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是正確處理社會主要矛盾,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拉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手段。破除阻礙消費的不利因素,加快推進消費升級,為經濟的高品質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是應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消費升級帶來消費領域的新變化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消費也在各方面持續升級,在消費的規模、結構、理念和方式等方面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 消費規模升級: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增大
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在GDP的佔比和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均位居第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18年的28228元,推動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978年的1558.6 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38907 億元。消費的經濟貢獻率從1978年的38.3%上升到2018年的76.2%,超過資本貢獻率43.8個百分點,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顯現,連續五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以及保持經濟平穩執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
2. 消費結構升級:從商品性消費向服務性消費轉變
消費結構升級體現為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選擇和消費品質的不斷提升。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傳統的物質消費佔比下降,中國城鄉居民在食品消費、衣著消費、家庭備用品等方面支出所佔比重呈持續下降趨勢,而服務消費佔比不斷上升。這可從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的變化情況得到印證。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由超60%降至29.7%,由貧窮階段跨入富裕階段,實現了巨大飛躍。目前,中國居民消費正從數量型向品質型轉變,逐步向精緻化與高階化邁進,不少消費者由過去追求名牌消費,開始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審美和消費習慣的定製化產品、更加註重自我體驗式消費轉變,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也從傳統消費向新興消費、從物質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
3. 消費方式升級:由傳統消費方式向線下線上融合等新興消費方式轉變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從各種自選超市、連鎖快餐及倉儲式市場等零售業態,到電商、新零售及共享消費等多元化的新興消費方式蓬勃發展,極大地滿足了居民的消費需求,使消費更加便捷化、人性化、體驗化。
4. 消費理念升級:從滿足個人需要到更加註重社會責任,綠色消費與可持續消費日漸興起
多年來,中國人民消費理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居民消費不再只停留於滿足基本生存需要,而是向提升生活品質轉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居民消費對商品和服務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注重消費個性、消費自由,注重自我消費帶來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的現代消費理念,新消費理念呈現出個性化、智慧化、健康化的發展態勢。人們不僅關注物質消費,更加重視精神消費、服務消費與體驗消費,不僅關注消費帶來的個人滿足,更加註重自身的社會責任,逐步樹立了綠色消費、可持續消費理念。
二、影響消費升級的主要因素消費升級受供需兩端多方面因素影響,與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化氛圍、人口結構等相關,取決於居民收入水平、市場供給品質、消費環境等因素,此外,稅收體系作為收入再分配和消費行為調節的重要工具,對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模式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1. 居民收入水平和差距決定消費需求
消費經濟理論明確指出,收入是影響消費的最主要因素,提高收入水平是實現消費升級的有力支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提高到2018的39251元,增長約113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提高至2018的14617元,增長約108倍,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總體消費規模的擴張。然而,由於中國長期存在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導致城鄉消費呈現出明顯的二元結構特徵,不利於中國整體消費規模的提升。此外,中國中低收入者工資收入增長較慢,中產階級在社會的比重偏低,消費能力有待提升,從而使中國消費升級面臨較大阻力。因此,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擴大中國中產階層的規模是深入推動消費升級的必然選擇。
2. 社會文化與人口結構影響消費行為
社會文化是影響居民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中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人民群眾以勤儉持家為榮,儲蓄率較高,而消費率相對不足,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中國人民的消費理念與生活方式逐漸發生深刻變化,消費需求日益擴大,尤其是90後等新消費群體,受信貸消費、超前消費等新興消費方式影響較深,目前已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消費主力。此外,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也會對消費規模和消費結構產生深遠影響。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序的不斷加快,消費結構也將重新調整。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意味著整體居民消費率下降,但另一方面老年人對養老康復、醫療保健等服務性需求增長較快,從而帶動消費結構向服務性消費轉變。
