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最近一段時間對新興資本的全面監管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11月3日,螞蟻IPO被緊急剎車暫停。

11月10日,我們出臺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

12月11日,會議明確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而反壟斷實際上也是當前全球範圍內的一次浪潮。

今年10月20日,美國司法部對谷歌發起最大規模反壟斷訴訟,這是2000年微軟案以來全球最重大的反壟斷案件。

11月5日,德國宣佈將在2021年初對數字平臺進行反壟斷執法;

11月10日,歐盟認定亞馬遜違反反壟斷法,濫用“大資料”為自營產品牟利;

12月10日,Facebook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各州檢察院提起反壟斷訴訟,其Instagram和WhatsApp業務有可能被拆分。

這裡面,Facebook是存在因為站錯隊伍被清算的可能性,因為大家都知道,臉書的創始人扎克伯克一直是堅定站在特朗普一邊的,在大選之前沒少為特朗普搖旗助威。

現在特朗普已經確定要下臺,所以站錯隊伍的臉書立馬被清算也就不奇怪了。

說帶特朗普,順帶說一下,前天德州針對四大搖擺州選舉結果,朝美國最高法院發起的訴訟,不出意外的被駁回了。

我前天文章已經跟大家分析過,德州發起的這個最高法院訴訟以被駁回而告終的可能性最大。

所以這個結果也是意料之中。

雖然臉書遭到反壟斷調查,某種程度是因為站錯隊伍慘遭清算,但這並非個例,而是當前一個趨勢。

我個人認為,明年這些科技巨頭,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科技巨頭,可能有一些會有被拆分的可能性。

為什麼這些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以至於需要世界各國警惕,甚至要對其拆分呢?

這就要來聊一聊,資本主義發展的一些圖景,還有資本主義所必然導致的壟斷擴張性,以及基於資本主義發展,對現代人們的“控制”,包括思想控制。

這其實才是資本主義最具有危害性的地方。

(1)賽博與控制論

要提到資本主義的“控制”,就不得不說一下“賽博”。

正好前天我關注好幾年的一款遊戲《賽博朋克2077》正式發售了,我也是忙裡偷閒玩了一小會。

賽博朋克是西方一個亞文化思潮體現,也是很多小說、電影、遊戲的創作題材。

賽博朋克體現的是一種未來的“反烏托邦”圖景,通常是“高科技、低端生活”的結合。

所以賽博朋克通常充斥著大量“駭客、人工智慧、大型企業”等元素。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賽博朋克裡的“賽博”,實際上是西方社會哲學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最終圖景的一個猜想。

在上世紀越戰之後,西方社會哲學家們對於“資本主義”這條道路的發展信心,首次出現動搖。

這使得當時一些西方社會學家開始對資本主義未來發展的終極圖景做一些猜測。

這其中“賽博”就是其中一個圖景。

賽博的英文名是“Cyberpunk”,其中“賽博”是“Cyber”數字的意思。

而比較少人知道,賽博也是“控制論”的意思。

控制論的英文名是“Cybernetics”,這裡控制論的“Cyber”也是賽博朋克裡的賽博意思。

1948年,美國應用數學家諾伯特·維納發表著作《控制論》,這本書的副標題“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與通訊的科學”。

在賽博朋克裡,朋克只是搖滾,重點是賽博。

賽博本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發展的終極圖景猜想,認為資本主義發展到極致,會形成一種超大型的無國界的資本企業集團。

這種資本企業由於過於龐大,可以壟斷社會的方方面面,形成我們日常生活接觸到的都是這個企業提供的,從而對我們每個人形成一種“軟”控制。

這是資本主義發展到極致的某個終極圖景猜想。

基於資本主義對利潤的追逐性,這種大型無國界的跨國企業,一旦控制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普通人就只能淪為給資本貢獻利潤的“機器”。

這是終極的“打工人”。

在“賽博”的猜想圖景裡,提出了幾個構想基礎:

