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即將走入尾聲,但目前疫情還遠未消退,全球各地區產能及勞動力供應不穩,全球經濟走弱,最後一個月的供應鏈可能並不能立即轉好。在此我們總結了近期元器件行業的趨勢,並試圖分析對風險因素的緩衝應對策略。
趨勢一:原材料價格上漲意圖明顯
首先是銅價暴漲。今年下半年以來,電解銅價格逐步突破5萬,至11月中旬,電解銅均價53000元/噸,且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因疫情始終未得緩解,智利、美國、加拿大、尚比亞等主要銅產國對市場的供需實況存在顧慮,進行生產供應的保護性限制,導致銅價持續漲價。
玻纖產品因短期供給緊俏,也出現了九月份提價兩次的現象。國內環氧樹脂市場延續漲勢,其中固體環氧樹脂已突破2萬元大關,此外還有銅箔、玻璃布等價格持續上揚,且供應端產能緊張,部分相關企業紛紛釋出漲價通知。
再次,晶片產業鏈漲價潮還湧向了封測緩解。往年11月下旬應進入淡季的封測大廠,今年卻反常地迎來了產能緊張。其一是因為晶片庫存見底,大量急單待出;其二是由於5G晶片需求猛增。此外,IC載板缺貨漲價也成為助推。全球大廠日月光已宣佈調漲5%-10%。
趨勢二:供求失衡下供應鏈不穩定
作為全球製造基地的中國大陸在疫情背景下,於上半年產能收縮明顯。而大批次第三季度,部分發達國家的半導體制造商因產能問題,發生型號缺貨,主要還是由於先前受保護的產能,突然遇上較大力度的需求反彈,造成反應不及。
目前從中長期來看,這些大廠仍對疫情表示觀望和保守態度,在生產方面採取保護性限制措施。因此對市場來說貨期延長、價格上漲的形勢短期不會有很大改善。
此外在精密生產方面,模擬晶片的應用需求,直接導致8英寸晶圓廠產能緊張,業界認為此輪波動將持續到2021年,並直接抬高代工報價。
趨勢三:終端消費需求不斷拉緊
因疫情耽擱,直到2020下半年,下游市場的需求開始逐步回暖。但很快在消費電子如筆電、家電等領域出現了漲價和缺貨現象,給市場供應節奏又帶來新的變化。
同時,海外的需求也發生了回暖,中國海關資料顯示,今年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已達季度歷史新高。包括膝上型電腦等消費電子在內的中國產品出口,已經連續6個月正增長。
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膝上型電腦出貨量同比增長34%;中國市場平板電腦出貨量同比增長21.7%,為2014年以來單季最高同比增幅。假期消費高峰即將來臨,如供應端限制能進一步開啟,數碼產品的出貨量還會更高。
此外,由於國內的終端產品需求有延後釋放效應,且目前在5G、伺服器和電動車等細分市場仍有較高的需求熱度。受需求拉動影響,機構對行業價格跟蹤以及代表性上市公司趨勢來看,判斷面板、儲存晶片、LCC 等在9月已處於價格上升通道。
採購如何應對
由於電子行業有一定的週期規律,標準化的通用元器件產品在價格方面的週期性尤其顯著,直接受需求、產能和庫存等因素影響。在經歷了2018-2019的持續下行後,受國內物聯網、5G建設需求拉動,半導體行業可能在2020-2021進入上行週期,但供應鏈受全球疫情影響,這個爬升的速度和力度可能不及預期。
疫情後市場 供應鏈波動如何應對?
1、關注實時資料,獲取精準報價
元器件貨期在近期也有較大波動,部分型號的貨期甚至會突然拉長,讓採購措手不及。此外,部分採購平臺數據更新不及時,或採用未經驗證的貨期等引數,又或者未能及時計入突發停產,給採購帶來了延誤與麻煩。
所以,要想不延誤計劃,採購切記選用實時資料平臺進行詢價和查貨,一些資料庫龐大、並保持即時更新的平臺也較為可靠。
2、科學運用工具,提高採購效率
有效使用那些提供多維供應商及產品資料的採購資料庫平臺和BOM工具,最好是能在一站式顯示產品引數、供應商型別、貨期等常規引數的同時,還能讓買家設定過濾標準,一次性索取數千個元器件的批次報價。此外這類平臺可以一站式完成從比價到下單支付、貨運和售後等全程,使採購更為快捷高效,還可根據客戶倉儲需求靈活發貨,整合和智慧度更高。
3、選擇合規平臺,有效分散風險
採購風險主要來自於元器件的供應與生命週期。為應對交付不及時風險,在制定物料清單時,同時做好合格供應商清單,並選好替代型號。
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優質的採購平臺,對供應商和產品承諾可追溯,並且對經由採購平臺售出的產品帶有三年質保,這不失為一道”雙保險“,在市場供需失衡、波動幅度大時,給終端的採購客戶再加上一重質量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