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洪榕 ✑ 越過山丘 激情依舊
何謂商道?流量為王。
哪裡流量大,哪裡就能賺到錢,所以大家都在搶入口。
何謂“流量”?人、資訊與資本。
過去修的是產品的高速公路,現修的是資本市場高速公路。
機會何在?在三四線,在消費升級。
三四線城市的人口其實是壯大的,其需求也會加大。
哪裡有流量,哪裡就有商業機會
一個好的投資者,必須認清楚市場的商機究竟在哪裡。
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大家都看流量。有流量就一定能賺到錢,所以大家都在搶入口。只要大量的人在關注,在往這個方向走,就一定會有商業機會,而這一切都與“流動”有關。既然流動就要付出成本,而這些成本就是有些人的商業機會。
俗話說,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打此路過,留下買路財。最賺錢的生意就是,如果能夠鎮山為王,讓別人從這兒經過的時候,都要付你錢,這叫有流量。如果這沒有人過,那你賺不到錢。如果把它引申為收費站,那麼最賺錢的就是建一個收費站。巴菲特在8歲的時候就想過在家門口建一個收費站,如此一來,路過的人都要付他錢,然後他就成富翁了。同樣,哪怕你想開一個小賣部,都要開在人流比較繁華的地方,這樣才能賺到錢。
因此,關注流量很重要,把它引申為商業機會就是什麼地方有流動,什麼地方就有商業機會。這個道理放到股市就是,資金流向哪裡,哪裡可能就是能賺到錢的機會。
第一大流動:人的流動。中國為什麼房地產業那麼好?就是因為人的流動。
第二:資訊流動。在網際網路時代,大家為了搶流量恨不得打破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都是因為搶佔了流量,所以賺了很多錢。
第三:錢的流動。金融機構並不生產具體的東西,但是它們卻能賺到錢,究其原因就是吸納老百姓的餘錢,然後再將這些錢貸出去,從而贏得利潤。也就是說,錢從它那裡流動一下,金融機構就賺了錢了。
所以全球都在搶國際金融中心,就是希望全世界的錢都跑來過一下,流動一下。 錢的流動是最大的商業機會,包括證券市場、資本市場都一樣,都是資本、資金流動的過程。未來的改革也講要致富先修路,過去修的是商品的高速公路,現在修的是資本市場高速公路。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現商業機會很簡單,就看有沒有流動。
一線城市的流量已經遇到天花板
最早期,大學生都想留在大城市,而且各個小城市的人,甚至包括農村的人,都去了大城市工作、生活,因為大城市裡有很多的資源,所以大家全往大城市聚集。這就導致大城市的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長,上海也是從1000萬人到1500萬人,再到2000萬人,而人員的增長,自然而然就會帶動消費。
比如,一個人待在大城市,首先要解決住的問題,要有自己的住房或者要租房子,這就造成了一線、二線城市資源的快速聚集,最後造成了房價開始快速上漲。這在農村的城鎮化過程中,一直是一個非常大的虹吸現象,即一線城市吸二線城市,二線城市吸三線城市的,甚至整個農村走向小城鎮的過程。 這個過程走到一個階段,你就會發現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得越來越高,大家壓力非常之大,從而導致一線城市的人生活成本大幅度提高。
當然,國家也不希望一線城市的房價繼續漲,於是用減少一線城市土地供應的方法,企圖遏制房價的繼續飛昇,然而這個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了起到了調控作用,但是依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房價繼續上漲的問題。於是,國家一邊限制城市的土地供應,同時又限制它的人口擴張速度。從2015年開始,上海人口的流入已經是負增長,其實這是很可怕的。因為人口減少,消費就會減少,這對城市的發展是不利的。
三、四線城市的流量剛剛啟動過去大學畢業之後,很多人留在北京、上海,現在這些人選擇回到三、四線城市去,這就是人員的迴流。人員迴流這種情況一旦出現了,會影響很多的市場表現。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因為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很便宜。這些人一旦回到了三、四線城市,三、四線的人口一壯大,需求也會加大。
但是三、四線城市的消費習慣跟一、二線城市是不一樣的。三、四線的房價相對一、二線城市來說,相對較低,人們買房子不需要花太多的錢,這也就促進了其他消費的增長。而且,現在的年輕人已經跟父輩從本質上拉開距離,他們的視野比父輩更開闊,教育理念也比父輩更超前,有些年輕人即使回到三、四線城市,也繼續保持著不錯的消費水準。有些品牌在三、四線的銷量並不差,這與年輕人的消費理念發生極大的轉變是分不開的。
小鎮青年帶來消費升級三、四線城市的流量一旦啟動,隨之帶來的就是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是什麼意思呢?由於他們在三四線城市待遇還不是很高,可能不能拿到很高的工資。但是也不用花大量的錢在房子裡面,所以他們的消費能力還是不錯的,但是也不可能追求特別一線那種大品牌。這奢侈品品牌的一個新戰場,很多奢侈品品牌會渠道下沉,要走向三四線城市,越來越方便。另外,由於三四線城市是年輕人為主,增量比例非常高,佔到百分之三十幾。由於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的交流非常快,對品牌的認知度也是非常強的。這種時候就會發現,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對於很多上市公司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可能很多過去的二線品牌賣得最好,因為這些恰恰是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的消費主流。過去他們可能不會去買這些品牌的家電,現在需要了,甚至包括一些個性化的服飾。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教育觀念,對於小孩的教育,跟父母一輩是不一樣的,包括對於網際網路的應用也是不一樣的。
消費升級,還不是簡單的一線城市的消費升級。一線城市可供選擇的品牌的服務更高階,價格也更貴。而三、四線城市能夠承受一定程度的高價,但不是特別貴的。然而它的群體基數大,可能會催生一批過去被劃為二線的品牌的崛起,包括一些教育、健康產品等。比如,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很多過去在三、四線城市根本不會掛牌的消費品牌開始渠道下沉,走向三、四線城市,而且賣得還不錯。過去人們不會買的東西,或是不輕易消費的東西,現在也能主動消費了。而且,三四線城市的主力多是年輕人,增量比例非常高,佔到百分之三十幾。三、四線城市的人買車通常不會買特別高階的車,所以總價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的車可能就賣得很好。如此一來,就會拉動一批類似這樣的消費,相關的上市公司肯定就受益。這個趨勢剛剛開始不久,只要國家關於一線城市口子不放開,或者一線城市的房價一直是那麼高,三、四線城市相關的投資機會就會突顯。
人們就這樣從一線回到二線,二線回到三線,三線回到四線,慢慢地迴流回去,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模式和習慣也會逐步縮小與一、二線城市的距離。順著這個思路去買,我們就能買到一些好的公司,好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