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萊佛士坊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巴西班讓一帶是新加坡的海運中心,克拉碼頭是娛樂中心,烏節路是購物中心。
假如新加坡要形成一個科技中心,那麼它最有可能出現在哪裡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弄清楚科技中心的形成要素。
(A*STAR產業園外觀)
矽谷模式
縱觀全球,最撐得起“科技中心”四個字的非矽谷莫屬。
矽谷原是環繞舊金山灣周圍,約70平方公里的一個谷地。因為這裡以矽為原料的半導體工業發達,所以有了“矽谷”這個名字。
今天,這裡彙集了包括谷歌、蘋果、臉書、推特在內的一眾高新科技和網際網路企業,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科技中心。
(矽谷品牌地圖)
回顧矽谷的發展,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高校,一是產業園。
矽谷這片區域,集中了包括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聖何塞州立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同時,高校的周圍形成了聚集各類高科技公司的產業園,這樣前沿科技可以快速運用到產品之中,並被迅速推向市場。
這種以高校或科研機構為中心,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科研成果迅速轉化成產品的模式就被稱為“矽谷模式”。
看到了矽谷的成功,之後我們在許多城市的發展軌跡上都看到了類似的“矽谷模式”,比如北京的中關村、深圳的南山科技園、武漢的光谷、印度的班加羅爾科技園。
(北京中關村夜幕降臨時)
新加坡“矽谷”在哪裡?
回到新加坡,套用矽谷模式高校加產業園的公式,那麼我們只需要找到一個兼具兩要素的區域。
單看高校,新加坡國土面積不大,但高校並沒有集中在一個特定的區域。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新加坡管理大學(SMU)位於中部,南洋理工大學(NTU)位於西部。
(新加坡最知名的三所大學所在位置)
如果將高校和產業園區重合,就會明顯看到國大周圍一個顯著的小叢集。
(新加坡科研生態系統)
這個叢集就是A*STAR產業園。A*STAR全稱為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是新加坡貿工部旗下的自治研究機構,相當於中國中科院一樣的存在。
A*STAR在選址時,必然也是考慮到了高校對科研的加持,所以定在國大附近,並不是偶然。
(A*STAR產業園外觀)
除了A*STAR產業園,新加坡科學園(Singapore Science Park)同樣位於這片區域。目前,新加坡科學園已經吸引了超過200個研究機構,超過300多家企業在此投資並進行研發活動。
(新加坡科技園外觀)
入駐新加坡科學園的企業既包括索尼、艾克森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這樣的跨國公司(MNCs),也有為數眾多的中小型企業(SMEs)。
說到這裡,一開始問題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同時兼具國大、A*STAR和科學園的這片區域,就是新加坡矽谷最有可能的誕生地。
(鑫悅府所在位置)
鑫豐集團開發的鑫悅府(Normanton Park)正好就位於這一區域。從鑫悅府出發,往西1公里內即可到達科學園,3公里內就是國大校區。
高科技的輻射效應
當科技成為一個地區發展的引擎,必然產生輻射效應,吸引高階人才集聚,為這片區域帶來巨大的升值空間。正如矽谷超越紐約成為全美房價最高的地區,深圳的南山區和北京的中關村都是一個地區房價的至高點。
以深圳南山區為例。當深圳市政府在2001年投資60億發展南山的高科技產業園的時候,它還是羅湖人眼中的“鄉下”。可是2018年,南山區的GDP達到了5018億,創造了超過中國95%城市的生產力。
南山區的開掛發展之路,恰好就印證了高科技的輻射效應。不僅吸引來了高科技人才,也帶動了周圍的房價。深圳各個區的房價漲勢,以南山區超過400%的漲幅穩居榜首。那些年瞧不起南山區的羅湖人,現在估計腸子都悔青了吧。
(南山區2020年多處二手房成交價格已逼近10萬)
十萬每平的房價可以讓大多數中國人望而卻步,但是在那些抬高房價的罪魁禍首——南山碼農的眼中,再平常不過。畢竟,那是一群買得起房也租得起房,甚至分分鐘就可能實現財務自由的碼農。
說回新加坡。近年來,新加坡政府一方面在持續加大科研領域的投入,另一方面也積極吸引海外高科技公司落戶新加坡,近期還推出了專門吸引高科技人才的Tech Pass,毫無疑問發展科技將是新加坡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
那麼這群被高科技輻射來的人才會住在哪裡呢?最有可能的是:就近。畢竟這是一群時間比金子貴的人,寧願租金貴房價貴,也不願在通勤上浪費時間。
這樣一來,鑫悅府就是這批人繞不開的一個選擇。甚至不用駕車,步行就可以到達科學園,三公里內就是國大和A*STAR產業園,幾乎等於零通勤。
(從鑫悅府眺望海景)
新加坡以海運和國際貿易起家,在科技即將成為新加坡新支柱的不遠未來,鑫悅府所在的這片區域受到科技的輻射,等待它的還有諸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