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隨著澳大利亞在中澳貿易紛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單方面挑起紛爭的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所承受的政治壓力顯然也越來越大,而挑選一些對華鷹派分子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就成為莫里森緩解這種壓力唯一的救命稻草:

當地時間12月18日,莫里森宣佈部分改組自己的內閣,貿易部長換人,同時挑選“著名”反華分子海思蒂擔任助理國防部長。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

雖然伯明翰的財政部長任命早在10月份就已經做出,此輪調動因此也談不上是在為澳大利亞在貿易摩擦中的失敗而承擔責任。但鑑於相關糾紛早在5月份就已經開始,伯明翰“辦事不力”的問題顯然是無法迴避的,在莫里森就是打定主意要與中國死扛到底的現在,趕緊讓位給有能力的人顯然是最聰明的選擇。

前貿易部長伯明翰

替換伯明翰的丹·特翰也確實頗有來頭:此人1995年開始就在澳外交貿易部工作,還擔任過貿易部長的高階顧問,無論在外交還是貿易上都有著豐富經驗,可以說是當下莫里森所能找到的最佳人選。

作為一個專家型官僚,丹·特翰一直未曾如他的前任伯明翰那般對中國發表過太過毫無必要的強硬宣言,而這也顯示出莫里森此番換人的用意:

相比起對華政治強硬,當下澳大利亞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讓自家產品重新進入中國市場這個現實問題。因此讓政治上不太敏感的“專家”丹·特翰來面對中國,或許能為那些正在中國海關倉庫和近海滯留的龍蝦和煤炭們爭取到一些希望。

丹·特翰

那麼,莫里森這是終於打算低頭認錯了嗎?

不幸的是,隨後而來的第二個任命足以表明,莫里森其實壓根就沒有這種意向——澳大利亞聯邦議會情報委員會負責人、前空軍特種部隊上尉安德魯·海思蒂任命為新的助理國防部長。

對於長期關注中澳關係的人而言,安德魯·海思蒂這個名字絕對不會感到陌生:去年8月,此人公然將中國比喻為“納粹德國”,稱西方“經濟自由化會轉變中國”的想法是“我們的馬奇諾防線”,太過於天真,在中國的“進攻”面前必然會遭到災難性的失敗。

安德魯·海思蒂

雖然當時的澳大利亞媒體抓住“納粹德國”的說法,將海思蒂狠批了一通,但毫無疑問,其對華“鷹”派立場已經暴露無遺。

而如今當莫里森終於撕下虛偽的對華“友好”面具與中國正面交鋒但卻被弄得灰頭土臉之時,將海思蒂這頭“反華惡犬”放出來顯然就是莫里森“最後的大招”了。

澳大利亞煤炭

縱觀莫里森這次內閣調整,其對華思路顯然是非常清晰的:

首先在貿易這個“面子”問題上,莫里森將暫時對中國“示軟”,透過丹·特翰這個專家型官僚的上位而轉移中澳兩國民間的視線焦點;

其次在“反華”這個“裡子”問題上,莫里森依然沒有任何悔意。畢竟新上臺的美國總統拜登已經篤定將在政治與安全上繼續對中國施壓,提前讓澳大利亞對華“鷹”派代表海思蒂在國防系統擔任關鍵職位,這將明顯有助於今後澳大利亞與美國人“對上電波”,讓澳大利亞在拜登主導的一系列反華地緣行動中繼續收割利益。

莫里森訪美

莫里森的算盤確實是打的相當精明,但問題在於,中方已經反覆強調,如今中澳之間的貿易問題根源正是在於莫里森當局的反華政策,這個根本問題一日不解決,中澳之間貿易正常化一日不可能實現。

所以現在這些莫里森們難道真的覺得,中國方面會分辨不出這種試圖將貿易問題與反華政策相剝離的詭計?

毫無疑問,這些澳大利亞政客再不收起他們這種傲慢與偏見,那麼中澳關係註定將永遠不會得到真正的好轉。而為這些反華政策“買單”和付出真正代價的,將是澳大利亞企業和普通民眾。

9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國時間週一,特斯拉將正式加入S&P500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