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張英

2019年9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陳春花教授的新書《協同--數字化時代組織效益的本質》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在《協同》新書分享會上,陳春花就“組織效率的本質在數字化時代發生了什麼變化?這些變化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我們需要怎樣的解決方案?管理者應該有怎樣的行為?”等問題做了深入探討。

我們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發展和變化,這些變化從各個方面都能體現出來。迅速擴張的新領域、未來已來的迭代、人工智慧的滲透、層出不窮的新商業模式、融入生活的數字技術、超出想象的變革步伐……

這一系列的變化,同樣要求組織管理做出相應的改變,而且改變需要遵從一個全新的、結果導向的模式。組織管理的實踐活動中,如何提升組織效率是其最為核心的命題。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效率,這就是德魯克(Peter F. Drucker)和我們的共識。也就是說,管理從根本意義上是解決效率的問題。

那麼,在網際網路與數字技術的背景下,效率從哪裡來?管理的邏輯如何?這是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百年管理通過分工、分權、分利,帶來了勞動效率、組織效率、個人效率的提升。然而,在萬物互聯的數字化時代,外部環境已成為影響組織績效的關鍵因素,企業戰略由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取得績效的關鍵由“分”轉向“合”。

協同才能獲得組織內外的系統整體效率,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贏得未來。

就產業網際網路來講,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主要聚焦在企業內部的互聯互通,或者效率的提高。但在下一個階段,產業網際網路的重心可能會是什麼,也就是說未來數字化服務商的機會在哪?

陳春花:我們先不說產業網際網路,我們先說為什麼網際網路會從消費轉向產業,我們先說這個可能就比較容易理解。其實網際網路出現最大的一個功能,是提供便捷程度和集合規模和數量。所以它最初出現的時候主要是在消費端。但是消費端完成總體需求效率滿足之後,一定會往回推,就到供應端,其實也就到了產業端。

因為僅僅是消費端改變它的效率,能改變的可能性比例很短。大量的產業效率改變是要往回推的,所以當整個消費端整體效率都起來的時候,它就一定到了下一個階段,就是供應端一定要變,所以這就是產業網際網路出現的原因。

我這麼講的意思,就告訴你說,當我們討論產業網際網路的時候,核心的概念,第一個就是解決整個產業效率的。所以只要在效率方面能做出價值來,那就是你的空間。這就是我回答空間和方向,就是你一定要回到它的效率。但是這個效率不是你有技術它就可以有效率,能提供效率的很重要原因是你對產業要有理解,所以產業網際網路的核心不是網際網路,是產業,也就是說你得對產業有了解。你對產業有了解的時候,你就必須把互聯技術和產業組合起來之後,讓這個產業效率變高。

舉個例子,我在農業待的時間長,農業是在產業網際網路當中我認為最有可能帶來巨大商機的空間,為什麼呢?農業就是從種開始,最後一直到餐桌上吃的東西,這個鏈條太長。然後這個鏈條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的損耗太多,每一環都損耗,不是每個種子都能長出果來,這就損耗一次了;長出果,不是每個果都被你摘下來的,又損耗一次;摘好了果,運輸,又損耗;加工過程,再損耗;加工完了之後再包裝,再損耗;擺到終端上,繼續損耗;你把它拿回家之後,你再損耗一次;然後你吃的時候,其實你也沒完全吃完它,還損耗一次。

我在農業行業就一直看這損耗,就按直接去算,一個種子出來、最後到餐桌,估計損耗都高達80%,至少有60%。所以如果在這個產業端做非常好的服務,讓它效率提升10%、50%、60%,那就不得了。你們最近是不是不敢買豬肉?

