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國人提到中國,第一想到的就是“有錢”中國人個個都是土豪大款。其次就是中國人都特別愛“存錢”,並且老外非常不理解,有的中國人明明有錢,卻還省吃儉用。說起來,中國人是否都是“土豪大款”這個不得而知,但是如果說中國人都愛存錢,那麼這句話基本沒毛病。畢竟,我們國人對於金錢的觀念,相對比較保守,輕易不會亂花錢,因為只要多存一些錢,心裡就會多一分保障。
根據央行釋出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年末,中國住戶部門的存款餘額總數達到了82.14萬億,並且數字依然保持增長。從資料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愛存錢”並不是胡說的。目前我國人口14億,82.14萬億平均下來,每個人擁有存款在5.8萬元左右。如果按照幾十年前的“萬元戶”來對待的話,那麼我們國內人人都是“大款”了。
隨著我們國內經濟發展的迅猛,“萬元戶”早已經成為過去,甚至在一線城市一些月入過萬的白領比比皆是。不過有人好奇,90年代的“萬元戶”,放到現在是個什麼樣的水平?
90年代的1萬,等於現在多少?
1995年時,那個時候我們國內平均年收入在3000-3500之間。以當時物價來看的話,當時豬肉價格在2-3元錢一斤,1萬塊錢大概可以購買3000-5000斤左右豬肉。如果按照現在的豬肉行情來看,我們以20元一斤來計算,1萬塊錢只能買到大概500斤左右豬肉。這麼對比的話,當時的1萬元放到現在至少和10萬元差不多,不過我們不能僅用豬肉來“衡量”。
前面我們也提到,1995年全國人均年收入在3000-3500之間,換算下來一個月普通工作人員的收入在300塊錢。而現在來看的話,一線城市普通工作人群月收入5000元的很多。如比較之下,比當時上漲了超過10倍以上。
然後我們再以房價來計算,1995年,當時一線城市周邊一平米的價格大概在200-500元之間,靠近市中心的在600-800元之間。當時的1萬元可以很輕鬆的在一線城市買下一個10多平米的小店鋪。而現在一線城市周邊城市房價早已破萬,靠近市中心的房價一平米甚至超過4萬以上。這麼對比下,1萬元的購買力又超過了幾十倍以上。
這麼一來,如果衡量幾十年前錢的“價值”需要考慮多種因素,並且從多種維度下去計算。曾經有一位銀行資深職業人士稱:物價的漲幅和變化存在差異,而市場經濟迴圈價值每年也在發生改變,導致衡量、判斷其價值的因素也不同。並且每年銀行內部都會根據各種資料標準,來進行鑑定和評價錢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