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似乎每一個十年的開始都不平凡,但即便是在不平凡的年份裡,2020年也絕對是最傑出的那一個。
疫情、貿易戰、元器件價格暴漲,今年的安防同行們也都經歷了各自的“生死時刻”。然而新基建、十四五計劃同樣給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安防行業迎來智慧化的關鍵時期,在種種時代條件的加持下,行業即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是大企業逐漸完成對行業的整合,還是中小安防企業各自尋路突圍?我們不妨回顧下今年安防行業的大事件,或許從一年裡發生的大事件裡,蘊含著整個行業水面下的波浪。
01 疫情帶來的喜與憂
無論是對何種體量的安防企業來說,疫情帶來的停工都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安防幫釋出的《安防中小工程企業景氣指數》指出,疫情期間中小安防企業充分暴露了現金流不足、抗風險能力有限、行業競爭激烈、專案資源緊張等問題。
報告指出,有80%的中小安防企業專案急需墊資,大量的專案處於停擺或延緩施工的狀態,現金流緊張的企業正面臨巨大的衝擊,甚至有6%的企業能接受10%以上的貸款(也就是高利貸)。
現金流不足成為中小安防企業致命傷
中小企業不太好過,大企業其實也沒好到哪裡去。各大安防企業半年報顯示,除主營紅外生意的大立科技、高德紅外以外,哪怕是像海康大華這樣的龍頭企業第一季度營收也出現了大幅下滑,在疫情的打擊下,整個行業都亟待復甦。
短評:疫情讓很多安防企業都破了財不假,但同時也是擴充套件市場渠道,特別是政府應急安防渠道。比如大華就第一時間支援了火神山醫院全套高畫質影片監控、防盜報警、出入口門禁等系統。海康威視、捷順科技、宇視也緊急跟上,參與到了全國各地落地的“小湯山”醫院建設中。
此舉不僅幫助安防企業進一步獲得了渠道,同時也爭取到了提前復工,完成對業績的即使止損。不過這只是安防頭部企業的待遇,應變能力較差、現金流不足的中小安防企業,在這次疫情中,無疑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相關連結:《抗“疫”報告 | 安防中小工程企業景氣指數釋出》、《安防企業2020Q1財報解讀:咬緊牙關,安企抗壓能力正面臨挑戰》
02 安防更名潮來臨,企業變道突圍
2月25日,華為安防宣佈更名為華為機器視覺;3月24日,百歲高齡的博世宣佈將安防板塊更名為博世智慧建築科技,專注智慧樓宇。
而這兩家頭部企業的改名,也宣佈安防行業的風向變了。如今海康大華已經穩居傳統安防企業的頭部地位,其他企業想要突圍,彎道超車選擇與海康大華差異性的打法則尤為關鍵。
在這方面,華為安防選擇的是軟體定義渠道,其釋出的第四代“四無”生態攝像機相比傳統安防攝像機較為專一的功能,更像是一臺沒有接功能性硬體的電腦主機。而其生態玩法能否延續,則還有待觀察。
相比華為這類安防的後起之秀,老牌安防豪強博世的改名無疑更讓人意外。如今,博世的安防世界排名依舊身居第四的高位,然而它卻毅然決然選擇更名為“博世智慧建築科技”,聚焦智慧建築領域。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博世放棄了傳統安防市場,但未來的聚焦方向改變卻已經是命中註定。縱觀全球安防前五強,只有安訊士一家還在和海康大華在傳統安防的領域裡“互掐”。這不得不讓人唏噓,看來那個安防列強環伺的時代,真的結束了。
短評:不僅是國外,如今國內宇視被千方收購,得到了大量智慧交通的機會。如今海康大華在傳統安防的統治力讓每個業內企業都在思考如何活的更好。
選擇轉型或者專注某一賽道並不意味著退縮,而是意味著企業做出了決斷。
隨著智慧安防的發展,基於影片監控誕生出的賽道前所未有的延伸,每條賽道都蘊含著巨大的可能性,而如何選擇這些賽道,則成為了安防企業們必須面臨的抉擇。
相關連結:《“軟體+硬體”重新定義安防?華為機器視覺這次玩了個大的》、《從華為到博世,安防企業改名潮下次輪到誰?》
03 國家釋出新基建戰略,安防發展主旋律奠定
4月20日,發改委釋出會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範圍,涵蓋3大方面,7大領域。
對於安防行業來說,智慧城市作為新基建7大領域之一,具有廣泛的發展空間,此外大資料和人工智慧作為新基建中的點名領域,將成為安防行業今後發展的關鍵。
除開新基建外,10月29日,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作為中國總體設計發展方向的這一個五年計劃,其對安防行業具有極其深遠的發展意義,而能否抓住十四五帶來的機遇,已經成為每個安防企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短評:十三五為安防行業帶來了大量雪亮工程的機遇,而此次新基建和十四五政策的出臺,關乎到所有安防企業在這一個五年內的命運。
在國家出臺政策之後,各省的新基建計劃也陸續出臺。權威機構統計,北京的新基建競爭力指數以90.1居於榜首,上海、江蘇、浙江緊隨其後,而新基建競爭力也決定了各大城市對於智慧城市的接受程度,而其延伸的智慧城市、智慧社群、智慧樓宇、智慧養老等領域到底安防潛力如何,還要落實到各個地方不同的政策方案當中,安防企業朝哪些方向行動可以達到利益最大化?想必各個地方的政策已經悄然指明瞭方向。
相關連結:《中央定調的新基建給安防帶來了哪些機遇?》、《全國30個省市新基建投資彙總》
04 寒武紀成為AI上市第一股,四小龍下餃子計劃開始
7月20日,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上市,預估市值220億的AI獨角獸終於科創板IPO。令AI企業欣喜的是,儘管寒武紀還有諸如現金流過剩、盈利點不明、無穩定客戶和商用方案等明顯短板,但其依舊在一個月內市值暴漲至1000億,難道AI瘋狂圈錢的時代又回來了?