1、未來人工智慧高度發展後,會對勞動力做革新,普通人將失去工作和勞動的機會,大量勞動崗位將被機器人所取代。

2、大量無所事事的人,將閒逛在社會上,從而引發諸多問題。

3、資訊科技高度發達,可以透過營造資訊繭房來實現對人思維上的隱形控制。

不過我個人認為,賽博朋克畢竟只是藝術創作題材,而在真實現實生活裡,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引發的智慧製造浪潮,雖然的確也會讓大量無所事事的人出現,但這不一定會引發高科技低生活的賽博朋克現象。

有可能往另外一個方向發展,也就是“娛樂至死”+消費主義,這也是現在已經有的苗頭。

透過加速在VR/AR等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來營造更加逼真的虛擬世界,透過遊戲娛樂等方式,來發洩人們無所事事後過剩的精力。

西方社會學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預見到隨著科技高速發展,技術革新必然會帶來大量勞動力人口智慧化替代。

這使得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是必然會朝著一個智慧化世界發展。

而這也就意味著“賽博朋克”世界,雖然“朋克”不一定有,但“賽博”的時代是早晚會到來。

也就是,資訊科技控制我們的生活、思維的時代,是已經悄然而至。

同時,為了實驗資本如何控制人類思維的方式,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娛樂至死、消費主義浪潮就隨著網際網路浪潮席捲全球。

同時,資本越發注重利用資本讓大眾文化“低俗化”,以此來剝奪大多數人類個體的“獨立思考”能力。

從而避免大眾階層朝“精英階層”挑戰的可能性,以此來穩固社會。

瞭解這一點,你就會對當前很多全球性的社會現象不感到奇怪,比如各種低俗文化的泛濫、各種飯圈化的浪潮、各種短影片媒介的興起。

以及消費主義裡,不斷透過輿論控制來讓人們心甘情願掏錢去買一些實際沒有價值的東西,這都是資本為了把大眾束縛在底層,來被其合理穩定收割。

這些理論都在上世紀70年代的西方社會學家理論裡被大量提及,然後這些理論觀點被大量灌輸給當時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利益集團。

最終導致一個全球化資本利益集團的誕生,他們不依託於某個國家,認為資本是無國界的,並且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的最終發展圖景也是必然超越國家概念,形成一個可以壟斷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跨國資本利益集團。

(2)全球化資本理念

你們想必應該能猜到,美國民主黨就是這樣一種全球化資本理念的踐行者。

共和黨基於宗教信仰的需要,堅定認為需要維持美國是山巔之城的需要,所以共和黨人是需要維持美國霸權的概念。

但民主黨作為全球化資本理念的踐行者,是試圖透過“軟文化”輸出,來透過資訊繭房和消費主義,來讓全球消費者陷入到娛樂至死狀態,不去思考,只淪為資本利潤貢獻機器,這是這些全球化資本的目標。

所以民主黨背後的全球化資本,對國家的概念並不太感冒,他們很容易從一個國家寄生到另外一個國家,本身他們的目標就是建立這樣跨國界的全球資本集團。

但在資本之外,我們的存在也是對這些全球化資本集團的最大威脅。

因為我們是目前世界上極少數還不完全受資本控制的國度。

但當前全球化資本的越發龐大,特別是以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形成了聯合壟斷效應,這幾乎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使得資本背後隱藏的威脅性,才能夠被我們所察覺。

於是才有了本文開頭那一系列事件。

本質上,當前全球範圍內,資本和國家還是相對立的狀態,雖然在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裡,國家基本是被資本完全控制。

但在這些國家裡,也是存在基於國家自身的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會基於民族主義還有國家主義等概念,對全球化資本的“資訊控制”產生本能的牴觸和反抗。

