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店想要做大做強,靠開一家店,絕對是無法實現的。
必須要去做連鎖化經營、資本化運營、數字化賦能。
同時也要讀懂創業市場與消費市場的差異。
其次要弱廚師化,實現標準化的經營流程。
那麼這些新的方法和模式,具體該如何落地呢?請看下面的內容。
1、消費市場與創業市場
餐飲行業的淘汰率是80%,大部分的店生命週期都不會超過三年。
在這個比例中,淘汰率最高的是個體戶形式的餐廳為主。
因為隨著市場的競爭加劇,餐飲業的品牌聚合度也在不斷加強。
只有實現品牌化連鎖,才能實現規劃化運營,增加市場競爭力。
但想要實現連鎖化,不但要看懂餐飲業的消費市場,而且也要認清創業市場。
如果只能滿足消費市場的需求,把口味和服務做到極致,即可以實現小富即安。
相反如果想把餐飲店做成連鎖的模式,不僅要盯住消費市場,也要在創業市場下功夫。
何為創業市場呢?就是在大眾創業的時代,專門為創業者提供不同餐飲創業專案。
如適合在美食城開的店、商業綜合體開的店、縣城開的店,並根據不同的專案和創業人群,制定不同的加盟費及創業解決方案。
2、弱廚師化,複製倍增
大多餐飲店之所以做不大,主要的一部分因素是人的問題。這個人包含“廚師和店老闆”。
也就是說即便老闆有開連鎖店的野心,如果不能弱廚師化,無法實現複製倍增,最終也是徒勞的。
因為廚師這個崗位,在餐飲業是最難複製,最難管理,且成本極高的。
如按照1000平方的餐廳,後廚10個人員來說,我們開一家店容易,但如果想要開10家、100家就太難了。
這也是為什麼,能夠做大的連鎖店,都是弱廚師化的。如麻辣燙、鴨脖、奶茶、火鍋,這些店都是沒有廚師的。
那麼想要實現這種弱廚師的連鎖管理,必須要做的是調整管理結構,把廚師從後廚分配到中央廚房。
中央廚房的廚師要做的不是烹飪,而是研發菜品,最佳化口味。這樣可以透過中央廚房+連鎖的模式,複製倍增。
3、招商與眾籌的邏輯
餐飲想透過連鎖模式,複製倍增,必須要明白這3種經營模式:自營、加盟、眾籌。
自營的連鎖模式顧名思義,就是需要自己出錢開店,自己經營管理。這種模式的優勢是便於管理,缺點是重資產,很容易倒閉。
因此未來的餐飲店想發展,必須明白後兩種連鎖模式。
首先想要做好加盟連鎖,必須要注重樣板店和推廣。
如我們花200萬投資一家餐飲店,需要花100萬作為推廣費,在機場、高鐵站打廣告做形象。
然後以直播的時候去做營銷,透過線上做炒作營銷,然後以短影片商業廣告,以及內容營銷的方式去做招商。
直播營銷及線上操作可以與網紅合作,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商業廣告可以直接在短影片等社交媒體,投放廣告。
那麼按照加盟費50萬基礎,一個月招募4個代理商,就可以回本。
這樣既能快速回本,又能快速擴張,實現連鎖化的複製倍增。
在共享及分享經濟時代,眾籌模式,也是比較主流的連鎖方式。
如我們可以花200萬投資一家店,以公司的形式經營,把餐飲店估值400萬。然後以眾籌的方式去做融資,按照每股2萬,把49%的股份,賣給你自己的老客戶。
這樣不但可以快速套現196萬,而且也能夠擁有源源不斷的老客戶。因為客戶只要成為我們的股東,自然會介紹更多人來就餐。
按照這樣的套路,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獲取最高的回報,開更多的眾籌店。
4、科技賦能,數字化經營
隨著科技的發展,餐飲業想要持久發展,必須要實現數字化運營。
數字化運營的具體表現,主要在這2個方面:數字化管理、數字化資產。
數字化管理是把所有的經營環節,透過資訊化系統相互打通,提升經營效率。
菜品烹飪完成以後,服務人員可以根據系統,配送至指定的餐桌。這個過程避免出現人工帶來的失誤,減低消費者的體驗。
其次當消費者用餐完以後,收銀系統會自動記錄每個客戶的消費情況,直接結算。
當整個連鎖店都透過數字化系統在做管理的時候,每個店加盟店的老闆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每天的經營情況,每個客戶的消費情況。
因為實現數字化運營以後,可以把前廳、後廚、收銀,服務員、店長等系統的資訊孤島以依託資料中臺相互打通,形成視覺化的數字。
那麼擁有這些數字資產以後,就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最佳化產品、提升服務。
同時可以透過社交工具為入口,為老客戶推送營銷活動,驅動消費者二次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