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有態度,熱點有速度。“關注”興興,不易走丟。每天一篇,興興陪您看社會百態。
創業,一個一聽就讓人振奮不已的詞。創業成功就代表著與現在的生活徹底告別,走進自己夢想的生活。想想那些大佬們的生活,不全是透過自己創業得到的嗎!那麼如今這個年代,創業還能取得成功嗎?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01、在一檔影片對話欄目中,同程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吳志祥表示,過去十年,在中國要改變命運有兩條路,一是加入網際網路公司,二是在城市裡買房。未來十年,中國最大的機會在資本市場,如果你不能在一家創業公司從員工奮鬥到VP(副總裁),是對一生的職業生涯的不負責任;如果你不想成為一名職業經理人,不去努力奮鬥,則對這個創業時代最大的浪費。
吳總
看完這個,總感覺吳總的話好像有點太高大上了。他所謂的創業成功,是要擁有一家上市公司或者做到一家公司的副總裁。跟我們普通人所謂的創業成功差天共地,有點不接地氣,可能在人家老總的感覺,不當個副總裁還好意思說創業成功嗎?(好吧,也可能是我的格局小了)
但是興興覺得普通人的創業成功的概念來說的話,就拿開個小吃店來做例子的話,應該是有個兩家或者三家,能在自己的地區開個連鎖的話就算是成功了吧。
02、創業成功需要些什麼因素?
因為疫情,創業的大環境不是很好,尤其是實體店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不過在大浪淘沙之下總有一些實體店存活下來,而且生意比原來還好。
就像我家這邊有一個烤肉店,經過疫情的肆虐之後,生意反倒比原來更好了,天天爆滿,想去吃飯必須得預約,要不晚上去的時候就很有可能沒有地方。
要說他家有多好吃多有特色也並沒有,而反觀他家旁邊的火鍋店,簡直可以用門可羅雀形容,到了吃飯點,基本有一桌都可以說是奢望了。
兩家都不是什麼大飯店,可以說基本都沒做什麼宣傳,而興興是在北方,按道理說這個時節正是吃火鍋的時候,那家火鍋店的味道也很不錯,位置也都差不多,但是兩家的差距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運氣吧!就像一個地方先來開店的賠了很多錢關門不幹了,而後來的人可能硬體和軟體都不如前一個人,但是最後卻開得特別紅火,特別玄學。
不過,創業最最重要的還是勇氣。沒有勇氣走出第一步,其他的就都不用談了。就像我有個朋友,向親戚朋友借錢跟別人合夥開了一家賓館,開始大家都勸他不要冒那麼大風險,畢竟我們這只是個三線小城市,而且他開賓館的地方也並不是中心位置。
但是朋友並沒有聽別人的勸告,毅然地借了100多w,把賓館開起來了。可以說他這麼做就是不成功便成仁的賭博了。萬幸的是,最後他成功了。賓館開得很好,並沒有之前所擔心的客源不夠,而是每天都能有百分之60左右的入住率。用了不到2年就把欠的錢全還清了,之後賺的錢又在旁邊開了一個燒烤店,生意也還不錯。
所以,在我看來創業的最基礎條件就是要有勇氣,沒有這條其他的都是空談,當然這也僅僅是第一步,邁出了這步才能往下繼續。
03、創業的成本有多高,失敗了有多可怕。
試想一下,我的那個朋友如果創業失敗了會如何?只有一種情況,失敗後的狀況是妻離子散,一屁股債,朝不保夕。這就是為什麼在如今,創業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很多人承擔不了創業失敗之後的後果。
畢竟,創業成功的人還是屈指可數,寥寥無幾。大多數還是失敗的,如果成功率真的很高的話,那大家都去創業了,誰還會去給別人打工呢!
不過不管怎麼說,如果說要改變命運,創業都是最好的途徑。畢竟,打工雖然能讓人餓不死,但是想改變命運卻是天方夜譚。
這就是為什麼創業這個詞讓人如此痴迷的原因,但是創業首先要抓住社會的變革和時代的發展,在日新月異的更替中踏準節奏,才能事半功倍。畢竟不能什麼都指望著運氣,只能提前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才能走在別人前面,成功的可能性才能更大。
在如今這個年代不一定是開個實體店或者開個公司才叫創業。文筆好寫個小說、有點子有想法做個小影片等等,這些都是創業的一種。而且反倒是比傳統的創業風險更小、更靈活,不用有那麼大的壓力。
希望每個不甘平凡的創業人都能成功改變自己的命運,加油!
大家覺得創業的成功機率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