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解讀:中央首提“需求側改革”,釋放哪些訊號?
隨著2020年臨近收官,2021年的政策方向也開始浮出水面。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
1.中央首提“需求側改革”
會議內容中有這樣一段表述:“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需求側改革”的首次提出,其重要性可能不亞於當年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改革”就是在經濟結構上進行調整,實現經濟要素的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供給側相對應的就是需求側了,如果說供給側要調整的是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等等,那麼需求側要調整的就是投資,消費,進出口。
與“需求側改革”相輔相成的就是今年一大熱詞“內迴圈”。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國內國外雙迴圈。即不能完全依賴海外消費力,必須使國內經濟產生內生性驅動力。其根本的目的就是意味著擴大內需的重心從投資驅動,轉到消費驅動上來。如果從“內迴圈”機制方面去理解“需求側改革”,以下五個方面可能是著力點:
一是堅持“房住不炒”,構建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系;二是加強社會保障和再分配政策,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三是“新基建”為代表的新型政府投資仍會是重要抓手;四是基於我國碳中和等的碳交易市場或逐步完善,綠色消費或興起;五是人口生育政策或放開。
2.如何進行“需求側改革”?
就是要在會議內容中提到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大環節分別打通“堵點”,精準發力。
生產環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重點,同時進一步加強“供給創造需求”。
分配環節:縮小收入差距、稅收制度改革、轉移支付等可能成為關鍵詞。
流通環節:包括物資流通、人員流通、財富流通等,核心就是降低流通成本。
消費環節:關鍵在於如何從增加品種供給、提升國內品牌認可度和滲透率、引導消費的結構性升級三大方面來提升居民消費意願。
圖1:需求側改革四大環節
3. “需求側改革”意義幾何?
需求側改革”的重要性比肩五年前的“供給側改革”,或將成為“十四五”期間的主線。需求側改革有兩層含義:一層是全面擴大國內總需求;另一層是加速相關制度的改革。從2015年開始國內進行供給側改革,從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降成本到補短板,改革持續深入推進,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相比而言,國內需求側的改革卻一直停滯不前。在此之下,進行“需求端改革”顯得更加迫切必要。
另外,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後續或將推出具體政策,透過加大上市公司分紅比例、降低稅負、穩定房價等措施來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從而鼓勵消費。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意味著傳統加槓桿的投資發展路徑或發生改變,長期來看有利於資本市場風險溢價率下降。
從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的轉變,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在“供應鏈收縮”大背景下,“需求側改革”激發內需活力,適逢其時。2011年起,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已開始逐步體現,但仍低於美日韓等發達經濟體的可比階段。在近年來的全球供應鏈收縮、重構大背景下,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趨於減弱,內需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擴內需已經成為國內經濟核心驅動力,是抵禦外部不確定性的壓艙石和穩定器。透過需求側改革進一步發展普惠型經濟和普惠型消費,實現基礎消費升級是未來方向,有助於加快激發內需活力,助力經濟增長動能的切換。
二、行業關注:經紀人銳減,投顧暴增,證券行業生態重塑?
近兩年來,證券經紀人逐漸出清、投資顧問數量明顯提升,已經成為行業趨勢。
1.經紀人銳減,持牌投顧數量猛增
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截至12月12日,證券經紀人數量為6.63萬人,較年初減員了8190人,減幅約11%,無論減幅還是減員數量,都居各條線前列。2018年開始,證券行業經紀人數量逐漸減少。2018年初,證券行業擁有經紀人的數量有9.05萬人,近三年過去,全行業經紀人減員2.4萬人,減幅近3成。
圖2:證券行業從業人員人數變動統計(人)
圖3:部分券商投顧人數統計
相較於傳統投顧,智慧投顧的投資門檻與費率均有所降低,更有利於券商深入普惠金融市場,發展長尾客群。隨著基金投顧試點的開展,“買方投顧”成了今年證券行業財富管理的關鍵詞。作為一個全新的業務機會,基金投顧試點與原本的投顧業務雖分屬不同的賽道,但都為財富管理轉型服務。隨著試點和業務的拓展,投顧能力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2.保代數量迅猛增長
今年6月,證監會對《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取消了保薦代表人“籤專案協辦人”與“透過考試”的前置條件,強化事中事後監管,保代准入門檻大大降低。
另外,受益於科創板、創業板等註冊制改革等帶來的增量業務空間,疊加保代准入門檻的降低,近幾個月保代數量大幅增加。截至12月12日,全行業擁有的保代人數為5865人,較年初3806人增加了2059人,增幅為54.1%。雖然絕對數量不高,但這對近年來保代人數維持在3000多人水準來看,已然巨量擴容。2018年初,全行業保代人數3486人;2020年初,行業保代人數3806人(資料來源:券商中國)。
