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第一代的消費紅利,是來自線下實體門店的出現,物理觸點的增加。KA賣場,是早些年新消費品牌發展的主要抓手;第二代的消費紅利,是來自線上電商平臺的出現,無限貨架,流量的聚合;第三代的消費紅利,是來自社交關係零售,比如微信、小紅書、抖音、B站等,基於網路節點,品牌融入到消費者的社交生活觸點中。

這是時代賦予新消費品牌的機遇。

當然,這是大的環境背景,回到每一個創新消費品牌本身,身處機遇的當下,同樣也面臨著持續成長的關鍵挑戰。

這些挑戰是什麼?面對挑戰又該如何擊破,這是本篇要回答的問題。同時,也期望文中的答案,能給到身處時代紅利下的品牌實踐者些許思考和啟發。

-01-

太碎了,到底該抓什麼?

什麼是成長的關鍵挑戰?

從兩個維度來看,一個是渠道;一個是傳播。

坦率地說,過去我們的渠道相對單一,只有線下。品牌商們線上下做好終端佈局(鋪貨),終端建設(生動化),終端激勵(利潤),以及相應的銷售管理,透過這樣的分銷形式,搭建好一個廣泛的購買場所,基本上就可以高枕無憂,躺著掙錢。

但現在,渠道太碎了,即有線上又有線下,線上任何一個觸點都可以是渠道,線下亦是如此。並且這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切處於動盪之中。短影片直播、社群電商,要是放在2019年初,很多人都聞所未聞,而短短一兩年時間,如今已是全民皆知的渠道。

但現在,由於網際網路的出現,消費者的注意力分散在各類屏中。海量的觸點,品牌商根本不知道如何投廣告,只能去試。這個平臺試一下,那個平臺投一點,資源無法集中。

總結一下,品牌商們的關鍵挑戰,在過去,雖然無法精準觸達,但相對效率比較高。單一的傳播媒介,單一的渠道場所。但現在,雖然移動網際網路可以做到相對精準,但營銷的效率也隨之弱化,因為太碎了,需要不斷找到精準匹配的目標使用者。

抓不到渠道,渠道一直在變;也無法藉助外部的傳播載體建立品牌認知,傳播載體也一直在變。面對挑戰,如何破解?

與其一直抓變動的,不如抓不變的。什麼是不變的,產品和使用者。一手抓產品,一手抓使用者,最後沉澱出品牌,這是破解新消費品牌持續成長的關鍵戰略。用鍾薛高副總裁周兵先生的話說,“使用者去哪裡,我們就去哪裡”。

當清楚了戰略方向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在當下,相對成功且在品類中已經有一席之地的新消費品牌們,他們成長的共性方法論是什麼。

-02-

新品牌成長的共性方法論

總結實踐者的方法論,我們認為核心體現在三個層面:

1. 使用者洞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2. 營銷創新—線上線下一體化聯動

3. 品銷合一—品牌建設和銷售達成

1. 使用者洞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先說一個品牌案例,2016年成立的王小滷,不到4年時間,創始人王雄便將王小滷打造成了滷味零食新品牌的代表。資料顯示,在滷味零食的細分賽道中,王小滷的明星單品“虎皮鳳爪”復購率超過了40%。

當然,瞭解需求只是第一步,還需要不斷與使用者一對一溝通,清楚知道他們的想法和他們的喜好,與使用者做朋友。這也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提出“私域”概念的關鍵所在。

在王雄看來,雖然大家都在討論私域流量,但卻有很少人能夠想明白,使用者對於我來說是私域流量,那我對於使用者是什麼?企業能為使用者提供怎樣的價值,是私域流量建造的核心。對於王小滷來說,試吃員是他給使用者找到的位置。

騰訊官方給出私域的定義是:長遠和忠誠的使用者關係。商家與使用者在一對多的溝通關係中,透過各種觸達方式不斷模擬一對一的親密關係。

品牌商在過程中不斷與其交流、溝通,推出更多好的產品,共創出更多的話題,繼而沉澱出使用者對品牌的認知,即一切以使用者為中心為出發點。

2. 營銷創新—線上線下一體化聯動

在當前時期,要想做好營銷,單一的線上或線下,是不可取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聯動,才是根本解。只做線上,使用者得不到很好的體驗;只做線下,企業資源有限,輻射到的永遠都是一小撮人。

具體如何做好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聯動,國貨品牌的佼佼者—鍾薛高,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由此,線上朋友圈廣告+線下快閃店+線上朋友圈傳播轉化成了,找到使用者➡️使用者體驗➡️使用者分享➡️找到使用者…...完整的線上線下的營銷閉環就此實現。同時,也實現了線上拉新、線下體驗、線上二度社交曝光的迴圈效應。

在周兵看來,鍾薛高一直在做品牌和產品的運營。舉個例子,以前天貓都會讓品牌商透過搜尋詞、排行榜、聚划算、打折大促等方式去賺流量。

但公域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轉化率卻在逐年下降,品牌商的流量佈局只侷限於公域,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不斷地壓縮自己的盈利空間,甚至會影響品牌的體驗。如果可以做一些不一樣的嘗試,我們希望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3. 品銷合一—品牌建設和銷售達成

很多人都在說品效合一,但效果的直接體現是銷售。對新消費品牌來說,沒有銷售就沒有持續生存的價值。不論是使用者洞察,還是營銷創新,都是連結使用者,使用者溝通的手段和方法,如果沒有最終實現銷售,使用者用錢來投票,其他都是枉然。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品牌建設和銷售達成是兩件事,要麼是線上做品牌建設,線下做銷售達成;要麼是線上社交平臺上做種草,線上電商平臺做收割。不管是哪一種,從建設到達成,中間的跨空間、跨平臺路徑,始終會有流失。

關於品銷合一,我們先來看一家在今年4月完成C輪億元融資的網際網路體重與健康管理公司—薄荷健康。薄荷旗下包括了薄荷健康APP、小程式等健康管理工具,還開發了Easy Fun、Easy Ace、Easy Fan等自有品牌,推出約100個消費品SKU,覆蓋早餐、代餐、加餐等飲食場景。

其中,Easy Fun健康零食系列中的無澱粉低脂雞胸肉腸成為爆款,Easy Ace健康方案系列中的21天全餐單月銷售突破千萬元。

創始人馬海華曾在媒體訪談中闡述,關於電商平臺與社交平臺上對於品銷合一的對比測試。比如你在電商平臺上獲取一個客戶,需要花150塊,但復購率很差。但在微信平臺上,花了150元獲取到的一個客戶,我擁有了他,他擁有了我,我和使用者之間建立了非常直接的關聯,很快,可能45天到60天,我們就開始賺錢了。

小程式不僅是承接消費者社交生活中的銷售入口,更是實現更多銷售轉化、銷售復購的視窗。透過優惠活動的投放,給使用者一個無法拒絕的誘惑,讓使用者參與進來,藉助小程式的裂變活動完成購買。另外,社群裡留存的使用者,也能透過各種社群活動二次啟用小程式,實現更多的復購。

總結:

新消費品牌們,產品是起點,使用者是終點,品牌是結果。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反饋、關係,到最後的交易過程,最終沉澱下來的只有是品牌。沒有品牌便沒有持久的生意,沒有品牌便沒有穩定的根基。如何做好品牌,一切圍繞著使用者為核心!

最新活動預告

2020.12.23,上海

騰訊廣告將主辦「域見·消費新食機

私域增長計劃·騰訊廣告私享會

11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12年漲價12次,涪陵榨菜為何沒成為“全民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