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白酒成為市場的“團寵”,無論是酒圈還是股圈,甚至由茅臺帶動的收藏圈、電商圈,都是當紅明星。
而近期茅臺投放的平價茅臺(消費者購買價1499元),更是成為各大平臺明星,天貓等電商平臺把茅臺作為引流的工具,物美等線下商超則是設定了一定的購買門檻。
股票市場上,今年8只白酒股股價翻倍,茅臺市值站上2萬億大關,五糧液市值亦跨入萬億門檻,近期,無論一線、二線還是“十八”線白酒都在勇攀高峰。
以至於被調侃,現在A股只剩下兩種股票:白酒和非白酒;中國只需要兩種科技:濃香型科技和醬香型科技。每年都有一個特別牛的板塊,比如今年的白酒,去年的白酒,前年的白酒,大前年的白酒......還有明年的白酒。
可以看出,白酒一直“不停漲”,都漲成了市場的信仰,到底背後邏輯何在?
聯想到近期鬧的紛紛揚揚的網際網路平臺反壟斷,編者不禁思考:從某種角度看,白酒市場又何嘗不是一種壟斷呢?
眾所周知,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的典範,其著名的理念就是企業要有足夠的護城河。而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看,護城河基本上可以等同於壟斷。
根據微觀經濟學中完全競爭三個條件的對立面,將形成壟斷的方式分為三類:生產者數量減少、產品差異化和設定進入壁壘。
白酒生產者數量減少,產業集中度提升。
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的產量達到1358.4萬千升,而後增速急轉直下,白酒產量不斷減少,到 2019年,白酒產量已經降到785.9萬千升,低於2010年的產量。2020年至今,白酒的產量增速快速下降,截止2020年10月,白酒產量僅有418萬千升,同比下滑10.40%,降幅十分明顯。
伴隨著整體銷量的下滑,生產者數量逐步減少。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有1765家,到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僅剩1176家,較2018年同比下降18.61%。
並且企業數量的下降將成為長期趨勢,依照券商調研,2016年時,1億銷售額以內的白酒企業很難生存,3-5億銷售額的企業還有利潤;而到了2020年,5億銷售額以內的企業都面臨著很大的考驗。
但上市公司因具備規模優勢,產業集中度提升。以高階酒為例,資料顯示,以“茅五瀘”為主的高階白酒市場總量,從2012年的4.5萬噸擴容至2019年的7萬噸,總量增長達到55.6%。
產品的差異化。
產品差異化,顧名思義就是,具備其它產品沒有的特性,無可替代性。白酒整個行業就是一個產品差異化的行業,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白酒社交屬性強,在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無酒不成席。
白酒的精神消費特徵明顯。高興時把酒言歡,難受時借酒消愁。
白酒的成癮性。
近期,“茅臺鐵粉”但斌就表示,東方港灣在過去28年就投資了兩類公司,一類是改變世界的公司,就像智慧汽車一樣,另外一類就是世界改變不了的公司,白酒這樣的企業。改變白酒文化可能需要一百年甚至上千年,改變這些文化非常難。
另外,白酒企業依靠長期口碑或廣告宣傳使消費者形成產品認知,影響消費者的心智,憑藉形成的品牌象徵而深入人心。
因此,透過產品差異化形成顯著的壟斷利潤,茅臺等動輒都是90%以上的毛利率,即使是二三線白酒也有70%的毛利率。
設定進入壁壘。
近期所謂的網際網路行業壟斷,主要是資源和資本壟斷,透過掌握使用者大資料,可時刻洞悉消費者需求。
而白酒行業也是有壁壘的。首先,上文說過,銷量的下滑,導致新進入者不能夠賺到錢;其次,渠道和品牌優勢持續正反饋,強者恆強。再次,白酒工序複雜,比如茅臺,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經分型貯放,勾兌貯放,五年後包裝出廠。
因此,從上述微觀經濟學角度看,白酒行業就是一個壟斷行業。正是這種形式的壟斷,導致白酒企業可以頻頻提價,未來,你很可能喝不上便宜的白酒了。
當然,這只是白酒上漲的一個因素,任何事物發展都離不開時代,目前我國處於消費升級階段,“少喝酒,喝好酒”的理念深入人心,也奠定了提價的基礎,另外,貨幣超發下,茅臺的金融屬性也打開了白酒的上漲空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