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不做出改變的話,傳統金融機構會被時代前進的浪潮所吞沒嗎?
趣幣網 區塊鏈12月19日訊 起十二年前那場海嘯般的次貸危機,彷彿一切還歷歷在目。起因是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以高達6130億美元的鉅額負債宣佈破產。緊接著,次貸危機蔓延全球,與雷曼兄弟關係密切的星展銀行也被波及,在被迫宣佈不承認任何責任下同意和解計劃,向已購買雷曼債券的2,160名合格投資者提供高達6.51億港元的鉅額賠償,這才避免了被證監會進一步執法的下場。

相信從那時起,星展銀行就已經把這次慘痛的教訓永刻在心,並開始和“中本聰”一樣嘗試尋求其他出路了。如今,星展銀行在醞釀了十年之久後終於選擇“殺入”新興金融科技行業。就在2020年12月10日,星展銀行官方突然宣佈與新加坡交易所(SGX)合作推出全方位數字交易平臺,旨在為機構客戶和合格投資者打造全面的數字資產代幣化、交易和託管生態系統,打造包括加密貨幣等數字資產在內的資產代幣化和二級市場交易,併為四種法定貨幣(新加坡元、美元、港幣、日元)和四種最成熟的加密貨幣(比特幣、以太坊、比特幣現金、瑞波幣)提供相互兌換服務。
作為整個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星展銀行選擇進入新興金融科技行業絕非偶然。要知道星展銀行背後最大股東其實是具有新加坡政府背景的主權基金巨頭淡馬錫控股,而淡馬錫在數字貨幣和區塊鏈行業佈局已久,早在兩年前就秘密啟動了“實驗艙”專案,旨在探索區塊鏈行業投資機遇。不僅如此,淡馬錫還在一年前與谷歌、黑石集團和羅斯柴爾德家族聯手成立規模高達800億美元的區塊鏈基金;並於今年五月宣佈加入Libra協會(現更名為Diem協會),之後與新加坡交易所旗下數字資產平臺完成3億美元數字債券發行。
隨著星展銀行將觸角伸入到新興的數字貨幣交易市場,其他傳統金融機構也不甘示弱:美國監管機構最近就放寬了對數字貨幣的約束,允許各種規模的全國性銀行和聯邦儲蓄協會託管加密貨幣,包括美國銀行(U.S. Bank)和PNC在內幾家知名傳統銀行均表示有意向客戶提供加密貨幣保管和其他服務;此外,中國建設銀行也計劃發行30億美元的數字化證券,並支援使用比特幣在數字貨幣交易所認購。
首先,從本次星展銀行與數字貨幣交易所的跨界融合不難看出,自從“中本聰”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創造了比特幣,傳統金融機構就已經意識到市場變化,並開始積極擁抱數字貨幣,如果再不做出改變的話,必將被時代前進的浪潮所吞沒。想想在過去的12年時間裡,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市值已經從0增加到5600億美元了,而星展銀行2015年總資產規模也就4580億新元,約合3500億美元,幾乎與目前比特幣市值相當。比特幣如果僅僅是投機炒作的話,是不可能持續如此長時間的。
我們發現,儘管星展銀行已經入場,但其數字交易平臺的侷限性是不容忽視的,目前只能實現證券化代幣發行、數字貨幣交易和數字託管三項服務,這意味著他們目前僅是一家解決使用者法定貨幣入金需求的合規交易所,而對於使用者其他更多數字貨幣交易需求暫時很難滿足。按照星展集團執行長高博德(Piyush Gupta)的說法,星展銀行數字貨幣交易目前並未打算開放給散戶進場投資,僅提供給更瞭解資產屬性的機構投資者和合格投資者,也就是說,星展銀行並未對數字貨幣交易完全敞開大門,依然秉持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度。
其次在數字貨幣交易方面,星展銀行目前只提供四種法定貨幣和四種數字貨幣兌換服務,很難滿足當今市場交易需求。但數字貨幣交易所在證券化代幣發行方面卻早已走在市場前端,如Bittrex和FTX就已經推出了可交易的證券化代幣,使用者可以隨時透過美元、比特幣或USDT購買包括阿里巴巴、輝瑞、蘋果、特斯拉、標普 500 指數 ETF、Facebook、谷歌、Netflix、和亞馬遜等全球知名企業的股票;此外,Coinbase於2018年就推出了專業託管服務Coinbase Custody,庫幣也與新加坡數字資產託管平臺安託達成戰略合作並獲得全球最大私有保險經紀公司諾德保險承保。
