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承諾下的十二個“長坡賽道”》
電力部門深度脫碳之光伏產業鏈:《光伏產業鏈系列文章彙總》
非電部門電氣化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電力部門深度脫碳之儲能產業鏈:儲能產業鏈
今天我們一起梳理一下比亞迪,公司主要從事包含新能源汽車及傳統燃油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並積極拓展城市軌道交通業務領域。
比亞迪的汽車業務包括傳統燃油車業務和新能源汽車業務。憑藉領先的技術、成本優勢及具備國際標準的卓越品質,公司的汽車業務實現高速增長,迅速成長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領軍廠商。作為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的引領者,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雄厚的技術積累和領先的市場份額,綜合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奠定了公司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行業領導地位。
2003 年公司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廠正式進軍汽車領域,在汽車業務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業務重心由傳統燃油汽車到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性轉移。2015-2018 年,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和收入持續增長,2018 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 24.78 萬輛,收入 524.22 億元,是燃油車收入的 2.22 倍。2019 年受補助退坡和整個新能源行業不景氣影響,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和收入稍有下降,但仍實現銷量 22.95 萬輛,佔 2019 年公司總營收的 31.43%。
公司 2015-2017 年連續三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全球第一,2015-2019 年連續五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全國第一。2018-2019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全球範圍內被特斯拉超過,但在中國車企中仍居首位。
據工信部 2019 年 12 月釋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徵求意見稿),中國計劃到 2025 年實現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 25%左右。2010~2019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 0.49 萬輛顯著增長至 120.6 萬輛,2019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所有汽車銷量比例僅為 4.68%。截至 2019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 381萬輛,機動車保有量達到 2.6 億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比不到 1.5%。綠色出行是中國乃至全球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成長空間仍然廣闊。
公司在發展動力電池業務之初,便以磷酸鐵鋰電池為研發方向,相較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具有安全性更高、迴圈壽命更長、製作成本更低等優勢,但由於能量密度低帶來的汽車續航里程低等問題,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磷酸鐵鋰電池市佔率不及三元電池。比亞迪 2020 年 3 月底正式推出的刀片電池進一步改良了磷酸鐵鋰電池的效能:不僅安全效能進一步提高,且系統能量密度達到 140Wh/kg,續航里程達到三元電池同等水平。
相較以往的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的技術創新主要在於:(1)創新的長單體設計。單體電池長 96 釐米、寬 9 釐米、高 1.35 釐米,形似刀片,透過列陣的方式排布,提升體積利率用。(2)無模組組裝方式。電池單體組裝成電池包的過程中省去電池模組這一結構,減少冗餘零部件,進一步提高電池包空間利用率,同時減少組裝複雜度,帶來更高穩定性和更低故障率。(3)堅硬的單體電池外殼。單體電池外殼為鋁殼或鋼殼,且尺寸長,外加巧妙的排布方式,電池包安全效能大幅提升。