堪稱離譜
其實不然,在投機潮流褪去後,寒武紀市值迅速回落至700億大關,市值縮水三分之一。然而這對於寒武紀來說依舊是可以接受的結果,即便市值大跌,如今寒武紀的市值依舊是當時估值的3倍,可見對於缺錢的AI企業來說,訴諸上市是一個十分有效延長企業壽命的道路。
在寒武紀過後,雲從已經披露招股書、依圖狀態為已問詢、曠視即將釋出招股書、就連號稱不差錢的商湯也被媒體爆料出將在三年內上市。前幾年的融資高手們終於耐不住寂寞,要像下餃子一樣的徹底擁抱資本市場了。
短評:對於AI企業而言,人們的關注點已經從錢是怎麼來的逐漸轉移到錢是怎麼花的上去。同以往AI企業畫餅式的PPT演講不同,今年AI企業都在競爭落地,在各個能夠變現的賽道上競爭。
除開寒武紀這種本身就鑽研硬體的企業外,我們可以看到雲從新的智慧機場方案、曠視轉戰智慧物流等等。尤其是對於越迫切渴望上市的企業,他們想要用業績把招股書變得好看的願望也就越迫切。
如今,已經沒有人能質疑AI企業在演算法算力上的實力,有的只是看他們將如何應用這些力量,將技術力切切實實地轉化為產品方案放在人們眼前。過去人投資AI企業看得是未來,而現在這些人已經想要把未來抓在手中。
而AI行業也將進行進一輪的“務實性”洗牌,誰能活到最後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相關連結:《股價暴漲超300%,寒武紀靠什麼去撐千億市值》、《上市在即,雲從的野心與軟肋》
05 人臉識別深陷爭議漩渦:李開復揭開了安防的隱私之殤
9月12日,李開復在一次演講中無意間說出曠視利用螞蟻金服人臉資料來進行深度學習。怎料一石激起千層浪,各方涉及其中的企業都緊急釋出微博闢謠,一時間風雨飄渺。
事已至此,已經不是曠視到底有沒有動用資料的問題了,而是一場全民對於生物識別安全性的質疑。2019年,頭環式監控就已經讓人夢迴《1984》、而今年更是曝出戴頭盔去看房這樣的烏龍。
人臉識別,不得不防
演算法企業給商家定製解決方案本身沒有問題,但這些被拍下來的識別資料都去了哪裡?會不會被企業私存?存下來又如何保障資訊不被洩露?已經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短評:人臉識別在經過前幾年的快速發展後,已佔生物識別市場的7%,僅次於頭部的指紋識別。而在人臉識別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於人們隱私的保護技術沒有得到同等水平的發展,這就導致瞭如今種種堪稱“離譜”的現象。
而在此基礎上,政府目前也在緊急研發相應的法律條文,以保障公民的隱私安全。但對於公民要來說,這樣的法律多久才能落地,企業到底在背後有沒有侵犯隱私,如今已經成了心頭的一塊大石。
日前,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判,僅僅1000塊錢的賠償無疑讓人寒心,而如何調停好企業與個人之間的資訊與隱私保護問題,則是安防企業和政府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相關連結:《李開復一張嘴,曠視、螞蟻都慌了》、《戴頭盔看房背後,誰來阻止不斷被濫用的人臉識別?》、《“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40年刷臉技術下一步怎麼走?》
