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賈晉京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本文轉自12月19日國是直通車,原標題為《數字化給經濟執行帶來四方面核心變化》。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閉幕。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賈晉京今天在參加中新社舉辦的“國是論壇”時發言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內容中提到金融創新與審慎監管的關係,中央傳達的一個訊號是要完善數字使用規則和數字收集管理。
他進一步稱,從2021年工作佈局來說,健全數字使用規則是加快數字化發展的一個前提條件,必須在完善規則的前提下,才能推進金融創新,這件事情做不好就會產生金融風險。與此同時,數字化也給經濟執行帶來了四個方面的核心變化。
賈晉京
以下為發言實錄摘要: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了金融創新的監管,這段內容放在了全文中關於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重要任務裡,這實際上是透露著一個很關鍵的資訊。
對比之前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我們會發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達的內容是中性的,會繼續加快數字化的發展。但從2021年一年的工作佈局來說,健全數字使用規則是加快數字化發展的一個前提條件,必須在完善規則的前提下去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做不好就會產生金融風險。
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數字化也是金融風險的一個主要方面,要看清數字化跟金融風險間的關係。我們當前所處的時代背景是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時代的經濟執行基礎發生了變化。“十四五”以及2021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其實是為新經濟的宏偉畫卷做了一個新佈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著手描繪新的宏偉畫卷,這是最為核心的東西。
什麼叫市場?什麼叫手段?什麼叫配置?什麼叫資源?它的定義全都變了,跟以前是不一樣的,如果把它們看成是一個座標系,就不能拿以前的慣性來評估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需要轉變座標系來看當今這個時代。
現在,數字化給經濟執行帶來四方面核心變化:
一是資料資源化。2019年上半年,我國就推動了要素市場化改革。“十四五”是圍繞這個要素市場化改革來推進的。要素市場化改革中的一個核心就是資料要素作為資源。這跟過去不同,以前的要素比如說土地、勞動力等,這些東西都是有稀缺性的,但資料本質上不是稀缺的。
所以“十四五”開局之年,要健全數字的規則以及相應的金融創新監管,如果不先建立好規則,就會把整個市場的方向帶偏。
二是經濟平臺化。現在越來越多的需求可以透過平臺的方式得到滿足。“十三五”剛開始的時候,你能想到主播會成為正式的職業嗎?剛開始大家認為像主播這樣是鬧著玩的,但現在主播也已經成為正式的職業。
三是貨幣數字化。原先貨幣背後是人的信用,但今後數字貨幣時代,其背後不一定是人的信用。以前信用也有非人格的信用,比如說法人信用,但今後每個人都有抽象的人格所產生的信用。
四是配置手段發生變化。所有的技術本質上都是演算法,一個應用技術往往是演算法的集合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一切經濟工作的出發點,那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本質上來講是直接滿足人們所需要的配置,是以信用手段實現的配置。
所以我們要理解百年未有大變局這個年代的變化,它的本質是經濟執行基礎的變化,經濟執行基礎是市場、手段、配置和資源,這四個方面的定義都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