2020 年 3 月,刀片電池在比亞迪重慶弗迪電池工廠開始量產,產能目前穩步爬坡中。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車型是公司 2020 年主推全新旗艦車型“漢”,未來刀片電池內部使用率將持續上升。刀片電池的優越效能將為公司動力電池業務及汽車業務帶來新增長。
以往公司動力電池基本自用,自今年開始公司將逐步推進動力電池的對外供給。據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 333、334 批),2020 年公司動力電池已供給北汽、長安福特、青島索爾、中通客車、湖北五環專汽等多家企業,供給電池型別包括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電池的外供,預計將為公司帶來新的盈利增長點。
根據真鋰研究統計,2019 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62.8GWh,其中寧德時代裝機32.1GWh,市佔率51.0%,比亞迪裝機10.9GWh,市佔率17%。在傳統汽車零部件領域,對於價值量較高的零部件很少會出現一家獨大,車企為了保障供應的穩定和對上游議價能力,通常選擇多家供應商,而比亞迪作為國內動力電池綜合實力最好的兩家公司之一,有較大增量空間。
IGBT 是一種電力電子器件,是工業控制及自動化領域的核心元器件,能夠根據工業裝置中訊號指令來調節電路的電壓、電流、頻率、相位等,被稱為電力電子行業的“CPU”,廣泛應用於電機節能、軌道交通、智慧電網、航空航天、家用電器、汽車電子、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根據智研諮詢統計,2018 年,全球IGBT 市場規模達58.4 億美元,中國IGBT 市場規模達162 億元。
IGBT 對企業設計及工藝要求較高,而國內市場起步較晚,缺乏IGBT 相關技術人才且工藝基礎薄弱,因此 IGBT 市場長期被外資企業壟斷。根據IHS 統計,全球IGBT前三強為英飛凌、三菱和富士電機,三者合計佔全球IGBT 市場接近50%份額。在國內市場外資企業也佔據統治地位,不過隨著本土企業的研發和技術實力不斷提升,進口替代程序正逐漸加快。
從IGBT 下游行業分佈來看,全球IGBT 市場最大的下游市場是工業(佔比37%),主要用於工控自動化裝置,第二大市場為新能源汽車(佔比28%),而在國內市場,新能源汽車已成為IGBT 最大下游市場。由於除了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兩個細分市場,其它應用領域的行業需求近幾年波動相對較小,預計未來IGBT 行業格局變化,將較大程度受新能源汽車行業供應商份額所影響。
比亞迪早在2005 年就組建了IGBT 研發團隊,2018 年底公司釋出的IGBT 4.0 技術,在自身重量、體積、耐高壓、全壽命週期以及散熱效能,都較此前幾代產品有明顯的品質提升。比亞迪還提前佈局了第三代SiC,整車效能有望再提升10%。
在新能源汽車高壓系統中,關鍵電路均需要開關元器件來實現,IGBT 約佔一輛純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成本的一半,是除了動力電池以外重要的零部件。比亞迪的IGBT 產品已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的電機驅動、OBC、汽車助力轉向系統以及車用空調變頻與制熱系統等環節。比亞迪是國內整車企業中,首家實現了車規級IGBT 大規模量產的企業。比亞迪在IGBT 領域佈局了晶片製造、模組設計與製造、大功率器件測試應用平臺到下游整車應用全產業鏈,既能實現較強的一體化成本優勢,也保證了研發的高效率。由於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高基數,相當於直接繫結IGBT 國內大客戶,能夠引領汽車行業的IGBT技術變化趨勢。根據NE 時代統計,2019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用IGBT 市場中,比亞迪出貨量19.4 萬套排名第二,市佔率為18%。目前比亞迪的IGBT 已開始對外供應,預計未來將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2020 年公司宣佈以IGBT 業務為核心對旗下半導體業務做整合,產品線由消費向工業領域拓展,有利於強化優勢,抓住半導體行業機遇。從組織結構調整和資本運作角度看,分拆上市將賦予“比亞迪半導體”獨立運作和獨立融資功能,促進經營表現,有望加速擴大外供,加快新能源IGBT 國產化程序,最終回饋股東;引入戰投、員工股權激勵,有利於企業釋放經營活力。半導體業務未來將擴大對外供應,分拆後外供業務的增長將持續改善集團的現金流和盈利性。
比亞迪的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主要透過子公司比亞迪電子(香港上市)經營,公司是國際化的高階製造龍頭企業,提供從整機設計、部件生產到整機組裝的垂直一站式服務。產品覆蓋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其他消費類電子產品等領域,主要客戶包括華為、三星、蘋果、聯想、vivo、小米等國內外知名智慧移動終端領導廠商。業務還涉及智慧手機、智慧穿戴、計算機、汽車智慧系統、物聯網、智慧家居、遊戲硬體、機器人、無人機、通訊裝置、電子霧化、醫療器械等廣闊的市場領域。依託於業界領先的研發和製造實力、多元的產品組合、以及優質的客戶資源,公司業務已經進入新一輪的高速增長週期。
