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撰文 / 富姐

編輯 / 米線

2002年的3月26日,央行做了一件大事。

那一天,中國銀聯在上海成立,自此帶領中國的支付業從現金時代跳過支票時代,直接進入了銀行卡時代。

但時間過去僅僅一年,一款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產品被創立,在十幾年後的今天,這款產品竟一舉顛覆央行一手所建立的支付體系,從此中國的支付行業步入二維碼時代。

當然站在現在的節點,我們很清楚地知道這款產品就是支付寶。而且我們還知道,不單是支付寶,螞蟻金服的業務,已經從支付到信貸,從徵信到區塊鏈。可以說覆蓋到金融的方方面面,成為了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

不少人由此感嘆:螞蟻金服在網際網路領域已經步步為營地“擠出”傳統金融體系,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上的“央行”!

01

徵信業務

以螞蟻金服的幾個核心業務為例。

最最最核心的業務無疑是支付寶了,不過在談螞蟻金服的支付業務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聊信用。因為這是一切支付發生的大前提,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信用是金融行業定價的基石。

螞蟻金服的徵信體系是芝麻信用,而不少研究機構和券商報告在談到相關話題時,普遍喜歡借用芝麻信用超過2.57億的開通使用者,來論述螞蟻金服徵信體系的完備。但其實這個論據不太全面,甚至有點違背徵信的基本原則。

徵信的核心是在於“共享債務人債務資訊”,即是說債權人機構和第三方機構合作,以此實現債務人債務資訊的共享,這其實也是目前央行發放徵信牌照的基本原則。

按照這個原則,目前以分數論信用高低的芝麻信用其實不滿足徵信要求。此外,芝麻信用屬於螞蟻金服旗下,而螞蟻金服自身也存在信貸業務,這就好比螞蟻金服同時充當著運動員和裁判的角色。

這是從徵信的基本定義出發去理解芝麻信用,而這客觀上這也是芝麻信用至今都沒能獲得央行徵信牌照的原因。

但是我覺得既然是網際網路的思維,就應該有網際網路的視角。

我們不妨看看傳統的方式是怎麼獲取徵信的。商業銀行因為個人存款信貸,自身已經掌握大量被徵信人的資料,比如交易記錄,存貸資訊什麼的。此外很重要的一步是央行徵信系統作為第三方機構,同時會依據一些諸如行駛證,房產證明等資訊與商業銀行共同完成徵信。

我們留意到這過程,央行徵信系統與商業銀行以及第三方機構之間是不存在勾稽的,而且央行最終與商業銀行實現了資訊的共享。

據此來看,芝麻信用表面上雖然不掌握個人的存貸資訊,但是藉助淘寶等平臺可以在網上獲取大量的交易支付以及轉賬資訊,這一點其實和商業銀行基礎的徵信資料有些類似了。此外,我了解到,在獲取資訊時芝麻信用同時也對個人的車輛住房等資訊做了相關要求,當然這裡必須有資料的真實性作為前提。

如果在資訊共享方面呢?雖然自身的應用難言資訊共享,但如果從徵信機構本身,芝麻信用憑藉高芝麻分免除押金的方式,實際上已經與其他很多行業完成資訊共享。比如常見的租車、簽證、融資租賃、信用卡等場景的使用者,從實際資料上看就是僅2017年3月就已經累計免除押金超340億人民幣。

如此來看,芝麻信用雖然不滿足嚴格意義的徵信,但實際卻做著和央行徵信系統類似的事情。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網際網路高度使用的今天,螞蟻金服所挖掘到使用者的電商資料,比如淘寶上的支付、購買以及瀏覽記錄,實際上更能出反映線上個人使用者的消費情況以及購買力,這在今天為使用者畫像的徵信體系中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這一方面,螞蟻金服甚至可以說是走在了央行徵信系統之前,以至於今年9月20日外媒FT報道出,央行旗下的百行徵信也希望螞蟻金服的資料能接入為其提供徵信支援,不過遭到了螞蟻金服方面的拒絕。

02

類銀行業務

說完徵信,下一個並不是大家所熟知的支付。螞蟻金服的徵信和其類銀行業務關係實在太緊密了,所以我想先談談其類銀行業務。

資訊不對稱是傳統銀行業建立的基礎。這其中有作為投資者的存款方以及作為融資者的貸款方,而二者雖滿足基本的買賣意願,但卻存在巨大的跨期風險,因此時常會造成交易不能達成。

舉個例子,你有一筆閒置的錢,在沒有擔保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利息率把它借給一個人做生意,但約定的時間到了,這個人卻不願意還你錢,或者他做生意失敗破產了以至於沒有能力還你錢。結果是你不但不能收到利息,連本金也虧損了。

所以你一定不會願意輕易把錢借給不認識的陌生人,除非一種情況,就是有人在中間作了擔保。而顯然,一直以來銀行扮演的,正是這個中間擔保方的角色,雖然投資者和融資者二者互相不認識,但只要他們相信銀行,就能通過銀行這個信用中介間接融資達成交易需求。

