、六進食。只有到了週日這一天,才全家人都有食物吃。這種辛酸的生活必定深深刻入了一部分美國人的心底,那些老年人是沒辦法忘懷的。

一直到1936年,美國的經濟雖然已經開始有點緩和,但食物依舊處於緊缺狀態。過聖誕節的時候,一般家庭都是用土豆、白菜來做餡餅。而家長還不能與孩子們一起食用,要等到孩子們吃剩下,父母才能吃一點。

美國經濟大蕭條歷時十年,這一段時間之內的生活物資都是緊缺的。至1940年,羅斯福新政讓美國經濟慢慢回暖。而這一年的美國民眾,真正又有了食物豐富的人生。當時,有資料表明,一些地區的人們開始熱衷於派對以及對食物的大量準備。

整個大蕭條時期,美國人到底生活得有多慘?

民以食為天,食物作為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風向標雖然反映了當時民眾生活的窘境,但卻不是唯一彰顯美國民眾生活困難的標準。因為面對經濟的突然大滑坡,美國人幾乎經歷了斷崖式人生,所以其悲慘現實遠比捱餓更恐怖。

不過,美國人最慘的時間應該是在1929年至1932年這三年時間裡,因為經濟的迅速貶值,很多人,特別是老弱病殘群體出現大面積的死亡現象。甚至有人這樣總結:美國在經濟大蕭條之前人均壽命為52歲,而這三年的蕭條期間,人均壽命只有39歲。

當時,美國股市剛崩盤之際,有一大波的資本家一夜破產,而更多的股民則為自己的衝動投資買單:自殺。大多數人選擇站到當時美國最高的樓頂上去跳樓,為此,甚至有出現樓頂人口爆滿,想要自殺都無處插足的現象。

就當時計程車司機的收入來說吧,他們之前平均每天可收入7美元,但經濟蕭條之後就變成了不到3美元。而那些律師、醫生類的高收入人群,其收入直接縮水40%。至於餓死的,就實在太多了,只是1931年一年,就有20000多人因餓死街頭而記錄進美國的檔案。

美國的作家托馬斯·沃爾夫這樣記錄:"無家可歸的人在飯館附近來回躑躅,把泔水桶的蓋子掀開找腐爛的東西吃"。而一位叫弗朗西斯·埃弗雷特的內科醫生則這樣在日記裡寫道:"三個乾瘦憔悴、老態龍鍾的婦女趴在垃圾桶上從裡邊掏東西來啃。因為蛆蟲多,撿東西吃時總是先把眼鏡摘掉,眼不見為淨。"

當然,在這些捱餓的人群當中,孩子、老人是弱者,公立學校的小學生超過50%的人患有營養不良,而那些礦區的,比如俄亥俄州、西弗吉尼亞、肯塔基等地,90%的孩子營養不良,飢餓讓他們思睡、發懶、智力發展受阻……

至於租不起房子、領不到工資、找不到工作的人口,幾乎可以用不計其數來形容。只是芝加哥市的教師工資拖欠就達到2000萬,而其中超過1000名教員失業。當然,失學的人就更多的了,有些女童為著幫助家裡餬口,不得不冒著懷孕的風險去街頭,而她們一次只能得到10美分的收入。

經濟大蕭條為美國帶來的是怎麼樣的感受,可能用語言沒有辦法說清。但那種捱餓的滋味卻是深鐫於心底的回憶。美國知名的歷史學家威廉·曼徹斯特這樣寫道:"千百萬人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

是的,悲慘不是因為死亡,而是你明明還活著,卻被像死人一樣對待。也正因為如此,美國這一年代的兒童被永遠地打上了烙印:蕭條的一代,只因他們的身材不可逆地矮小。

7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西南地區鋼市一週價格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