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即將過去的2020年註定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發展的轉折之年,也終將成為世界經濟新格局的分水嶺。
當網際網路技術應用普及,虛擬經濟領域的獨角獸成長為龐然大物,就不可避免帶來了市場壟斷。
壟斷觸發了不公平競爭,難免讓人唏噓不已,支持者力挺技術巨頭的效率,反對者批判壟斷帶來的惡行。
在保護弱者與維護公平正義之間,人們都在期待政府給出滿意的答案?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有人解讀為:宏觀政策不急轉彎。(還是會轉彎,看怎麼轉彎?)
誘人的名利場,藏著命運饋贈的禮物,但是並沒有標註保質期。
截至12月4日,中紀委在內蒙古煤炭資源領域進行專項巡視試點工作,緊盯重點人重點事重點問題“倒查20年”,短短九個月,已有41名廳官落馬,不能不說,原罪讓許多人不堪回首過往。
上個月,螞蟻金服折戟股市,一度風光無二的馬老師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它讓市場明白了一個道理,“屠龍”的夢想,不會有未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網際網路+創業曾經多輝煌,倒下去的聲音就有多響亮,這取決於企業的價值,與企業家的情懷內涵。
之於國家治理,沒有問題就會“放”任自流,有了問題就會加大監“管”力度,解決了問題自然就是做好“服”務。
一個人,一家企業,從無到有,再到富有,到富可敵國,自然也就成為了國家治理的物件。
當騰訊和阿里等網際網路企業,壟斷了整個網際網路產業,它們的影響,也就出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一個國家的“大資料”基礎,掌握在有外資背景的企業手裡, 這對於產業發展和國家安全,有沒有威脅?
當資本無序擴張,一家公司去參與那麼多的企業,資本無處不在,手伸的是不是有點太長了?風險水漲船高,你怕不怕?
一個與“馬”共舞的時代,在不斷攀升的喧囂聲中,伴隨著2020年1月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法》修訂草案的出臺,漸趨塵埃落定。
老生常談一句,杜潤生先生的話:中國的事,不在於你想要幹什麼,而在於只能幹什麼;不在於你想要怎麼幹,而在於只能怎麼幹。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意義,正在於此。
我們都到不了不知道的地方,所有不為人知的背後,都藏著人性的悲涼。
當企業家義無反顧地走向迷茫,企業就會勢不可擋地走向彷徨,社會就會悄無聲息地走向無常。
哲學家穆勒說:“約束是自由之母。個人的自由,須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
企業家做到了沒有?企業不能做好自我約束,當然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
疫情當道,世界各國無暇自顧,中國正處在脫離世貿的邊緣,加速經濟內迴圈,中小企業“活下去”要靠真本事,抓“質量”得用真功夫。
當企業無法掌控局面時,請不要做完美主義者,開公司以盈利為目的沒有錯,但是要懂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個“道”,就是合情合理,合法合規。
企業經營,還是要遵循科學的方法邏輯:
首先,正確理解自己的商業行為,搞清楚“掙錢”邏輯,整明白核心競爭力,制定好可以實現的目標計劃。
其次,建立科學的組織,招兵買馬。
再則,打造多元而獨特的商業模式。
最後,認真思考那個用資料算得出的未來,和離開了與時俱進就不可能會有的明天。
古話說得好:“得人之力者無敵於天下也,得人之智者無畏於聖人也。
你的公司是個什麼情況?你說了不算,要到市場裡找答案。
不是你有能力你就能掙多少錢,而是你與社會的匹配,與國家發展的一致性,決定了你能不能最後掙到錢。
作家王鹽講:如果你有機會接觸到高階官員、優秀企業家、大公司高管,會發現他們在處理大問題時,總會從一件小事情開始著手,以具體細節為切入點,把大問題化整為零,一點一點地蠶食掉。
企業家成為企業家之前,總統成為總統之前,士兵成為將軍之前,都是普通人在為夢想奮鬥。
奮鬥的動力,一樣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動力的載體來自方方面面,新材料、新技術、新知識,新應用與新制度,在不同時期顯示了各自威力。
“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大旗飄揚,不應該讓創業者在這樣一個寒冬裡瑟瑟發抖,不知所蹤。
既然反壟斷反的並非“壟斷”,而是不正當競爭,就應該對那些靠自食其力形成的自然壟斷保持足夠的寬容。
把企業做大就是犯罪,進了福布斯排行榜意味著毀滅,這個邏輯是不是強盜思維?
小說《白鹿原》當中,那個靠“舔碗”成為地主而被打到的黃老五,不應該出現在一個文明的國度。
亞當·斯密講:中國人不缺乏智慧,但那種智慧都是生存智慧,動物性的,跟精神等上層次的東西無關。
這句話可能是對曾經國人的曲解,今天的我們,有沒有改變世界對我們的看法?
這可能需要每一個人思考,怎樣重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即使“世界是自己的,與別人沒有一毛錢關係。”(楊絳語)
責任編輯丨羅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