當然,傳統金融機構的侷限性還在於暫時難以滿足數字貨幣交易“多樣性”和“創新性”需求。而加密貨幣交易的需求卻十分多樣化,有喜歡量化交易的使用者會選擇去Poloniex交易所;有合約交易需求的使用者可能會選擇BitMEX或OKEx這樣的大型數字貨幣合約交易平臺;而想要嘗試山寨幣交易的,也許會訪問抹茶、庫幣等數字貨幣交易所;那些希望獲得更好的加密貨幣現貨交易體驗的則會選擇庫幣或幣安這類主流幣深度較好的交易平臺,但傳統金融機構卻完全沒有這些特色。
再次,由於受到到條條框框和官僚架構的影響,傳統金融機構在“創新性”方面目前似乎也很難與數字貨幣交易所競爭。而區塊鏈技術本身就是一項創新技術,如果在此基礎上能結合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則會讓許多數字貨幣交易所如虎添翼。比如,庫幣交易所最近就上線了基於人工智慧的網格交易機器人APP內測活動,讓AI推薦交易**,只需選擇交易對及確定投入資金量即可完成網格交易策略設定。除此之外,庫幣機器人還支援將資金自動從幣幣賬戶劃轉到機器人賬戶,交易結束後交易資金也會自動從機器人賬戶劃轉回幣幣賬戶,為了保證網格交易利潤超過手續費,機器人還會結合大資料自動計算掛單數量範圍供使用者參考,幫助使用者更好地制定最佳投資策略。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數字貨幣交易所能夠生存至今,說到底也是與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支援分不開的,他們之間始終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要涉及到法定貨幣交易業務必定離不開銀行服務,銀行賬戶是數字貨幣交易所實現法定貨幣與數字貨幣兌換的重要橋樑,倘若數字貨幣交易所的銀行賬戶被關閉,那麼買賣數字貨幣的交易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投資者和交易者最終也會選擇離開市場。就像印度央行此前曾禁止銀行支付系統提供數字貨幣服務之後,該國數字貨幣交易量便一落千丈,所以說只要運營一個支援法定貨幣和數字貨幣兌換的交易所,銀行就是一個必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傳統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和使用者數量都遠超數字貨幣交易所,因此它的入場還會做大數字貨幣市場規模。在現階段,雖然看起來數字貨幣交易所具有一定市場優勢,但倘若真要與傳統金融機構硬碰硬競爭顯然還是有些“自不量力”。
我們確實也看到,現在許多數字貨幣交易所正在積極構建傳統金融合作夥伴,如:Bittrex與紐約商業銀行Signature Bank簽署了合作協議,允許部分企業客戶直接使用美元購買加密貨幣;庫幣與俄羅斯支付服務供應商PayMIR達成合作推出盧布入金服務,還獲得了經緯創投和IDG資本兩大傳統風險投資巨頭的鼎力支援;火幣與俄羅斯國家開發銀行Vnesheconombank合作推進建立國家背書的數字資產交易所;Coinone和Bithumb則與韓國農協銀行是服務合作伙伴。
不得不說,本次星展銀行推出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它代表了主流市場終於接受數字貨幣,因為只有當傳統金融機構增量使用者進入數字貨幣市場才意味著真正的繁榮到來,而這種商業格局演化現在已經開啟,銀行不再用傳統思維做金融科技新業務,數字貨幣交易所同樣不能固守常規,因為擔心監管約束就逃避與合規金融機構合作。
儘管此後的競爭會越來越多,但毋庸置疑的是未來數字貨幣交易所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邊界感也會越來越模糊。不要害怕“邊界”被打破,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或許能推動傳統金融機構和數字貨幣交易所一起進入共生共贏的新狀態,讓行業跨向更高維度。星展銀行和渣打銀行這些老牌金融機構開始推出數字貨幣交易所就充分說明了彼此之間的邊界感正在一步步弱化。有競爭才有機遇,誰能及時調整戰略快速應對,誰就能掌控未來。
本文部分內容編譯自雅虎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