三、投資熱點:量化私募迎發展大年
圖4:產品備案規模對比(只)
1.量化私募爆發原因
從行業大環境角度:今年量化私募管理規模的明顯提升一方面是和2019年以來股票市場的上漲行情有關,另一方面與資管新規、產品淨值化即將實施帶來的國內資產管理的業態變化息息相關,投資者逐步將資金交給專業機構來打理。
從內外因角度:內因是頭部量化私募經過多年的團隊建設和業績積累,證明了具備較為穩定的獲取超額收益能力;外因是隨著房地產市場降溫,今年國內個人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向二級市場轉移,而量化產品業績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所以對資金吸引力也較強。
2.從產品角度透視年內表現及背後原因
對於中性產品而言:中性產品的收益主要受到量化選股的超額收益和對沖成本兩方面的影響,超額收益隨著市場有效性的提升會逐步下降。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對沖成本,由於今年打新收益較高,所以對沖成本相應提高,對中性產品的收益產生負擔。不過,雖然期貨基差對沖成本全年大部分時間仍然居高,但A股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市場波動也不小,有利於創造較好的超額收益。
對於指數增強策略而言:這一策略得益於中國政治經濟面對疫情的韌性所帶來的A股市場領跑全球的大環境,股票市場整體漲幅較高,再疊加全年的超額收益,業績表現非常亮眼。明汯投資指出,指數增強類產品的收益來源主要是標的指數收益和超額收益兩部分,今年由於資金方面寬裕,市場上漲,所以指數增強類產品的整體收益較佳。
對於CTA策略而言:CTA策略似乎並未受到年末的這波衝擊影響,甚至部分產品收益表現創新高。明汯投資指出,今年由於疫情原因,歐美各國貨幣大幅寬鬆,刺激了大宗商品的漲價,市場得益於全年商品期貨市場的高波動率,今年CTA策略尤其是中長期策略表現比前幾年更好。
3.量化私募2021年佈局方向
近期量化產品大面積出現回撤,雖然近期市場急速的風格切換,導致超額短期相對難做,尤其是11月週期行業反轉,前期受關注的醫藥、食品飲料等板塊走勢不佳,但並不影響長週期平穩行情下模型的超額能力,年底的波動仍在合理預期範圍內。預判這種階段性回撤不會持續太久,後續將修復。量化私募也在不斷最佳化模型,適應市場的變化。
展望2021年,不少頭部量化機構預測,機會或將不如今年,但風險也不大;2021年將加大投研投入,以挖掘更多超額收益。具體到策略佈局上,CTA產品是2021年佈局的重點,不少機構的產品線都加上了CTA策略。也有不少機構表示,明年傾向為投資人定製產品。未來產品的佈局可能會更傾向於匹配投資人的風險偏好。目前,我國量化行業的發展處於起步快速向上的階段,離容量的天花板還有較大的空間,未來量化發展仍具有很大想象空間。
四、地產視角:三季度全國辦公樓市場表現明顯回暖
1.投資市場:市場活躍度回暖,工業物業成交升溫
三季度,國內商辦投資市場逐漸復甦,寫字樓、零售物業、倉儲物流等多個商業地產板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需求回暖。本季度內國內共錄得55宗商業類大宗交易,總成交額達到483.93億元,成交面積173.47萬㎡。從大宗交易物業型別的交易總額來看,寫字樓佔比超過三分之一,表明寫字樓依然最受機構投資者青睞,工業物業佔比超三成,商業零售類物業成交約佔26%,其餘為綜合體和公寓,佔比合計為9%左右(資料來源:中指研究院)。
圖5:大宗交易物業型別分析
2.租賃市場:一線城市領跑全國供應,租金跌幅收窄
全國辦公樓市場基本回歸正常軌跡,新增專案持續作用於市場。本季度,全國一、二主要辦公樓市場新增高甲級辦公樓面積146萬平方米,其中超過100萬平方米位於一線城市,而深圳就迎來了51萬平方米的新入市專案。相比一線城市,中國主要二線城市在第三季度的供給量僅有近40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南京和西安兩個城市(資料來源:仲量聯行)。
圖6: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主要城市甲級辦公樓淨有效租金表現
經歷了上季度顯著的租金降幅之後,中國主要辦公樓市場租金表現在本季度全面降幅收窄,部分城市出現租金持平。儘管如此,多數市場仍處於租金下行通道,許多業主仍然把租金作為爭取高品質租戶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北京,部分業主已成功穩定出租率,進一步調整租金的意願有所放緩,第三季度租金環比微降1.2%。上海的中央商務區,因業主在續約條件上變得更加靈活以吸引可能考慮搬遷至非中央商務區的租戶,導致整體租金環比下跌2.6%。在深圳,近一半甲級辦公樓的租金在本季度開始企穩,全市租金跌幅較上季度繼續收窄,環比下降1.1%。本季度廣州甲級辦公樓市場整體租金保持平穩,環比小幅微升0.4%,是全國唯一租金環比變化為正的城市(資料來源:仲量聯行)。這主要得益於租賃活動的增加,以及部分辦公樓業主的信心增強。除此之外,部分次新辦公樓的業主由於其專案良好的吸納表現,本季度亦逐步向上調整租金。
3.租戶市場:市場需求回暖,TMT需求最高
三季度,根據中指研究院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慶等5個重點城市710個寫字樓樣本的租戶進行分析,從租賃型別來看,寫字樓租賃交易以新租和搬遷為主,大部分城市的新租交易佔比超五成。從租戶所在行業來看,季度內租賃交易最多集中在TMT行業。
金融和科技企業也在本季度保持亮眼表現,貢獻了全國大部分城市的主要市場活躍。在北京、武漢等城市,這兩個行業共同貢獻了超過50%的市場成交。部分科技龍頭企業經過疫情期間的短暫擴張停滯,現有的租賃面積已無法滿足新增人員的需求,開啟新一輪的租賃活動。
整體看,雖然不同城市不同細分市場的基本面存在顯著差異,不過整體來看,此輪寫字樓供應高峰將延續至2021年,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租賃市場仍將承受較大下行壓力,但預計租金降幅同比收窄。長期來看,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臺政策,與此同時多地發力營商環境“深水區”改革,這將為寫字樓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帶來一定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