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芯國際已不再是一家單純的市場公司,作為國產界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其還揹負著歷史重任——突破國際限制,製造國產高階晶片。其用45天就完成了整個科創板的上市,市值突破6000億。可見從政策,到資本,再到市場,對其寄予了多高的希望。
但近期,中芯國際連線發生了兩件事,讓其深陷“內憂外患”之中。先是業界大拿蔣尚義空降公司擔任副董事長,隨後公司現任聯席CEO梁孟松提交辭呈,這一人事動盪直接將中芯國際再次推上風口浪尖;緊接著,美國將中芯國際在內的多家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如果說這樣的“外患”,我們早有心理準備,那麼“內憂”則是一件極其突然而又重要的事件。縱覽近幾年科技網際網路領域,沒有哪一家公司的人事調整會引發如此大的關注,足以證明兩位當事人在業界的地位。
蔣尚義是誰?很多普通人第一次聽說他,可能是因為那個震驚全國的武漢宏芯,這家由一群完全門外漢利用幾個空殼公司忽悠地方政府投資上馬晶片製造工廠的企業,後因資金斷裂而成為爛尾工程。而蔣尚義此前擔任武漢宏芯的CEO,其在武漢宏芯的成立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外界不得而知。在武漢宏芯暴雷後,恐怕很多人都沒有想到蔣尚義的下一站是中芯國際。
梁孟松又是何許人也?在晶片領域,其也是傳奇人物般的存在,曾就職於全球最著名的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為臺積電在晶片製程的突破做出巨大貢獻。但後同樣因為人事問題,選擇跳槽三星。這這對於臺積電而言是個災難,因為梁孟松幫助三星的支撐實現了45奈米向16奈米的跨越,從而反超臺積電。之後,因為臺積電狀告梁孟松,其從三星離職,之後加入中芯國際。
用外人的眼光來看,兩個技術大拿如果同時為中芯國際效勞,國產晶片製造應該會有很大突破。梁孟松在基礎研究方面生猛,幫助中芯國際實現14奈米量產和7奈米技術的推進,蔣尚義以先進的“封裝技術”側重應用層面,推動晶片在各個領域的落地應用。但現實卻很骨感,殊不知,蔣尚義與梁孟松早有宿怨。
據公開資訊,蔣尚義和梁孟松曾共同就職於臺積電,並且彼時,蔣尚義就是梁孟松的上司,如今蔣尚義就職中芯國際副董事長,名義上依然領導梁孟松。恐怕這也是個性十足的梁孟松最無法容忍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再次成為蔣尚義的下屬。要知道,自己為中芯國際立下汗馬功勞,卻被蔣尚義坐享其成。業內人士猜測,在臺積電,作為上司的蔣尚義可能就以上司的身份分享了不少梁孟松的工作成就。
目前,還未有更多的資訊披露,梁孟松的離職申請並未獲得批准,內部依然在協調。但如果梁孟松離職,後果將會如何?儘管每一個組織不可能因一個人的變動而停滯不前,但在晶片這樣的特殊領域,又處於當前這樣的特殊時期,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梁孟松一手搭建的團隊是否能夠保證7納米制程的順利量產?團隊本身是否會面臨解散風險?這樣的連帶效應才是最為致命的。
晶片不是一個有錢就可以解決的技術領域,其對於人的倚重性極強。而如今,中芯國際卻恰恰遇到了人才問題,我們希望此次風波能夠妥善處理,為中國的晶片事業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