3. 市場供需不匹配影響消費潛力釋放
消費升級程序中供需結構不匹配與供給品質不高,已成為制約中國消費潛力釋放的重要因素。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生產供給條件已能基本滿足消費升級的需要,但隨著消費需求更加註重個性化、多樣化,中國當前的商品和服務供給體系已不能滿足居民消費升級和消費細分需求,尤其是高品質的消費升級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阻礙了消費潛力的釋放。
4. 消費環境不完善制約消費升級
與消費需求增長和消費升級要求相比,中國目前消費環境有待改善。一是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產品供給不足,同時又擠佔了居民大量的消費支出,弱化了居民消費能力。目前,與社會公眾基本生活有關的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產品供給不足,支出佔比嚴重,抑制了居民其他消費需求。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當前中國社會保障支出佔GDP的比重僅為3%左右,社會保障投入比重過低,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制約了居民消費。三是市場消費環境欠佳。“電信詐騙”案、假冒偽劣商品層出不窮,大量虛假廣告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產品選擇,消費者合法權益難以得到維護,也會影響人民群眾的消費信心。四是消費差距顯著。目前,中國消費階層分化的趨勢明顯,農村居民在消費結構和消費層次上長期落後於城鎮居民,中西部地區的消費水平明顯低於東部發達地區,低收入群體的基本需求難以得到保障。縮小城鄉、區域消費差距,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消費需求,有利於提升社會的整體消費水平。
5. 稅收體系對消費的調節作用不明顯
稅收體系具有調節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擴大社會整體消費傾向,進而推動全社會的消費升級。消費稅是體現國家消費政策、調整消費結構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徵收範圍與稅率設定應隨居民消費需求的變化而及時做出調整①。然而近年來中國消費稅的徵稅範圍雖有所調整,但不盡完善,如未將高檔服飾、私人飛機等奢侈品納入徵稅範圍,對部分屬於奢侈品範疇的商品與普通商品徵收相同的稅率等,不利於改善居民消費結構,也不利於縮小收入差距。
三、加快推動消費升級的政策建議推動消費升級,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既要從構建支援消費升級的產品供給體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發揮稅收體系的調節作用等多方面著手構建長效機制,也需要針對消費領域存在的現實問題,結合消費需求變化補齊服務業短板,提高商品與服務的供給品質,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助力消費升級,通過縮小群體、城鄉以及區域消費差距等來激發全社會的消費潛力。
(一)通過實施收入倍增計劃拉動消費升級
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轉變,加快實施收入倍增計劃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消費升級的重要舉措。一是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大幅提高勞動收入佔比。不斷完善收入再分配政策,通過稅收手段調節過高收入,增加農村居民以及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多措並舉提高勞動者報酬,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佔的比重,推動實現包容性增長。二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努力消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大力發展基層醫療,防止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進一步完善扶貧政策,切實改善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構建社會安全網,扶助低收入群體。在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的同時,建立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協調機制,儘快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三是努力提升人力資本,保障充分就業。實施好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加強職業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勞動者綜合素質和就業品質,為各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大力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健全平等就業機制,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支援並落實各項創業扶持政策,努力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四是完善配套政策,為消費升級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針對住房、醫療、教育等居民支出佔比較高的部分,要建立相應的長效發展機制,防止其擠佔其他消費支出。
(二)形成支撐消費升級的高品質供給體系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形成改善民生的有效供給。一是大力發展與消費需求結構相適應的產業體系。要根據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推動產品技術創新和研發力度,滿足各類消費群體的產品和服務需求,推動供需結構平衡,加快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解決供求不匹配對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抑制問題。二是促進消費品提質升級,充分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引領作用。通過供應鏈上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及時將消費端的需求變化傳導給生產端,最終實現向消費引領生產模式的轉變。以先進標準倒逼消費品提質升級,建立消費品國際標準比對和報告制度,推動生產企業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向中高階邁進,提升消費品品質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三是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推動形成高品質發展的社會氛圍。加強高品質文化建設,讓追求卓越、崇尚品質成為全社會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快推進品質革命和自主品牌建設。企業要探索開展個性化定製和柔性生產,不斷豐富和細化消費品種類,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政府要加強監督管理,嚴厲查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充分發揮好行業協會和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形成對生產者的有效約束,引導企業誠信自律,為實現供給體系的高品質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三)針對重點人群重點需求補齊服務業短板
