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存錢,稀裡糊塗就買了保險,最後發現不能取出,想要取出也可以,那就是退保了,損失很大。
本來就想著存錢拿個利息,怎麼還把老本搭進去了呢?
比如某地郵儲銀行就曾被曝光使用“高息理財”或是“存錢送保險”的說法誘導老人,最終取錢時發現不能取出,提前取出虧損本金,最後投訴到銀保監會。
熟悉保險的朋友都知道,理財險和理財或者存款是有很大區別的,保險是一件很嚴肅的事,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中斷或者取出來的,即便退保能拿回的也只是少部分。
但是很多銷售人員不會告訴你,如理財保險週期非常長,不能自由存取。如果提前取出,會當作中途退保,屬於主動違約,會有損失等。
由於老百姓普遍有存錢的特點,銀行 " 專業靠譜 " 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所以銀行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賣起保險也是順理成章的。
但是銀行賣保險,必須符合兩點要求:1、保險必須是銀行代理的保險
2、賣保險的必須是銀行而非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
也就是說,客戶可以在銀行買保險,但買的應該是銀行代理的保險,合同是和銀行的理財經理籤。最重要的是,客戶必須知道自己買的是保險產品。
那麼去銀行賣保險有哪些坑呢?有人去銀行存定期,被工作人員推薦購買其他 " 收益更高 " 的理財產品,出於對銀行的信任,很多人沒有過多的考慮就掏錢了。
但是掏錢了,買了不是自己想要的理財險,後續就會有很多麻煩。
此外,還有銷售人員以儲蓄存款、銀行理財、基金等其他金融產品的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沒有如實向消費者說明所推薦產品是保險產品。
更嚴重就是飛單。
所謂飛單,是指銀行員工藉助行內平臺,私自銷售未與銀行達成委託銷售關係的金融產品。更直白的說,飛單是是銀行個別員工打者銀行的幌子為自己牟利。
2017 年民生銀行北京航天橋支行行長張穎,就私自銷售非本行理財產品,涉案金額高達 30 億元人民幣,給很多投資人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好訊息是,這種亂象正在被監管制止。
2019年3月,銀保監會其中對於近兩年銀行違規賣保險的,共處罰違規經營銀行保險機構5969家次,罰沒金額56.19億元,處罰責任人員7217次。
所以呢,理財或者買保險,多想想,多學習。買個衣服還挑半天,這種事更應該多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