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歲末將至,有喜樂,也有隱憂。喜樂的是,我國成為全世界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外貿出口等紅紅火火。由於低基數作用,2021年經濟增速預計將達到8%左右。而隱憂則是,外部安全形勢趨於惡化。

  美國12月18日將77個實體列入所謂“實體清單”,大部分為我國企業、高校和個人其中就包括中芯國際。12月19日,特朗普又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限制中企在美國上市。

  這些手段既骯髒又齷齪,也在預料範圍之內。而更加嚴峻的是,隨著美方不辨是非不斷加碼,某些周邊國家也在極力迎合美方,不斷提升對華的敵意,而且已經遙相呼應,掀起軍備競賽:

  一、日本追求“先發制人”的打擊能力,強調主動進攻

  1、延長陸上自衛隊“12式陸基反艦導彈”射程,超越敵方武器的打擊範圍,具備從敵方防區外進行攻擊的能力;

  2、敵方疆域內瞄準日本的導彈都將成為攻擊目標,東京方面已經明確要具備“攻擊敵方基地能力”;

  3、日方公開謀求擁有“防區外導彈”,並計劃在海陸空多種平臺上搭載。更危險的是,日方計劃將現有導彈射程從目前的100多公里延長至900公里左右,從2021年起用5年時間完成這個計劃。

  洛馬作為F-35戰機的主承包商,將與日本F-X戰機專案的主承包商三菱重工展開合作。這一旨在取代F-2戰機的專案計劃投入400億美元。除了洛馬,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羅爾斯-羅伊斯等都有意分一杯羹。

  二、印度不斷試射新型導彈,還謀求擁有“三航母編隊”

  雖然新德里方面因為農民的問題而焦頭爛額,並準備投入1600億盧比來安撫農民的情緒,但在軍事方面卻並未有任何放鬆,仍在不斷擴張軍力,並進行一系列的試驗。

  印度海軍在2020年12月4日已經表現出要求採購第3艘航母的強烈意願,並決定正式向新德里提出要求。在釋出會上,印度海軍方面表示已經收集資訊,並將進入採購前的審查。印度海軍強調,空中行動是海軍的重要職責,必須加強海上航空作戰力量。

  與之前自吹自擂不同的是,這次印度人逐漸迴歸現實,放棄了成本很高的核動力推進方案。在最新的規劃裡,“INSVishal”航母排水量超過65000噸,配備電磁彈射。至於技術則要求助於友好國家,譬如美國,如果華盛頓突然發善心的話。

  新德里的目標似乎是擁有“三航母編隊”,“INSVishal”將與“維克拉瑪蒂亞”號和“維克蘭特”號航母一起撐起那個“稱霸南亞”的野望。

  而在12月16日,印度連續成功試射國產“大地-II”型彈道導彈,射程可達到350公里。10月17日、11月24日、12月1日,印度連續試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印證從不同平臺試射的可靠性。

  10月5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釋出訊息稱,已經在孟加拉灣成功試射一枚超音速反潛導彈(SMART火箭助飛魚雷)。

  在此之前的9月7日,印度宣稱成功試射高超音速測試演示機“HSTDV”。印度媒體興奮地表示“HSTDV”為印度研製6倍音速導彈鋪平道路,有望在5年內製造出高超音速導彈。由此也讓印度加入由中美俄組成的“高超音速導彈俱樂部”。

  頻繁試驗新型武器,表明印度擴軍備戰的速度不斷加快,力度不斷增強。當印方開始從實際出發,就意味著準備玩真的,切不可對其掉以輕心。

  三、日本和印度配合美國圍堵近鄰,以為可以獲得好處

  最近日本和印度在軍事方面邁得步子非常大,既不怕扯了蛋也不怕拉了胯,幾乎可以肯定背後有美國的教唆和某種許諾。美方一直擅長用最少的能量來取得最大的效果,其中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利用盟友(僕從),拉幫結派,糾集起不小的力量。

  以往這種伎倆能夠起到一些效果,可現在美國面對的是之前從未遇到的文明型國家。日本和印度固然當下可以當棋子用,但即便是棋子也有自己的利益和想法。

  日本眼饞市場(人均GDP10000美元的14億人口大市場,同時也成為全球第一大零售市場),印度指望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地位,這些都需要我國的幫襯。放眼整個亞洲,唯一有希望突破西方高階產業封鎖線的就是我國。從航空航天、大飛機、半導體、軍工產業、醫療器械、裝備製造、網際網路、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亞洲範圍內只有我國具備如此完備的體系。

  經濟發展趨於停滯且深陷老齡化陷阱的日本,以及空有大量人口卻無法轉化為人力資源且缺乏相關產業進行容納的印度,其實都無法靠自身的力量擺脫西方海盜當年降維打擊所設定的“地獄模式”。

  如果稍微有點悟性,日本和印度就應該主動融入“新雁陣模式”,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雁頭,而日本和印度為兩翼。這樣對各方都有極大益處。當然,美國等西方國家會極力阻撓和破壞,不會允許亞洲實現聯合。

  在亞洲製造軍備競賽、讓亞洲幾個主要國家之間的敵意越來越高,這才符合美國的利益。可日本和印度也是老油條,都想當漁翁,而非鷸或者蚌。

  那麼,能否靠說服、勸解、以和為貴來感化日本和印度?答案是絕對不能。日本和印度,都是吃硬不吃軟。拳頭不到肉是不會疼的。

  不要以為日本和印度能夠理解大局乃至大義,它們能夠理解的語言就是“誰能打就跟誰走”。這也是亞洲碎片化的可悲之處。

  當然,我們不接受世界重回不分是非的“叢林法則”,可如果真回到“叢林法則”,我們也不怕。

  實力即道義,武力即真理。現在不是120年前,真動起手來,那些嘴上成天叫囂要制裁別國的“偽列強”和“紙貓”恐怕最後連內褲都剩不下。(完)

13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內迴圈戰略的關鍵與消費金融體系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