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數十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資料上更加凸顯這份"成績單的亮麗",1952年—2018年,中國GDP從679.1億元躍升至90.03萬億元,實際增長174倍;人均GDP從119元提高到6.46萬元,實際增長70倍。
可以說,從經濟上來看,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短短數十載,為國內經濟積累下了雄厚的經濟底蘊和物質基礎。而經濟底蘊和物質基礎往往會潛移默化的形成強大的消費市場,當前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消費也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今年上半年消費為經濟增長髮揮了60%左右的拉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從最新的消費資料來看,消費增速連續兩個月回落,並且處在較低的位置徘徊,這顯示出近期消費市場的"較冷"的一面。然而,從數十年經濟發展構成的經濟底蘊和物質基礎來看,中國消費潛力是巨大的,並且一些刺激消費潛力的措施已經到來,其對國內經濟意味著什麼?你會為此消費嗎?
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國內經濟平穩向前增長近日,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89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5%。增速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7月份為7.6%,6月份為9.8%),資料顯示消費增速連續兩個月回落,並且增速相對處在低位水平,顯示出當前國內消費市場"略冷"的景象。
7、8月份的消費增速回落,主要原因是汽車消費市場的"寒冬"造成,這兩年來,汽車消費市場遇冷,汽車消費行情低迷,直接影響到消費增速。也是在此之際,挖掘汽車消費市場的潛力正在進行,目前廣州、深圳等城市已經放寬或取消了限購規定,西安、昆明、貴陽等城市也正在考慮,後續一些具備條件的地區也會陸續跟進。隨著相關措施的持續推進,相信汽車消費市場能夠回暖,並進一步帶動國內消費市場,從而促進國內經濟增長。
另外,消費的前提是收入及收入預期,在收入方面,財政政策的減稅降費為個人和企業間接的增加了收入(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相當於變相的增加了企業的淨利潤和個人的收入),不僅有效的減輕了實體經濟企業的運營成本,而且將極大的促進國內消費市場增長。
從今年1-7月份的情況來看,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3492億元,可見,減稅降費的力度不可謂不大。在促進消費相關措施方面,消費的更新和升級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相關政策鼓勵綠色消費,支援居民購買節能家電。
同時也在加大支援服務消費,相關政策出臺實施養老、家政服務、嬰幼兒照護服務等政策措施,從而進一步激發服務消費的潛力。可以看出,在促進消費領域,實物消費品和服務消費均得到大力支援,這些措施將有力的促進國內消費增長,對國內經濟增長起到很強的促進作用。
未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是消費和科技創新,在內需消費方面,中國消費基礎充足,目前中國擁有超過4億的中等收入群體,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這些條件為國內強大消費市場構成了有力的基礎,從長遠來看,消費的動力將會持續為國內經濟貢獻力量。
農村收入增速跑贏經濟增速,消費支出最大頭在食品菸酒近日,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977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
可見,通過資料對比後發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速不及經濟增速,換句話說,居民的收入增速跑不贏經濟增速,不過,兩者的差距不算大。
要數差距大的,是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速,從資料上來看,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9元,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2元,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4%。
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更是跑不贏經濟增速。而農村居民收入能夠跑贏經濟增速,主要原因一是基數低,二是最近幾年鄉村建設的大力發展。
從收入來源分,工資收入佔據著居民收入的"半壁江上"以上,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3020元,增長8.6%,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6.9%;對於很多人來說,努力上班工作賺取工資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尤其是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更是要奮鬥向前。
從居民消費支出情況來看,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464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從收入與支出的實際增速對比情況來看,有一種賺的不多,花的少的感覺。
從消費支出具體情況來看,食品菸酒的消費支出是最大頭,其次是居住,分別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7.9%和23.3%。衣食住行相關消費支出依然是多數勞動群眾的首選。
收入是居民群眾的勞動果實,在一般情況下,影響收入和收入預期的因素較多,其中,經濟發展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從當前的經濟環境來看,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較大,經濟結構轉型陣痛釋放期,實體經濟企業存在一些困難,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流",這種經濟環境往往會影響到一部分人的收入與收入預期。
不過,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是向好發展的。隨著國內經濟企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新舊動能的不斷轉換,都促進著經濟高品質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經濟高品質發展將不斷釋放發展紅利,也將會給廣大居民帶來新的紅利實惠。
資金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在加大,實體經濟正從底部向好而生?近日,據中國央行公佈的最新金融資料顯示: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27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2550億元和1383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也即是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援。
通過資料可看出,9月份的社融增量環比和同比均有所增多,一方面反映出當前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援力度在加大,另一方面反映出當前實體經濟企業的資金需求度在提高。在資金的加持下,兩方面共同透露出實體經濟向活躍的狀態出發。
(多說一句,一般情況下,企業拿到資金後,使用資金具有一個時間段,從而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具有時滯性,往往反饋到6個月左右,這也是金融資料具有前瞻性的一面)。
通過貨幣供應量來看,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5.23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0.1個百分點;通過廣義貨幣m2增速可以看出,整個市場上的錢相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都增多了,也就意味著整體商業活動有所增加,並且,對於一些人來說,或許賺錢的難度相對降低。
不過,整體的廣義貨幣增速依然在低位徘徊,一方面透露出沒有搞"貨幣大水漫灌",另一方面印證了"保持貨幣供應量M2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的意圖。
狹義貨幣(M1)餘額55.71萬億元,同比增長3.4%,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6個百分點;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它反映著終端消費市場的活躍程度,同時,也反應著企業資金鍊狀態,通過資料可以看出,當前國內終端消費市場並不是很活躍。流通中貨幣(M0)餘額7.41萬億元,同比增長4%。前三季度淨投放現金92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信貸的結構在不斷優化,通過資料來看,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3.63萬億元,同比多增4867億元。分部門看,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8.22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47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84萬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的大幅增加,有利於提高企業投資的信心,有助於促進實體經濟增長。
整體來說,金融資料中,社融增量、廣義貨幣增速以及人民幣貸款均不同程度出現同比多增,資料的背後,表現出加強經濟逆週期調節力度的情況,並且,在資金的加持下,實體經濟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至於是否反映出實體經濟正從底部向好而生,還有待繼續觀察。不過,長期看,中國經濟是向好發展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