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產業鏈、供應鏈是大國經濟迴圈暢通的關鍵,也是經濟發展安全的生命線。”18日,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何映昆首屆中國產業鏈創新發展峰會上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展形勢錯綜複雜,不確定性已成為我國產業鏈創新最大的挑戰。推動製造業產業鏈創新必須深刻認清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實時調整戰略重點。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表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目前製造業正處在從產業鏈中低端向上躍升的重要階段。但由於受路徑依賴、低端鎖定、創新瓶頸、人才缺乏等影響,在產業鏈進一步發展中出現了明顯的斷點、堵點,一些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較大壓力。

“打破這些障礙別無他途,只有聚焦高質量發展方向,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加大產業鏈創新發展的力度,鍛長補短,連線斷點,打通堵點,集聚各方資源,尋求產業鏈向上的突破。”朱宏任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做到供給與需求的適配,實現國民經濟迴圈和產業部門各環節執行的暢通。這其中的關鍵,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產業鏈、供應鏈的連結能力,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

張大衛表示,我國的工業體系是全球中最有韌性的。我們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規模體量大,但短板仍然突出。例如“缺芯少核”問題。根據國家海關資料統計,2018年,中國積體電路進口總額為3120億美元,佔全球積體電路5000億美元市場規模的近60%,進口額度超過石油,位列國內進口商品第一位。2019年資料基本與此持平(3055.5億美元)。

“我國在晶片製造上存在的問題,只是系統性問題一個側面的集中反映而已。”張大衛坦言,據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所用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的調研結果,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

張大衛表示,應深刻認識到我國科技創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等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認識到我國製造業體系在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裝備,甚至包括工具、儀器儀表、檢測裝置、實驗室裝置等方面存在著諸多短板和不足。

對於下一步,何映昆指出,要提升產業基礎能力,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探索揭榜掛帥新的攻關機制,調動產學研用各方面積極性,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強化技術產品和技術攻關,工程化和市場應用,切實增強產業配套能力,穩固產業發展根基。

“激發內需市場牽引帶動產業鏈現代化,積極擴大居民消費需求,落實促進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發展資訊消費,積極擴大線上消費,擴大有效投資,加快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力度。”何映昆說。

同時,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利用新一代資訊科技對產業鏈進行全方位、全形度、全鏈條的升級,鞏固提升傳統產業鏈優勢,以打造產業生態為著力點,前瞻佈局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全域性性的產業鏈,培育一批主導特色鮮明、創新要素高度集聚,網路化協同緊密的先進製造業叢集。堅定不移深化產業鏈國際合作,充分利用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聚全球先進生產要素,引進完善我國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具有重要作用的關鍵環節,深化與全球產業緊密聯絡,加快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創新合作和國際產能合作,加強資源全球整合。

最後,要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推進更深程度、廣大範圍放管服改革,推動物流、資金流、人員流、資訊流的暢通,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強化競爭性政策基礎性地位,確保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獲得要素,公平參與競爭,推動產業政策從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性功能性轉變,著力減少政府微觀管理和直接干預,推動產業政策與國際接軌。

10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卓勝微年底“秀肌肉”擬5億元購銀行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