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萬億的市值,這是今年在宏觀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公募交出的答卷。相比去年年末,公募基金規模整體增長了3.5萬億。
從15年至今,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陡然上升。而在這18萬億背後,是131家基金公司,平均一家1300億的規模。
今年八月份,上交所釋出了一組資料,資料的統計區間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測算的是單賬戶的年化收益。
這份資料中,根據金額把賬戶分類為10萬元以下、10-50萬元、50-300萬元、300-1000萬元、1000萬元以上、機構投資者、公司法人投資者7大類。
然後可以看出,整體上,除了機構投資者和公司法人投資者,從十萬以下的小散,到千萬以上的大散,總收益全部是負的。所以不要相信自己的“賭運”啦,老老實實把錢交給專業的人,躺平賺錢不舒服嘛。
2015年6月,A股站到了上一輪牛市巔峰。五年過去了,上證指數從五千多到現在3300,跌去了43%。但在所有的公募基金中,據統計,95%的基金跑贏了上證指數。
根據WIND資料庫,今年截至12月7日,在將近一萬多個開放式基金的品類中(包含同一只基金的A類和C類,算兩個),有一百多支虧損,7200多支在盈利。
我們來盤一下公募今年一飛沖天的原因。
由於今年疫情對實體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央行採取了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開閘放水,低利率的寬流通性給市場注入了流動性,為經濟面提供了較多的資金。
這麼多資金,總要有個去向,那麼能去哪呢?
實體行業,本身就處在行業的成熟期,發展天花板見頂。今年出口貿易受挫,許多工廠停擺,實體經濟並無太多機會。顯然投資實體不是個好選擇。
過去二十年,幹啥都不如買房,但隨著17-18年房價見頂後,國家採取堅定房住不炒的政策,嚴格的限購限貸措施防止大量資金流入樓市炒房。樓市也拉倒了。
從網際網路泡沫到現在,全國實際運營的P2P公司數量從最高峰時候的5000家,到前幾天徹底清零,用了十三年時間,紅極一時的P2P直接被打死了。
有一段時間,換美元成為了一種投資趨勢。伴隨著出海併購的浪潮,也誕生了樂視、萬達這樣的公司。現在由於中美關係過於微妙,後面的故事怎麼發展還不好說,美元地位受到了挑戰,也不是個投資的好去處。
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一步步把錢都往公募基金裡趕。
在所有公募的品種中,今年年初至今,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的中位數達到了36.8%,這是公募基金2010年以來的最高回報率了,今年滬深300的漲幅也不過是15.2%。
2019年,偏股型基金的回報率的中位數是35%,近一兩年偏股型基金給機構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紅利。
首先我們來看張圖,根據中泰證券的研究所釋出的報告,大盤中市值排名前20%的公司的總市值,在17年之後陡然抬升,目前佔到總市值的75%。而市值排名後50%的公司,目前總市值不到10%。
市值的兩極分化,證實了估值正在趨向合理,市場正在給確定性的公司更高的估值溢價,標誌著市場正在走向成熟。而確定性溢價,則提升了機構投資者整體資產的估值水平。
說白了就是,大家都喜歡買確定的資產,業務模式越簡單越好,都喜歡投看得懂的生意,投接地氣的生意,就比如茅臺。
這促進了公募業績連年攀升,時代的天平正在向機構投資者傾斜。同時,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分化也在不斷加大,市場資金開始嚮明星基金經理集中。WIND資料顯示,截止三季度末,主動權益基金管理規模超過300億的共有32人。
現在是存量經濟的時代,“小而美”的機構已經不吃香了,現在機構的主要特徵就是分化,強者恆強,都在忙活著切蛋糕。
哎,萬物皆可卷,基金也不例外,馬太效應是普世的,二八法則適用於一切。
不僅機構的規模在分化,不同行業的盈利分化程度也十分明顯。行業生命週期有長有短,只要核心優勢沒有被顛覆式創新,龍頭就會越來越強。
五年以來,食品飲料、房地產、家電行業競爭優勢不斷最佳化,尤其是重倉這些行業的基金,超額盈利明顯。根據萬德統計,5年來,整個A股誕生了96支10倍漲幅的股票。而公募基金重倉股的總市值,18%在這96支裡。
為啥機構能看這麼準呢?說白了,人家就是吃這碗飯的,要是跟隔壁王爺爺的水平一樣,那要他們何用。機構投資者一般能夠看準未來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分析宏觀經濟,抓住結構性趨勢。在這些10倍股中,行業相對集中,基本大部分是在醫藥、食品飲料、半導體、新能源幾個行業。
而像房地產、能源、鋼鐵這些行業,估值在不斷下降,已經是夕陽產業,呈現衰退形勢,該下班就下班吧。
在未來,結構性行情可能還會持續,這是存量經濟下主導的大趨勢。
同時,基金抱團也越來越明顯。2016年以來,百億公募基金經理的數量、規模佔比在不斷提升,而且重倉的股票的重合度也越來越高,都在抱團優質核心資產。2020年三季報中,百億基金經理中有四分之一都持有了茅臺。
有的小夥伴會問,這種情況持續多久了?要是這麼玩抱團,我上我也行,抄一份作業就完事了。
但你上你還真不行,怎麼說?因為你窮。
頭部的基金經理預期如此一致,主要取決於兩點:一是有一致想法的人擁有足夠多的籌碼,說白了就是有錢,真·分分鐘幾個億,你能做到麼?
二是市場上是否足夠多的賺錢機會,是否有足夠多能產生超額收益的股票。
從第一點來看,百億基金經理手握重金,有一定定價權,他們的配置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市場抱團的方向。從第二點來看,大人,時代變了,現在不是遍地是黃金的時代了,如果是,基金經理早就八仙過海了,就都有光明的前途了。
從目前來看,疫苗就是市場的強心劑,什麼時候能打上,什麼時候就是市場衝鋒的號角,但顯然現在不是。
而各個行業的龍頭公司,能在經濟不景氣時擁有良好的抗風險能力,在經濟景氣時最先獲益,是有保底但上限很高的優質資產。所以,食品龍頭茅臺,電子龍頭立訊精密,醫藥龍頭邁瑞醫療,新能源龍頭隆基股份,家電龍頭美的,都是公募基金們優先選擇的標的,出現頻率極高。
從經濟結構演變的角度來看,新經濟的佔比確實在逐步提升,很多優秀的公司也表現出來優秀的業績,這是互相選擇的結果:我有錢,你有優質資產,那我們就聯合起來。這樣看來,機構抱團並非是拍腦瓜決定抱團的。
所以說,要理性看待公募擁抱核心資產,這是基金經理們自下而上研究後形成的一致預期,並非一蹴而就。
現在的行情是春節前的吃肉行情,尤其像白酒這東西,節日效應明顯。未來的話,行情終究要變化,比如最近市場一直在說經濟復甦的順週期板塊,市場不可能一直持續某種風格。
投資不能吃老本,而應該往前看,多想想未來。比如低估的股票價值迴歸,日後經濟的趨勢等,可能更有助於提高投資業績。
就目前情況來看,隨著經濟復甦和機構專業性的分化,18萬億的公募,可能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