陳春花:對,你買不起,這個價格還會漲的。為什麼?養殖業是這樣的,存欄決定價格,就供應決定價格。現在沒有供應。沒有供應,你說我們努力努力就讓它供應,不是,因為豬要長的時間,它不是你一咬牙就能出來的,它要自己慢慢長。所以還得漲一段時間。我在歷史上從來沒看過一個農民養46頭豬可以賣28萬元,嚇死人,他說他自己賣的時候都心驚膽戰,他說他不相信,他也很緊張,以為是假的。然後他說,終於拿到錢了,明天繼續賣。

我在這個行業很長時間,但是為什麼出現這個情況?如果有數字化,這件事情會降下來。因為有個疫情影響了,就是非洲豬瘟。但是如果有數字化的預警系統,第一是它有可能進不來,第二是進來之後不會那麼大面積的影響。

我自己在2013年上任的時候就花了很多的錢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所有的養殖區,23個省做了動保檢測中心,現在新希望是在這一輪當中影響最低的一家公司,因為我都提前預警了,這完全要靠資料和資訊化,所以它現在市值非常高、盈利非常好,就這個原因,因為你都沒有,我有嘛。

第一,你是解決效率的,你並不是解決它產業問題的,產業問題由產業解決,比如豬怎麼養好你是不懂的,但是養這個豬的過程怎麼讓它效率最好,數字是有作用的。

第二,你去找,只要能夠在效率當中能大幅去改變的,都是你最好的發展空間。我覺得產業網際網路這一輪的空間是非常大的,我剛剛僅僅講了一個。

第三,一定要跟能把產業價值做好的公司合作,因為產業價值在產業互聯網裡面排第一,不是網際網路排第一。

所以我至少給你三個建議。

記者:中國這麼多的企業,您研究之後發現他們在經營管理上,國企、央企、大的民營企業,或者中腰部的企業,還有小微企業,有沒有共性?這裡面在技術發展趨勢上,有沒有一些機會?

陳春花:從管理體系來看,大型的企業最重要關注的是風控,不是僅從效率去看,因為它夠大。大的企業其實是怕犯錯誤,他一旦錯的話,其實就是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從管理的邏輯去看大企業,我們首先是關心它的風險控制。關心它的風險控制,就是它的資訊平臺、流程和資料,有沒有動用不是基於人而是基於體系的可靠性。因為基於人的可靠性就是很大風險,這是大企業要討論的話題。

小的企業,坦白講我們還真不怎麼建議你討論管理,因為你沒那麼多錢,管理其實是要成本的。所以一般創業的企業他們來找我的時候,我基本就給三句話:第一句話,別招那麼多人,招人多了就要討論管理問題,最好就在150人以下,因為150人你都能認識過來,你基本上就可以自己下判斷,所以不需要動用層級、制度,你看誰不順眼,你基本上就知道。

如果超過150人,你就得設結構了,得有人力資源幫你管,還得有行政幫你做服務,這個成本就太高了。你企業小的時候,就認認真真全部人去做市場、全部人去做技術、全部人去做產品,後臺的管理體系能簡單就簡單、能夠藉助外力就藉助外力,能借助於你個人魅力你就用個人魅力,就不要花那麼多管理體系的東西,這是對中小企業的建議。

一到中小企業,我首先就問,你有多少人?我常常就問這個,他說,老師你怎麼老關心我有多少人?我說我就看你銷售增長和規模盈利養不養得起這麼多人?我們更關心這個。所以如果你整體服務方向給他們的話,那我的建議是,你能不能讓他的內部管理成本更低,這是你要討論的。但是坦白講,他的支付能力也就因此可以想像。

對於中部的這部分企業,反而就是動用管理動用得比較多的,但是當他動用得比較多的時候,你一定要記住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所有給他提供的管理都要回答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它能不能增長,也就是對推動它的績效幫助夠不夠。

給你講個例子,在管理諮詢界發展最好的諮詢企業都是做戰略的,發展第二好的是做營銷的,排到第三的才是人力資源。組織管理,好像沒誰能在組織管理做諮詢的,原因是什麼?戰略決定更大的機會可能性,所以他願意在這方面去做投入。

營銷是決定當期的競爭力和機會,所以他也願意投入。甚至在產品設計這些方面給他去做諮詢,他都願意付出來。但是到了人力資源,是因為太專業了,他不會,所以他也願意投入。剩下的就會比較難了。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負利率時代來臨:負利率真的利大於弊嗎?為何發達國家央行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