據此來看,央行雖然不直接從事借貸業務,但其監管下銀行最核心的業務是吸收閒置資金作為存款,提供需求資金作為貸款。這一點螞蟻金服是否做到呢?顯然餘額寶和花唄以及借唄做的事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而且不但做了,還做得不錯。我們看到的是,2018年餘額寶的規模一度衝高1.93萬億元,甚至超過中行同期的1.8萬億元存款,更是遠超招行的1萬億元。而同期借貸出去的資金也是超過6000億元之多。

從規模上而言,餘額寶和花唄以及借唄的確與銀行存貸業務存在很多相似點,甚至是超過大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但我在這裡想特別提到一點,就是二者在風控體系上其實是存在一定的差別的。

我們都知道央行主要是通過對商業銀行計提準本金的方式來監控風險,以免發生過度放貸現象。

但餘額寶畢竟是貨幣型基金,與花唄以及借唄所“貸出去”的款並沒有建立特別聯絡,本質上也不適用於以準備金的方式來監控風險。所以我上面說這是類銀行業務,不過這倒也暴露出中國小額借貸業務體系的不健全。

螞蟻金服的類銀行業務做得有多好?從其受到的監管就可見一斑。

事實上,早在去年1月,路透社就報道央行就資本風險問題緊急約談螞蟻金服。而後更是接連爆出,螞蟻金服為達到縮小貸款規模以及資產負債表的目的,發行了大量ABS證券,但實際消費槓桿已經達到驚人的80倍左右。

受到約談的螞蟻金服,出於降槓桿需求,此後ABS證券發行量雖然大幅下降。但監管層的態度卻似乎並沒有減弱,在央行去年11月釋出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中,螞蟻金服成為首批金控監管辦法試點企業之一。

自身的風險加之監管的層層深入,螞蟻金服最終還是決定主動整改。今年7月30日,據彭博社報道,螞蟻金服最後將主動進行“分拆”,將類銀行業務劃入金融公司,而云端和風控等業務被繼續留在螞蟻金服。

03

支付業務

好了,看完徵信和類銀行業務,我們可以來到螞蟻金服最核心的支付了。

前面提到無論是現金支付,還是銀聯體系下的銀行卡支付,都是央行牽頭成立的,而現在的移動支付,卻是支付寶引領的?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弄明白上一輪支付改革中,銀聯是到底怎麼戰勝現金支付的。不過這裡我不會重點去分析為什麼大家喜歡用卡多過用錢,因為從歷史來看,技術變革一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起初為什麼央行要發起設立銀聯,但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個收銀臺多達五六個不同銀行pos機的現象。的確,銀行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之所以不能普及,各大商業銀行所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銀行之間不存在互聯互通,要獨自與央行完成清算和資料記錄。而此後銀聯所扮演的,就是一箇中間平臺的角色。

比如你現在去超市購買一個蘋果花了5元錢,你用建設銀行的卡進行支付,而超市所用的卻是招商銀行,傳統的方式結果就是不能完成,只能現金支付。而在有銀聯這個中間平臺後,銀聯作為中間商,分別向建行和招行發出轉賬和收款請求。待轉賬完成後,銀聯再通過央行的支付系統,完成跨行清算的頭寸交割。

有了這個基礎,支付寶本質上做的也是網際網路“銀聯”的角色,只是有一點點區別。

同樣是上面的例子。支付寶因為同時開通幾乎所有銀行的快捷支付,所以在你建行的卡轉到支付寶建行賬號後,它再以招行的卡向商家轉賬。而且相比於成本至少幾百元一個的pos機,一張列印的二維碼存在著明顯的價格優勢。

來到今天,大到房子車子,小到一包衛生紙。大家為了省時間都想在網上購買,這些都在幫助支付寶奠定網際網路支付基礎設施的地位。從使用者量來看,截止2019年6月,支付寶及其本地錢包服務的使用者已經超12億。

而另一邊我們看到的是,銀聯雖然在近些年大談技術創新,先後也推出過Apple pay、雲閃付APP以及手機閃付(NFC)等多款移動支付產品,但似乎已經很難再撼動支付寶的地位。以手機銀行新增的掃碼支付為例,同樣是截止2019年6月,國內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大行手機銀行使用者數量,合計卻只有10億多戶。

不單是使用者量,根據此前東方網釋出的資料來看,銀聯在移動支付上的市場份額甚至不到7%。毋庸置疑的說,支付寶引領了時代的變革,而在二維碼支付領域上,徹底取代了傳統金融支付領域的銀聯。

除了上述的三塊業務外,以最新的區塊鏈為例,央行最近力推的數字貨幣在未來可能也很難繞開螞蟻金服。據《福布斯》報道,中國法定數字貨幣可能在今年11月就會向七大機構發行,而螞蟻金服的大股東阿里巴巴也在其中,這條訊息此後還被DC/EP(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等多個機構以及人員證實。

縱觀整個產業鏈,從支付到信貸,從徵信到區塊鏈。經過多年的佈局,螞蟻金服可以說已經“徹底擊敗傳統金融體系”,雄霸網際網路成為了網際網路上的“央行”!

© THE END

/

文 | 富姐 ♀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A股三大股指集體回撥 區塊鏈概念股出現“炸板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