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講道,因為爆炒鬱金香引發的鬱金香泡沫,造成了荷蘭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國際地位也一落千丈,海上馬車伕的地位成功被英國人取代。這次,我們講講發生在英國的另一次經濟危機,南海泡沫,英國人玩起金融投機比起荷蘭人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話說這個新航路隨著地理大發展之後不斷開闢,英國人憑藉重商主義的國策和強大的海軍縱橫五大洋,並在稱霸全球的過程中與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傳統強國都相繼爆發了戰爭,英國雖然都贏了,但為了戰爭籌款,政府發行了大量戰爭債券,欠下一大筆債務。可是,英國雖然贏得了戰爭,但實際好處並沒有撈到所少,因為佔領的大部分殖民地不僅生產力極度落後,還不怎麼生產金銀等貴金屬,這讓英國政府怎麼還債啊。
不要急,政府智囊團裡有高人啊,有人就給國王陛下建議:“陛下,我們可以以即將開發的南海地區(不是中國南海,而是南美洲)成立南海公司的名義設立股份制公司,然後發行股票來騙,哦,不,是籌錢,這樣不就能還清戰爭借款了麼”。而且這個股票出售最好還好搞個富麗堂皇的交易地點,不然搞得和街頭賣菜的一樣,不好騙韭菜啊。國王一聽,哇,好主意,立馬批准蓋個精美的股票交易所,就像現在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富麗堂皇,專門出售南海公司的股票。這件事交由當時的英國財政大臣牛津伯爵牽頭,南海皮包,哦不,是南海貿易公司正式成立了。要是南海公司能夠真正取得南美洲的控制權,那裡的黃金、白銀確實不少,按說南海公司的股民都能一夜暴富,可是,後面的歷史我們都知道了,南美洲主要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兩顆牙的殖民地,英國人根本沒能從那裡撈到什麼好處。
不過,一般的英國小散戶股民是不知道內幕的,紛紛在那些大股東和土豪們的忽悠下跑步進場接盤,南海公司的股價翻了好多倍,就連大名鼎鼎的牛頓老爺子也火急火燎的開戶入市了,一開始,牛大爺確實賺了不少錢,他就覺得自己是金融專家了,就賣房賣地炒股。眼見股票投機太兇猛,英國政府生怕重蹈鬱金香泡沫的覆轍,就頒佈了著名的《泡沫法案》,嚴查股票投機,這下子,散戶們才從各種渠道瞭解到南海公司就是一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皮包公司,紛紛大肆拋售南海公司的股票,到後來,南海公司的股票基本上等於廢紙,牛頓大爺賠的血本無歸。他不由得感嘆:“我能夠預測天體執行的規律,卻無法預測人性的瘋狂”。就這樣,南海泡沫吹破了,無數英國百姓和牛頓大爺一樣傾家蕩產,卻讓那些擁有原始股的大股東一夜暴富,這讓英國人民對股份制公司有了心理陰影,甚至影響到第二次工業革命英國股份制大公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