服務消費是未來中國居民消費增長潛力最大的領域,要結合重點需求補齊服務業短板。一是進一步滿足中高收入群體的消費需求。目前,中國消費品市場供給的產品品質與服務品質特徵還不能較好地滿足中高收入群體的需求,為此,需要針對這些群體開發個性化、定製化、特色化的生產方式和供給方式,開展服務業創新,以滿足中高收入群體追求高階服務定位和品牌效應的消費需求。二是積極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彌補“一老一小”服務體系短板。持續完善新興服務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社群養老服務業,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加快建設以公辦普惠型為主的0~3歲嬰幼兒社會化照護體系,並不斷完善社會公共服務和公共托幼供給體系建設。三是積極營造有利於服務業人才發展的服務環境,為服務業提質升級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四是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服務業領域,通過提供高品質、個性化的高階醫療、養老、教育等服務,有效滿足服務消費的升級需求。
(四)強化稅收體系對居民消費的調節作用
一是通過完善稅收體系縮小居民收入差距,調節過高收入,增加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增強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從而提升社會整體的消費能力。二是進一步調整消費稅徵收範圍及稅率,適應居民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轉變。適當調整並擴大徵稅範圍,對生活必需品或常用品少徵或不徵消費稅,對高檔服務或奢侈消費從重徵收消費稅,既可增加財政收入,又可引導消費行為。調整應稅產品的消費稅稅率,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危害的消費品或消費行為徵稅,對於綠色產品或綠色消費行為減免徵收消費稅,切實發揮稅收體系對消費升級轉型和綠色產品生產的支援和引領作用。
(五)營造良好外部消費環境助力消費升級
當前,中國監管體制沒有跟上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迅速發展,品質和標準體系仍然滯後於消費提質擴容需要,信用體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還未能有效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消費政策體系尚難以有效支撐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針對消費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破除市場競爭秩序不規範、消費環境不完善等體制機制障礙,積極營造讓消費者“願消費”“敢消費”“能消費”的外部環境。一是構建具有強約束力的服務品質標準和消費後評價體系,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塑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深化服務業相關領域的准入和監管改革,建立服務品質標準和消費後評價體系,構建服務消費統計監測體系。二是進一步完善監管體制,解決阻礙消費升級的“痛點”“堵點”問題。建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消費安全監管體制,針對食品、藥品、醫療等主要消費產品安全加強監管力度,通過高標準嚴要求倒逼企業提升產品品質,嚴厲打擊製假售假等不正當行為,提升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信心,從而激發居民消費需求,為推動消費升級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六)縮小消費差距
一是縮小城鄉居民消費差距。針對中國的城鄉消費差距,政府應構建系統化的消費公平政策體系,加快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擴大財政支出力度,加大對農村的轉移支付,持續提升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增加對農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多管齊下實現城鄉居民消費公平。二是縮小區域消費差距。對中西部貧困地區加大消費扶貧力度,從改善消費條件、拓展消費需求、提升消費能力等方面,多管齊下推動區域消費公平。打通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制約因素,不斷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和流通渠道,支援貧困地區提升農產品供給水平和品質,提升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服務品質,促進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融入全國大市場。加快消費扶貧協作機制建設,將消費扶貧納入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政策當中,探索建立東西部地區勞務精準對接機制,幫助貧困地區勞動力就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慈善機構等社會組織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消費扶貧。
-
1 #
-
2 #
已經加快了,物價蹭蹭蹭的上漲。
-
3 #
消費升級就是漲價嗎?
-
4 #
可持續發展需要節約型社會,不宜鼓動消費。
-
5 #
漲價是最好的消費升級。
-
6 #
消費需要的是真金白銀啊!
-
7 #
付出,大於收入的福斯,單肉價每斤多少錢,建議消費升級,錢從那裡來讓消費,叫什麼院看不清
-
8 #
每個月月光,怎麼升級
-
9 #
房貸,醫療,教育支出太多,影響消費。
-
10 #
我們已經升級了,而且還不只一級,多的有十級之多,我們現在急需的是消費降級!
-
11 #
產能過剩:賣不完的貨:只有靠鋪張浪費:拉動消費.
-
12 #
勤儉節約優良傳統不能丟。
-
13 #
有錢誰不知道花,關鍵現在是沒有錢,想攢錢都麼辦法攢,能活到世上不拖累父母都已經是不容易了
-
14 #
消費的前提是要有支撐消費的收入來源,那個東西大名叫“人民幣”,小名叫“錢錢”,還有個外國名叫做“馬內”。
-
15 #
漲價推動消費升級
-
16 #
不要把消費等同於浪費
-
17 #
消費降級這麼嚴重,才發現?
現在消費升高級了,豬肉三十多每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