5G 手機將爆發有望帶動智慧手機新一輪換機潮,公司主要客戶均為行業龍頭,預計今年起將逐漸改善。
2016 年,公司耗時 5 年研發的跨座式單軌“雲軌”產品正式釋出,首條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雲軌”線路也實現建成通車,公司正式進軍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城市軌道交通業務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預計將為公司利潤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在儲能領域,鋰離子電池有望應用於移動基站電源、家庭儲能和電網儲能等場景,實現快速增長,公司積極佈局儲能電池產品。
一、新能源汽車龍頭
比亞迪成立於1995年;2000年為MOTOROLA供應鋰電池;2000年為NOKIA供應鋰電池,同年香港主機板上市;2003年收購秦川汽車,正式進軍汽車行業;2007年將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分拆上市,程式碼0285.HK(比亞迪電子);2008年巴菲特入股;2009年中國第一輛國產電動車汽車比亞迪e6問世;2010年與戴姆勒合資成立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雙方各佔50%股權;2011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2014年釋出“5-4-2戰略”,為比亞迪後續的新能源車設定效能目標;2015年釋出新能源車“7+4”全市場戰略,將把中國道路交通領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電解決;2016年雲軌”在深圳全球首發,正式進軍萬億級軌道交通領域;2017年宣佈其動力電池部門拆分獨立運營,開放供應體系;2018年與長安汽車共同成立電池合資公司。
二、業務分析
2014-2019年,營業收入由581.96億元增長至1277.39億元,複合增長率17.03%,19年同比下降1.78%,2020Q3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1.94%至1050.23億元;歸母淨利潤由4.34億元增長至16.14億元,複合增長率30.04%,19年同比下降41.93%,2020Q3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16.83%至34.14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由-6.77億元增長至2.31億元,19年同比下降60.64%,2020Q3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24.50%至24.93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由0.38億元增長至147.41億元,19年同比增長17.71%,2020Q3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同比增長647.87%至286.63億元。
分產品來看,2019年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7.38%至105.57億元,佔比8.22%;手機部件及組裝等實現營收同比增長26.40%至533.80億元,佔比41.79%,毛利率減少3.24pp至9.35%;汽車及相關產品實現營收同比下降16.76%至632.66億元,佔比49.53%,毛利率增加2.10pp至21.88%;其他實現營收同比下降79.53%至5.87億元,佔比0.46%。
2019年前五大客戶實現營收421.54億元,佔比33.00%,其中第一大客戶實現營收275.36億元,佔比21.56%。
三、核心指標
2014-2019年,毛利率由15.55%提高至16年高點20.36%,隨後逐年下降至16.29%;期間費用率由13.83%下降至16年11.85%,17年回升至13.24%,18年下降至低點8.83%,19年略微上漲至9%,其中銷售費用率由3.83%上漲至17年高點4.65%,隨後逐年下降至3.24%;管理費用率由7.61%下降至18年低點2.89%,19年上漲至3.24%,財務費用率由2.39%逐年下降至16年低點1.18%,隨後逐年上漲至2.36%;利潤率由1.27%提高至16年高點5.3%,隨後逐年下降至1.66,加權ROE由1.84%提高至16年高點12.91%,隨後逐年下降至2.62%。
四、杜邦分析
淨資產收益率=利潤率*資產週轉率*權益乘數
由圖和資料可知,淨資產收益率主要隨著利潤率而變動。
五、研發支出
2019年研發投入較上年下降1.35%至84.21億元,佔比6.59%,研發投入資本化27.92億元,佔研發投入33.15%,截止2019年公司研發人員35788人,佔比15.62%。
六、估值指標
PB 9.27,位於近10年高位。
看點:
伴隨電動車政策落地、刀片電池和第四代DM 技術推出,未來兩年公司銷量和利潤率有望不斷向上。中長期,公司整車板塊業務持續市場化,分拆及外供帶來額外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