這也是歐洲當前為何要極力對美國的資訊科技做反壟斷調查的緣故。

而在美國本土,共和黨基於其宗教信仰需要,也是這種全球化資本的反對者。

不過現在特朗普要下臺了,在民主黨上臺後,必然會進一步推行其那一套全球化資本控制路線。

這種情況下,國內一些新興資本,因為長期受華爾街資本的影響,將有可能在民主黨上臺後,更加肆無忌憚的去試圖壟斷我們生活的一切。

這種危險的苗頭,是要及時的制止。

所以,我們出臺網際網路平臺的反壟斷法的時間點也是比較微妙,正好就是11月4日美國大選結束之後,特朗普已經確定大機率要下臺的情況下出臺的。

我個人認為,這本身也是我們對民主黨未來4年重新回到舞臺中央,所做的一個提前預防措施。

未來4年,我們和美國之間的博弈仍然將越發激烈。

民主黨跟共和黨不同,共和黨試圖透過比較烈度的爭端,來壓垮我們。

而民主黨則試圖利用其那一套全球化資本理念,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

甚至民主黨可能會利用其對國內新興資本的影響力,從而來實現間接控制我們底層民眾思維,來潛移默化達成對我們的影響和改造。

而很明顯,在我們拒絕民主黨的這套改造理念的情況下,我們和美國的博弈只會越來越激烈,只不過這樣的博弈方向會有所轉換。

其實昨天上市的某盲盒企業也是資本如何控制我們思想的一個很典型案例。

(3)資本的思想控制

昨天有家靠盲盒發家的企業在港股上市,首日大漲市值近千億,其公司創始人夫婦的身家也因此倍增,達到了近500億的市值財富。

然而盲盒的興起背後,卻充滿讓人爭議的話題。

盲盒表面上有點像我們小時候要集齊一些泡麵的水滸卡牌,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我們小時候為了集齊水滸卡牌,只是買泡麵吃的時候順帶買的,並不需要因此額外花錢,泡麵本身是有價值的,這才是純粹滿足“收藏癖”。

但盲盒就不一樣,其購買價值本身,就是盲盒裡的“手辦玩具”。

盲盒的意思是,你在拆開盒子之前不知道里面有什麼。

59元一個盲盒,有可能開出一個系列裡12個玩具之一。

有的盲盒玩家為了滿足其收集癖,為了集齊12個一套的玩具手辦,就會抽了很多盲盒,抽到重複的就丟到網路上賣掉。

這其中,還有1/144這樣極低的機率,抽到隱藏看稀有玩具手辦,這些隱藏稀有手辦在網路上被很多人熱炒,有的都炒作到幾千元。

其實,稍微明眼人都能看到,這是很典型的“賭博成癮”機制,還經常出現在一些網路遊戲裡,成為坑玩家收割韭菜的套路。

但就是這樣一個基於“賭博成癮”機制的盲盒,在經過“潮流玩具”“收藏”等概念文化包裝後,居然堂而皇之的充斥在大街小巷,被很多盲盒玩家所熱捧。

根據2019年8月,天貓釋出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在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每年有20萬硬核玩家,一年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塊。

很多人說,不懂盲盒的人,是不懂年輕人的新時代興趣愛好。

但實際上,這有什麼懂不懂的。

只不過是資本炒作圈錢收割的無數種變種之一罷了,只不過資本的炒作圈錢收割,迎合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特色罷了。

盲盒其本質核心,還是在那一套“賭博成癮機制”。

我就幾個問題:

假如盲盒沒有這套賭博成癮機制,不是按照盲抽的模式,而是直接把手辦拿出來明碼標價賣,它還能那麼火嗎?

假如盲盒沒有所謂的隱藏限量款玩具的設定,它還會那麼火嗎?

假如盲盒沒有一些炒作資金在網路上把隱藏限量款玩具炒到幾千元,它還能那麼火嗎?

盲盒本質上跟炒鞋那些炒作沒啥區別,只是迎合不同年齡層,做了一些包裝上的變換而已。

正所謂老一輩人炒酒,年輕人炒鞋炒盲盒,本質都是在資本炒作。

“不懂年輕人所以不懂盲盒”,這種說法是很多被盲盒收割的人,“被賣了還幫資本數錢”。

有的年輕人剛畢業,一個月工資才五六千,他就捨得一個月拿出兩三千去買盲盒。

這難道只是正常的收藏愛好?

