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螢
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尋找企業持續的競爭力,又是如何透過確定企業持續競爭力來找牛股的心得。
因為在我們的邏輯中,有持續競爭力的企業才能持續賺錢,能持續賺錢的企業才能長期上漲。
企業的持續競爭力或者持續競爭力優勢就是企業的護城河,就是不容易被競爭者超越的優勢。這種優勢可以來自天然的壟斷,來自企業的商業模式、技術優勢、經營戰略眼光和管理水平,是企業區別於絕大多數平庸企業的不同凡響之處。
商業模式優勢特徵:網路效應我們第一個階段解析的內容就先從企業商業模式的獨特性和大家聊,這應該是最容易被接受的部分。首先聊商業模式的第一個優勢特徵:網路效應。
什麼是網路效應呢?網路效應是指用的人越多,公司的網路價值就越大。比如電話和傳真就具有網路效應,80年代初我家裡裝了一臺電話,記得花了3800元,我母親直說浪費——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幾家人用電話。當然後來家家都裝電話,網路效應的價值就出來了現在裝電話幾乎不花錢白送,但沒有人再裝電話,因為更有網路效應的手機、微信、網際網路寬頻起來了。
為什麼大家用“餓了嗎”下單都要給你發紅包?在微信讀書頻道為什麼會設定一個買一贈一(買一本書就可以贈送給朋友一本)的環節?這都是這些網際網路企業在努力地構築自己的網路效應。因為他們明白,只要用的人越多,有一傳十十傳百的機制啟動,網路的價值就越大。一旦網路效應凸顯,就給企業帶來了客戶和流量。我在文章中放了一張網路效應形成後流量增長的趨勢圖,大家就可以很直觀地感覺到網路效應產生的指數級爆發的價值:
圖:網路效應產生指數級使用者增長
網路效應不僅增加網路本身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企業產生更多的利潤。微信是不是具有網路效應?從幾千萬人發展到幾億人,微信使用者是人類史上最短時間發展最多人數的團體。“微信之後無來往”這句話是將阿里馬雲爸爸想再搞一個同類型的產品,只能失敗了。網路效應讓微信的護城河變得很牛,大家是不是覺得網路效應也非常牛吧?我這麼一講,大家就明白網路效應的厲害之處了。
10年前我們知道有很多快遞物流公司,為什麼現在就剩下個位數?說明物流行業透過網路效應競爭,龍頭已經把持天下,新的競爭者進不來了,最後行業可能就只會剩下三五家;就像全球物流公司經過近50年的競爭,市場份額就三家壟斷,小公司、新公司想進來都進不來——佈局全球的物流網路,誰還燒得起這個錢?當行業競爭格局清晰,就剩下幾個大佬的時候,誰還需要打價格戰呢?因為定價權已經掌握在壟斷者的手上了。
從 2011 年開始,我國快遞行業大打價格戰,國際快遞單件價格連年下降。在當前競爭格局清晰,使用者更加重視快遞服務的時效性、安全性和服務體驗,價格已經將不再是使用者選擇快遞的最主要因素,質量將成為快遞行業口碑勝出的決定性因素。不過從2017年經濟復甦帶來的國際快遞需求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快遞價格的下跌,國際快遞重新回到盈利增長通道。
商業模式優勢特徵:先行者優勢也許大家會問:為什麼在投資一家企業之前,一定要關注這家企業是否有護城河和競爭壁壘呢?這和我們的邏輯起點有關:我們是一家以企業基本面優勢為投資依據的,我們投資的出發點是企業能夠獲得持續利潤增長空間,所以我們只關注那些不被競爭對手摧毀打敗的企業——而要戰勝對手獲得財富積累,才能有企業的持續盈利增長(注意持續這兩個字);企業盈利持續增長了,股票市值才會持續膨脹,投資這樣的公司您也才能變得富有,而且經歷二十年的投資我們發現,這是一條可以不斷重複的成功之路。
所以我們就找到這樣的邏輯起點,透過這個起點找到企業持續的競爭優勢,我們發現企業競爭優勢更多在商業模式的先進和獨特上凸顯,從商業模式看護城河就成為很好的切入點。所以,網路優勢之後,我們要講先行者優勢!
先定義一下先行者優勢:能夠率先發現市場的商業機會並快速投入成為行業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就具備先行者優勢。
反應最快、走在最前面的企業往往能夠佔據最佳位置,最先獲得市場機會,從而獲得“先行者優勢”賺取超額利潤。
“先行者”不僅僅是進入某個市場銷售新產品,還包括最早運用某項新技術、最早生產某產品、最先採用某種獨特的經營模式等等。先行者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優先取得資源優勢,優先取得成本優勢,然後順理成章地獲得市場優勢。現在是科技推動需求的時代,也被成為速度經濟時代,現在最普遍的先發優勢是取得顛覆性創新技術的優勢。
比如技術上的先行者海康威視。海康威視在視覺技術上深耕,主要的技術優勢是機器視覺演算法優勢。2016年後公司開始根據創新+跟投的計劃佈局了海康汽車技術、海康微影、海康儲存,從傳統的影片監控裝置出發,從行業安防延伸到民用安防,從地面監控擴充套件到地空立體監控體系,全方位地佈局了視覺入口,成為一家擁有多維感知能力的AI智慧公司。雖然現在外資開始在海康威視上獲利了結,股價也進入了中期調整,但我們認為公司的佈局依然具有前瞻性,在視覺識別技術應用和人工智慧方面公司仍然是中國領先型企業,也是一個大家必須牢牢盯著的公司。
圖:海康威視的技術佈局
領跑企業要獲得技術領跑的優勢,就必須不斷地突破自己,不斷創新;然而正是因為大家都忙著創新和突破,技術上一旦出現對飛躍式的顛覆式創新,先行者優勢就很難保留;一個企業好不容易透過自己的研究和發現引領了市場幾年,很快就被模仿和超越,這既是投資創新類的魅力,也同樣是投資創新公司的風險。
我們看到幾十年變化,白電的技術創新變化少白電企業容易做大競爭格局穩定;黑電企業技術更迭變化大,黑電類的企業反而很難做到利潤豐厚,因為黑電領域的大公司,每年都必須掏出鉅額的研發費用來保證自己勉強不落伍;那麼在網際網路時代什麼才是真正的先行者優勢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