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這幾天,“區塊鏈”成為一大熱詞。

經過長時間創新,區塊鏈已在金融、醫療保險、供應鏈、國際貿易等領域取得階段性成績。而數字貨幣作為區塊鏈發揮去中心作用、進行價值傳輸的工具,在這場技術浪潮中,自然成為了各國都想爭奪的先發優勢與話語權。

10月28日,在首屆“2019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對於數字貨幣的研究有五六年,已趨於成熟,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此前Facebook創始人、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在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聽證會上則表示,希望美國立法人員可以快速行動,因為“其他國家並不會等我們”。

中國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表示,誰的主權貨幣最有實力、最穩定、最方便、最安全,誰就會在未來全球數字經濟中得到理性選擇。因此,各國貨幣的競爭不光是地位的競爭,更取決於未來科技先進性、可靠性的競爭。

主動加快區塊鏈、數字貨幣相關研究、標準制定,也是基於中國金融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幣是一種在市場交換中主體自發認可的“看不見的協議”。本質上,所有的貨幣都是協議本位。

美元是美國人的合約,歐元是歐元區國家的合約,數字貨幣是數字貨幣持有者的合約。合約,數字貨幣支持者一般理解為“共識”,執行合約叫“記賬”。

比特幣是比特幣支持者們的合約,以太坊是以太坊支持者們的合約,Libra穩定幣是Facebook支持者們(27億全球潛在使用者)的合約。

不過,並不是一群人制定了一個交易合約,它就自動會成為貨幣。

不管是市場自發形成的協議,還是群體、國家協商制定的合約,目的都是為了確定一個可靠、可信的交易媒介(貨幣)。

此前,在Facebook稱要釋出Libra(天秤幣)後,中國央行就對數字貨幣問題密集發聲。

在多位專家看來,法定數字貨幣是紙幣的替身,由央行發行。包括Libra在內的一般加密數字貨幣本身不具有貨幣功能,不具有法償性,不會衝擊法定貨幣。

中國銀聯董事長邵伏軍認為,基於國家貨幣論的角度來看,數字貨幣發展的最大可能性是基於國家信用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

其積極影響在於:一是,提升對貨幣執行監控的效率,豐富貨幣政策的手段。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將使貨幣創造、計賬、流動等資料實時採集成為可能,並在資料脫敏以後,通過大資料等技術手段進行深入分析,為貨幣的投放、為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有益的參考,並且為經濟調控提供有益的手段;二是,有利於提升交易流程的智慧化水平,大幅度簡化傳統金融機構間比較複雜的交易流程;三是,切實提升支付特別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建立開放的支付環境。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保持理智。

一直以來,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相伴而生。但區塊鏈技術創新並不等同於炒作虛擬貨幣,應防止那種利用區塊鏈發行虛擬貨幣、炒作空氣幣等行為。

同時還要看到,區塊鏈目前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在安全、標準、監管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發展完善。大方向沒有錯,但是要避免一哄而上、重複建設,能夠在有序競爭中開啟區塊鏈的想象空間。

中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一些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早有佈局,人才儲備相對充足,應用場景比較豐富,完全有條件在這個新賽道取得領先地位。

區塊鏈極大拓展了人類信任協作的廣度和深度。也許,區塊鏈不只是下一代網際網路技術,更是下一代合作機制和組織形式。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機會來了,龍回頭低吸(002098)僅8元,有望弱轉強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