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股神”沃倫·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很大程度上不同於美式資本主義的其他多數公司。這家公司重視自治(這一點更接近於歐洲公司)和分權(這一點更類似於日本的企業),儘管業務規模很大,卻採取了一種讓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管控業務單元的方法,那就是除了要求子公司負責人推薦繼任者、要報告所有併購事務、如果發生問題要第一時間報告以外,對於子公司業務執行基本上不予過問——而這就連歐洲和日本的一些傑出企業也很難真正做到如此放手。

中信出版集團近日引進出版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長期關注研究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人勞倫斯·坎寧安所著的《信任邊際: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商業原則》一書。這本書闡釋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相當獨特的經營哲學和投資哲學。

巴菲特既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創立者,更是經營哲學和投資哲學的注入者。巴菲特投資哲學講求的是要追求和實現安全邊際,也就是要儘可能以遠低於企業內在價值的價格進行投資。當然,這種機會確實很少,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投資者要保持耐心,並做好準備,等到機遇到來時就買入。同樣,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尊崇的的信任邊際就是,商業領域那些值得信任的公司和人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當發現這樣的公司和人時,投資者就要抓住機會投資,並以高度信任的方式保持這樣的投資和合作關係。

也就是說,在巴菲特以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眼裡,信任的力量和作用要遠遠大於控制,不僅成為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而且還能轉化為經營、投資中的競爭優勢。《信任邊際: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商業原則》書中並沒有隱瞞伯克希爾·哈撒韋模式曾經遭遇的“滑鐵盧”:無論是該公司還是巴菲特個人,也都曾太過信任那些本不值得信任的公司和人而招致嚴重損失。

美國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大量企業儘管企業家和高層都閱讀過大量有關巴菲特給股東的致信以及伯克希爾·哈撒韋模式的介紹書籍,卻很少真的應用這一模式。《信任邊際: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商業原則》書中就此分析認為,很多企業都嚴重依賴於層級制度、內部管控以及外部顧問,這就使得信任的構建和延續變得十分困難。

《信任邊際: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商業原則》這本書介紹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信任為基石的組織文化,以及人員結構、管理角色、合夥制關係、經營方法;深入聚焦了伯克希爾·哈撒韋模式的商業協議、董事會、內部管控,並分析了這種模式曾經遭遇的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收購其他公司後,一旦確立了對公司經營團隊的信任,就會選擇放手,除了前述的幾方面要點,對其經營發展基本上不予干預。這種做法確實有助於削減監督成本。但必須意識到的是,巴菲特本人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名氣都很大,20多年時間內收購了20多家上市公司,這個頻率本就不高。被收購公司會在很多方面獲得母公司以及巴菲特的聲譽影響,這個影響迄今為止是正面為主。所以,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子公司的經營團隊會長期受到新聞媒體、投資專家的注視,如果背叛母公司的信任委託,還將陷入公眾輿論的討伐。而其他很多大型企業並不具備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這方面條件,這很可能是後者的模式難以廣泛複製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評圖書:

書名:《信任邊際: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商業原則》

譯者:閆叢叢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

12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