06 H.266編解碼技術釋出,國產SVAC2.0能否一決高下?
今年7月,備受矚目的新一代國際影片編碼標準(VCC/H.266)出爐,此次標準除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外,更是MPEG和VECG兩大編解碼聯盟聯合制定,這對於影片編解碼標準來說兩大聯盟的合作無疑讓這次的編解碼標準的適用性上升了一個臺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標準也有國內諸多企業參與制定,阿里、騰訊、華為等網際網路廠商有非常多的專案牽涉其中,騰訊更是有超過100項技術標準被成功採納,在國際影片壓縮標準制定研究中處於第一陣營。
國內領域,同H.265有相同效能的SAVC2.0與大華牽手,雙方將把一系列SVAC2.0的標準應用到實際的解決方案中去,一直被詬病落地問題的SVAC2.0終於迎來了大規模商用的時期。
短評:基於影片的業務一直以來都是安防行業的核心業務,而編解碼標準又決定了影片的成像水平,所以這一領域一直以來都是安防行業的必爭之地。對於崛起於H.264大潮的海康和大華來說,H.266這趟車他們是上定了。
但與以往的競爭不同,這次網際網路廠商的大規模參與著實讓人意外,如此大規模的參與到H.266的建設中會不會給安防行業帶來什麼改變,這都很難讓人猜測。積極點想,國內企業的參與很可能降低相關專利費用,讓H.266迅速變為可商用的編解碼標準。
此外,新一代影片編解碼標準的應用,將帶來以4K技術為核心的超高畫質、甚至極高畫質安防監控的興起,而在智慧化時代裡,解析度已經是每個頭部廠商都必須去競爭的領域,而屆時誰能勝出,我們無疑有一場好戲要看。
有人總說家花不如野花香,但此次SVAC2.0的邁入大規模商用也讓人很是驚喜。對於渠道市場來說,SVAC2.0是開啟公安口安防監控的必經之路,其大規模商用很可能意味著安防行業在公安口的機遇繼續增加,而公安這口飯,那一定也是很香的。
相關連結:《阿里騰訊戰略入局,H.266離我們還有多遠?》、《中星牽手大華,SVAC2.0的春天來了?》
07 安防新三巨崛起,傳統安防如何見招拆招?
今年除了傳統的安防龍頭海康、大華、宇視(千方)外,還湧現出了安防新三巨這個概念,一時間膾炙人口。
所謂新三巨,指的是華為、阿里、紫光集團這三家企業,他們並非出身於安防,而是憑藉著其體量和一定的技術優勢,從傳統的優勢行業殺入安防行業的巨頭們。這些企業的體量都很大,即便是相對較小的紫光集團,市值也有2700多億,僅次於海康威視。而他們的加入則給傳統安防行業帶來了不一樣的風景。
而在智慧城市的競爭中,這些依靠其他領域優勢的企業正在迅速整合資源,從智慧城市的上層建築開始發起競爭,如果說傳統安防企業靠的是一點一滴從底層硬體做起,那麼新三巨靠的則是對上層資源的整合,以實現對下層硬體的功能延伸。二者對安防行業的思路看法不同,但在安防賽道上則會迸發出激烈的競爭。
鹿死誰手,按照華為機器視覺總裁段愛國的話說,五年內必做到全球第一,而新三巨的入侵,也才剛剛開始。
短評:在過去,安防行業的智慧化較低,因此行業較為封閉,競爭多體現為行業內的競爭。而安防新三巨的出現,則說明了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如今安防技術作為智慧城市的必備技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了安防行業的競爭中來,而新三巨則是其中的典型企業,除了新三巨外,諸如AI四小龍也都在安防行業有所佈局。可以說,隨著行業邊界的開放,安防行業的競爭也會愈演愈烈。
對於行業內部來說,新三巨帶來的則是一種思路上的改變,過去我們總是基於客戶的需求來定製方案,雖然具有較高的客戶粘性,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渠道,但這樣研發產品和解決方案,其效率無疑有限的,能夠賦能千行百業的,僅有幾個技術涉及較廣的頭部企業而已。
而新三巨則用軟體定義的生態型玩法,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在他們眼裡,安防行業同樣是碎片化的,但他們無須一個個碎片地去攻破,而是提供一個智慧中臺,再拉上他們眾多的合作伙伴,讓企業自己為自己定製相應的解決方案。儘管這種思路目前依然存在演算法夥伴有限、硬體功能受限、成本較高等缺點,但這種玩法隨著華為四無生態攝像機的出現,確實有了落地的可能性。
當然傳統安防的壁壘也不是說五年打破就能打破的,一切還要看新三巨的後續操作,從這點來看,未來安防行業的競爭無疑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