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九年奮鬥一場空,現在的優信,迫切需要有更多的希望和資本,來支撐它繼續走下去。

2010年之前國內二手車市場並不大,所以成立於2011年的優信,絕對算是二手車電商行業內的老資格。而在2C賽道中,優信更可謂是“出道即巔峰”。2015年3月,優信進入B2C二手車市場,艾瑞諮詢釋出報告顯示,2015年下半年,優信二手車的成交量佔二手車電商B2C模式成交量的90.5%,佔2C市場整體成交量的78.1%。

今年優信的處境更加艱難,年初的疫情,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從最新一季度的財報表現來看,優信仍然沒有走出低谷,甚至也可以說,其業績已經進一步跌至冰點。

圖片來自Canva

業績跌至冰點

近日,優信釋出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2021財年第二季度,優信集團總營收為7640萬元,而上年同期為3.97億元,同比下降80.76%;淨虧損為2.59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02億元,同比擴大28.22%;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虧損為2.75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04億元,同比擴大34.8%。

營收同比大幅下滑,虧損進一步擴大,優信的這份新財報無疑非常令人失望。因此在財報釋出當天,優信股價應聲大跌20.71%,向退市邊緣更近一步。退市與否並不是關鍵,關鍵是優信失去大部分投資者的信任,想從資本市場拿到融資就會變得異常艱難。

融資難,盈利更難。在截至9月30日的新一財季,優信毛利率為負22.4%,儘管這已經比上一財季的負28.4%有所改善。但若持續保持這樣的趨勢,可以預見,優信要想在短期內實現正向盈利,註定將成為一種奢望。

優信已經接近“彈盡糧絕”。截至2020年9月30日,優信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19億元。而融資、盈利兩頭受困的它,面對這種情況實際上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瘋狂瘦身

面臨資金短缺問題,優信之前直接使出過兩大極限措施。

其一,降薪裁員。2018年上市後不久,優信就啟動了一波大規模裁員。爆發於2019年的裁員潮,更是讓戴琨曾寄予厚望的優信大學直接停辦。年初抗疫期間,經過進一步調整,優信只剩下6000多名員工。降薪裁員有效為優信節省了大筆開支,但也難免讓外界對優信的未來發展更加不看好。

經歷過幾波裁員之後,現在優信內部的“最佳化空間”已經不大。並且降薪裁員有利於“節流”卻不利於“開源”,顯然並不是解決優信眼下資金短缺問題的最佳方案。

其二,出售B端、金融業務。除降薪裁員之外,2019年以來,優信一方面重點聚焦全國購業務,全面收縮業務線,另一方面把全國購之外的其他業務陸續剝離、出售以換取彈藥。

2019年7月,優信將二手車金融業務線Golden Pacer賣給了58集團控股的汽車金融相關企業,獲得1億美元現金;今年1月,優信以3.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剝離旗下事故車拍賣業務“豐順路寶”出售給博車網,並承諾未來五年內將不再從事事故車拍賣業;3月,又將B2B二手車拍賣業務賣給58同城獲得1.05億美元現金。

相比裁員降薪只是單純的“節流”,對優信而言,剝離、出售這些業務是既“開源”又“節流”,是一種更理想的瘦身方式。

全力押寶純線上模式

而在優信2019年以來的降薪裁員和出售B端、金融業務的一系列動作背後,除了想要緩解資金短缺問題,還貫穿了一個比較明顯的戰略思路——去金融化。

優信自2014年上線Golden Pacer金融業務以來,其B端和C端的所有業務和金融業務的關聯越來越深,2017年推出“優信新車一成購”業務,標誌著優信已經進入到了過度金融化的階段。

金融化不僅給優信帶來了業務的高速增長,同時也讓其深陷金融風險,和由不當金融操作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指責。可以明顯看到,優信近期裁員重點集中於金融業務,出售也是率先賣出金融業務線,優信去金融化的意圖,已經昭然若揭。

優信去金融化的戰略並不是孤立的,與之相伴的還有全面聚焦純線上二手車交易模式。

這一戰略轉型在2019年被不斷推進,今年年初抗疫期間又大大向前邁出一步,到今年7月份,優信與Golden Pacer及其他資方達成的一系列協議,不再承擔任何歷史助貸業務的擔保責任和風險,自此,優信徹底完成去金融化,完全轉變為純線上購車模式。

這樣的轉型軌跡在財報中也有所體現。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季度財報中,戴琨首先附上了一封解釋轉型的致股東信。當季優信總收入從去年同期的3.36億元下降至1.04億元。在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季度中,優信實現總收入6220萬元,而去年同期為3.89億元。從業績表現來看,轉型並沒有帶來收入方面的改善,反而造成了收入的明顯下滑。

轉型純線上模式造成的收入銳減,和去金融化帶來的金融風險降低、口碑提升,這兩者同時發生,讓優信此次轉型的前景一時間變得撲朔迷離。

優信能否靠“純線上”翻盤?

對比優信2021財年第一財季(截至6月30日)和第二財季的業績表現,可以看到完成轉型之後的優信,收入情況已經有了一定的改善。

(資料來自優信財報)

另外優信口碑的改善非常明顯。優信大資料研究院資料顯示,優信的消費者推薦指數NPS從上個季度的10%,大幅增長到本季度30%。7月達到32.2%,9月該推薦指數已經超過45%。截至10月底,NPS推薦者佔比高達52%,為全行業第一,也就是說,每100個在優信購車的消費者就有52個使用者願意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推薦在優信購車。

隨著優信口碑的持續改善,其線上2C交易量已經實現了非常顯著的增長,本季度為2653量,環比增長超過56%。這種建立在口碑基礎上的交易量增長,給優信堅持轉型戰略帶來了巨大的信心。優信預計,在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季度內,其總營收將達到2.75億元至2.90億元,較本季度收入實現環比2.6到2.8倍的高速增長。

但是很可惜的是,口碑和盈利這兩者很難並行不悖。考慮到優信接連兩個財季-28.4%和-22.4%的毛利率表現,收入的增長顯然並不能直接轉化為可觀的利潤增長,或許之後“增收不增利”將會繼續成為困擾優信的長期難題。

而現在依然被資金短缺難題困擾著的優信,其實並沒有多少底氣一直燒錢換口碑。所以轉型了一圈,問題回到了原點,歸根結底優信還是缺錢,而盈利能力的不足,讓它只能寄希望於獲取外部資金幫助。這涉及到另一個關鍵問題——優信這個以“口碑”為底色的純線上新故事,到底能夠打動多少投資者?

11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2021年投資怎麼看?還是重倉消費科技醫療三大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