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0月30日,格力電器公佈了三季報。今年前9個月,格力電器實現營收1550.39億元,同比增長4.26%,歸屬上市股東的淨利為221.17億元,同比增長4.73%。這是格力電器最近4年以來歸屬上市股東淨利增速最低的一次。

這幾年來,董明珠堅定地相信著格力能在手機市場中打拼出一番成績,所以不論是股東反對還是輿論看衰,董明珠的意志都未曾受到影響。就在今年3月,董明珠還高調地宣稱格力會繼續做手機,可現在看來,這一點已經不能實現了。

董明珠對手機業務執念如此之深,並不是毫無道理的。自移動網際網路崛起,手機的消費市場就迅速擴張,入局者越來越多,就連樂視、360這種原本和手機行業風馬牛不相及的企業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機產品,並且那時候銷量相當可觀,這對董明珠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和激勵。

以市場均價來看,一部旗艦機的價格約為3000元,迭代時長平均在一兩年左右。而一臺3000元的空調,迭代時長至少在三年以上。這樣看上去,當然是手機的利潤空間更高。而且與手機相關的一些技術也未必要自己研發,樂視和360也沒什麼關於手機的核心技術,照樣能賣得不錯。在這種氛圍中,格力想要做手機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更重要的是,董明珠一直想將格力手機打造成為可以連線其他家居裝置的中樞。智慧家居是註定要火爆的,如果自家的手機成為入口,長遠來看肯定比做空調更有前途。所以為什麼樂視當年倒貼也要做手機?手機可不僅僅是用來通訊和上網那麼簡單,從智慧家居的角度來看,它有無限的可能。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2015年,格力釋出了第一款手機,之後的幾年間又更新了兩次。儘管董明珠在各種場合都要把格力手機誇上天了,但由於設計和配置實在太一般,一直都沒能在手機市場上掀起什麼水花。

格力手機的失敗,除了格力自身在手機業務方面的技術和能力不足,與手機行業自身的發展也有關係。幾年前的手機行業,即使是非專業的公司也有很多分食蛋糕的機會,然而隨著5G的到來以及摺疊屏等技術的成熟,不專業的、沒有核心技術的公司逐漸被淘汰,行業門檻大幅提升。格力在空調行業是當之無愧的巨頭,但在手機行業從來就沒有成功過,以後的機會更是渺茫。

因此格力放棄了手機業務從客觀上來看是極為正確的抉擇。而格力在經營範圍中新增了“研發、製造、銷售新能源發電產品、儲能系統及充電樁”這一內容,預示著格力可能在新能源方面發力,甚至可能繼續和銀隆合作,啟動收購計劃。

可以肯定的是,在手機領域格力是沒什麼希望了,及時捨棄非常明智。新能源行業還處於發展初期,雖不知格力最後能到達何種程度,但一定比在手機行業中繼續耗下去有希望得多。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最大中外醫藥股權收購!安進斥資27億美元收購百濟神州20.5%股份