而且盲盒本身的手辦玩具實際也沒有什麼真正價值。

一些動漫影視產品IP所衍生出來的手辦,還有一些基於作品內容的收藏價值。

但國內的盲盒很多IP是自己創造,除了一些小眾圈子裡流行,並沒有什麼認知度,說白了只能自娛自樂。

其實很多盲盒愛好者已經說的很直白,玩盲盒就只是為了開啟盒子那一瞬間的“快感”。

而這種快感,實際上就是“賭博成癮”的一種體現,跟一些帶有賭博性質的網遊是一樣的,跟你去賭場裡從“開大小”開骰子的一瞬間收穫到的賭徒快感,本質也是一樣的。

這都是人類在“賭博機制”裡,身體很容易分泌一些多巴胺、內啡肽等帶來“快樂”的激素,這會讓人很容易沉迷上癮。

舉個例子,老一點的網遊玩家,比如玩奇蹟之類的網遊,在玩著玩著突然掉落到極品道具的時候,比如玩奇蹟突然掉一個靈魂寶石,那個清脆的“叮”甚至有可能帶來“顱內XX”的快感。

這都是一些遊戲製作者在如何研究玩家心理,特意制定“成癮”機制的套路。

本質上盲盒也只是利用這種“賭博成癮”機制,來誘導玩家消費,從而實現收割韭菜。

但很多盲盒玩家自己不認為自己被收割韭菜了,他們認為自己收穫到收藏“快樂”。

不過這種說法其實並不靠譜,因為吸毒的人也認為自己收穫到了“快樂”。

其實盲盒就是很典型的資本主義“控制論”的一個體現,透過營造娛樂至死和消費主義氛圍,利用一些賭博成癮機制,變相控制人體激素分泌,來潛移默化控制人的思維。

只不過,在上面提到的賽博朋克世界裡,科技更發達,可以直接用激素和科技來控制人的情緒思維。

但現在科技沒這麼發達,只能利用“資訊繭房”還有“賭博成癮”等機制,來變相控制我們體內激素分泌,從而去控制我們的思維。

讓這些盲盒玩家,被人賣了還幫著資本數錢。

其實從時代演變的特性,我們可以發現,資本主義控制論這種潛移默化影響的危害性。

200年前,吸毒的人至少還知道吸毒是有害健康,知道自己這樣不對。

10年前,網遊成癮,有些人在一些賭博性質網遊裡被坑了幾十萬,還會認為自己被騙了。

但現在,一些盲盒玩家花了幾萬塊錢買回一堆沒實用價值的手辦玩具後,還覺得滿足了自己的收藏癖,認為自己收穫到了快樂。

要是有人對盲盒進行批評,他們甚至還會出來幫盲盒說話,認為別人剝奪了他們收藏的樂趣。

這就是在娛樂至死疊加消費主義後,資本主義可以潛移默化控制我們思維的一個很典型的案例。

其危害性,我覺得是不必毒品小,並且比毒品更加隱蔽,更加顯得無害,並且通常都會用各種文化來包裝自己,所以反而危害性更強。

任何帶有成癮機制的事物,很容易被資本利用來圈錢收割韭菜。

這是幾百年來,資本主義不變的收割套路。

這種套路更終極一點發展,疊加人工智慧和資訊化科技,就會實現“資訊控制”,也就是“賽博化”。

其實不管是盲盒、還是娛樂飯圈化、還是娛樂低俗化、還是娛樂同質化,本質上就是用一堆垃圾資訊來把我們大腦填滿。

最終讓我們不但喪失獨立思考能力,並且還把大量的金錢貢獻給資本家們,從而喪失向上攀升的可能性。

所以我還是希望大家,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獨立思考。

我們的生活即使被資本控制,但我們的思想絕不能被資本所控制。

22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網際網路存款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