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叔認為,這確實反映了一部分澳大利亞人的心態——
那就是中澳關係很難短期內恢復,既然如此,和其他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絡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所以,木叔認為,有這種想法很正常,算是人之常情。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澳大利亞如果真要放棄對華貿易的如此廣闊的機會和如此廣大的市場,要經歷相當長的一段陣痛期才行。
對此,澳大利亞上上下下準備好了嗎?
至少目前來看,木叔不認為澳大利亞政府和民間對此有了充分準備。舉個例子——
澳大利亞煤炭出口收入已經超過了鐵礦石,成為其第一大出口產品。由此,澳大利亞也成為全球最大煤炭出口國。
而我國是全球煤炭最大進口國,澳大利亞是我們長期的第一大煤炭進口商。
這種關係讓我們一旦不需要澳大利亞煤炭,或者減少需求,那麼澳大利亞將損失慘重。
有一個數據——截至今年11月,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煤炭下跌近70%。
全球除了我們,還哪有這麼大體量的國家需要澳大利亞的煤炭?他們怎麼去尋找替代的新的商業夥伴?
而且不只是貿易關係,文化交流也給澳大利亞帶來了眾多經濟利益。疫情之前的2019年,我國公民赴澳大利亞旅遊高達140多萬人次,這是全球所有國家到澳大利亞旅遊人數排名最多的。
但是,疫情之下以及如今兩國關係動盪,澳大利亞損失的這部分收入,沒辦法從其他國家彌補。這也是個現實問題。
確實,澳大利亞人也說,他們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才能獲得對華出口不同的市場,這條路很艱難。而更大的問題是:能不能走出一條路才是關鍵。
澳大利亞國內如今也有一些聲音,願意看到雙方關係恢復。比如前總理陸克文就一直認同雙方需要交流,來彌合分歧。
不過如今中方和澳大利亞交流的意願不強烈,我們的要求是澳大利亞要做出示好的動作,承認錯誤,彼此才有展開交流的空間。
因此,球還在澳大利亞腳下,兩國關係如今這樣,不是澳大利亞想短期內尋找替代夥伴就能解決得了的事情。
如果久拖不決,可能新的商業夥伴沒找到,該國國內企業和老百姓境遇會變得更差。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